-
1 # 奇縝君
-
2 # 錦瑟弦思
這個問題我說過很多次了,今天再簡略的重複一遍:古代所謂的“盛世”從來都是虛化的,也從來沒有過什麼真正的盛世!古代社會生產水平,科技水平低,人們的終極目標就是填飽肚子,一切以吃飽飯為原則,因為古代百姓是靠天吃飯的!所謂的“盛世”就是風調雨順、天公作美,農作物豐產,加上沒有大規模勞役和兵役,朝廷輕徭薄賦,人們基本上能吃飽飯(餓不死),這就是百姓期盼的盛景之年!講真,與誰當皇帝,誰當知府知州知縣無關,哪怕是個糊塗蛋當官,只要他不是太胡作非為、魚肉鄉里,百姓照樣該幹嘛幹嘛,管你皇帝老子是誰呢!因為,是靠天吃飯、靠天吃飯、靠天吃飯的!……相必大家都看過晚清的那些照片吧?裡面到處皆是破破爛爛、斷瓦殘垣,百姓衣衫襤褸、骨瘦如柴,記住,這還是離我們現代社會最近的清朝,尚且如此破敗,難以想象更遠的上古時期會是什麼情景,難道能比清朝更好?有同志會說滿清誤國之類的話,但是你要知道,雖然清朝嚴重落伍,落後愚昧,但是比起清之前並沒有衰退,從養活近一億人口可說明一切!而且,明清時期還引進了很多農作物新品種,譬如玉米、辣椒等等,社會水平較之前朝是有進步的!民國時期都還是那個樣呢!華人一直就為吃飯發愁,真正讓華人吃飽飯是解放後的六七十年代,(58年還餓死人呢)得益於大規模灌溉和化肥的使用!是科技的發展才解決了千百年來人們的吃飯問題!請記住它:是灌溉和化肥!特別是化肥、化肥、化肥!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只有江南地區才富庶的原因,因為水量充沛!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就源於此!所以,一言以蔽之,古代所謂的盛世其實就是趕上了好年景!現代的人啊,總是愛往古代貼太多的光環,厚古薄今,其實就是找尋千年文明的自信,因為,近代開始我們失去的太多了,所以需要比古代!找個最後說個題外話:王安石變法能成功嗎?答案:不能!因為再怎麼改,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生產足夠多的糧食!因為,古代是靠天吃飯的。
-
3 # 中華王爺
鄭棉四廠的雪景。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賣油郎獨佔花魁》。
宋江怒殺閻婆惜前的早市。浪裡白條淹李逵的漁市。武大郎賣飲餅,有妻如花似玉。萬眾歡慶上元節,水泊潑皮飛石砸徽宗,徽宗送他們首歌: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
你是酒家女俺是明武宗,千古佳話風姐情。千年等一回,等你回來……。快嘴李翠蓮。家家供奉九千歲生祠,那可不是白給的。春風勲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玉人歌舞未曾回。
七月流火,十月授衣。想起了《清明上河圖》。
牛郎織女農家園:,小董七妹把家還;身不能是,心嚮往之。
剛剛買了個大餅,還是兩個銅哥。
看懂再噴。
-
4 # 朝文社
這樁生活常識,可以挑中國古代幾個典型王朝瞧瞧。
一:兩漢時代
漢朝盛世年間,普通自耕農家常吃麥子做的幹餅“糗”,另外還有“湯餅”麵食。因為當時沒有發酵技術,所以這類主食都是口感堅硬。還有大米或小米做的乾飯。稍有點錢的人家,能吃上加甜棗的米飯。日常蔬菜主要是冬葵和蔓菁,大豆從西域傳入後,也是火熱受歡迎。大豆的鮮葉乾枝,當時全是西漢農民的菜。而《鹽鐵論》以及各類西漢壁畫證明,雞肉以及豬肝等畜類下水,西漢平民逢年過節時,也能吃得上。
漢朝人的出行,比起先秦戰國也更方便,北地的邊郡養馬業發達,大城市裡常見高車大馬。但放在平民百姓家,最好的也就是軺車。這種兩馬拉的敞篷馬車,經常連座位都沒有,基本是走一路站一路。就這種簡易馬車,也只有中等人家才用得起。普通百姓都是用“鹿車”,即單人推的獨輪小車。好些兩漢名臣早年貧寒時,都曾推著“鹿車”討生活,嚐盡民間寒苦。
所以說,在漢朝做老百姓,能就著冬葵啃幹餅,推著鹿車出去奔波,年節有口雞肉吃,就是幸福生活。
二:盛唐時代
盛唐的農業生產,發達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天寶年間唐朝官倉儲糧高達九千六百萬石,唐朝百姓的食品種類,自然也更豐富:主食有“煎餅”“胡餅”“蒸餅”“稻米飯”各類,“蒸餅”更是唐朝各階層大愛。漢朝時還非常珍貴的芹菜韭菜,唐代時已經遍及大江南北。瓜果的種類也更多,櫻桃梨杏都能吃到。比起漢朝百姓年節常吃雞肉來,唐朝百姓過節卻能吃上豬肉,《北戶錄》等史料裡唐朝百姓過節吃豬肉的橋段,寫得十分熱鬧。
更能反映盛唐生活水平的民俗,當屬喝酒。中國古代糧食充足時,喝酒風氣才會火熱。放在盛唐年間,這事更是大熱。《開元天寶遺事》記載,當時長安自昭應縣的官道,兩邊全是各類酒店,各類美酒一路排開,客人們先喝後買,甚至按照飲酒感覺隨便給錢。有時更是甩甩手就白送。《嶺表錄異》裡的盛唐廣州,集市的各類店鋪裡都有酒,客人們可以邊逛邊喝,每天散集後常見喝躺下二三十人。真心喝高興。
這喝高興的場面,著實證明盛唐的溫飽水平,果然不錯。
三:兩宋年間
宋朝常被調侃為“弱宋”,但經濟生產絕不弱。宋真宗年間時,宋朝的歲入就已甩開盛唐三倍多。外加商品經濟更發達,大宋百姓的日常生活,變化也是極大。
最直接的就是“吃”,現代人熟悉的煎炒烹炸手藝,宋代時也終於成型,老百姓的家常菜餚,種類也是更多。一線城市的肉類消費也激增。《東京夢華錄》統計,每天深夜在汴京南燻門接受檢驗的豬肉販子,人數就多達上萬。汴京城裡面向普通市民的小吃店林立,包子肉餅鵝鴨乳酪全都有,總數多達上萬家。不少小吃店都成了百年字號。“舌尖上的大宋”,味道就是這麼豐富。
同樣變化大的更有“穿”,雖說宋代如漢唐一樣,開國就對衣服禮制做了嚴格規定,卻架不住商品經濟高速衝擊。到了北宋中期時,一些宋初時只有達官顯貴才可穿戴的服裝,平民百姓就已公然穿戴。曾經只有皇家才可佩帶的金銀首飾,更變成汴京市井街頭風靡。腦筋守舊的北宋高官司馬光,瞧見北宋街上身穿絲織品的平民百姓,就曾當場悲憤大呼:“世風日下,販夫走卒皆穿絲襪”。
這聲悲憤,卻恰道出了宋代最大亮色:發達的兩宋經濟生產,叫漢唐年間許多權貴專享的生活,終於可以服務於平民了。
四:明朝年間
十六世紀明朝“隆萬中興”時,正趕上火熱的大航海時代,於是明朝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被來華的歐洲傳教士看了個滿眼。
在那些好奇的歐洲人筆下,當時的明朝人,著實是“吃得好住得好穿的好”。西班牙人拉達看到,每個集市上魚肉蔬菜都非常充足,種類比歐洲多得多,價格卻比歐洲更便宜。葡萄牙人克魯士也感嘆,廣州的明朝老百姓的住房質量極好,磚瓦十分優質,內部條件更是“整潔舒適”。哪怕是普通明朝農夫,家裡也備有華貴的衣服,在參加盛大活動時穿出來。如此明朝,以傳教士利瑪竇的說法,真是“遠比歐洲富裕得多”。
這記載只是走馬觀花?明末清初學者陳舜的《亂裡見聞錄》裡,也清楚還原了萬曆年間的廣東生活:六七文錢可以買一斤肉,一二錢能買一斤魚,三文錢更可以買到一斗鹽。堪稱“百般平易”。
也同樣是這“百般平易”的生活下,明朝中後期奢靡風氣大起,但以飲食來說,《五雜俎》裡記載,那時南方的水產,常年充斥北方市場,江南特產的銀魚蝦蟹,明初還在北方屬“稀品”,明中期後全能輕鬆買到。普通家庭擺宴請客,都常用金銀器皿,擺幾十種山珍海味。以至於一頓宴席花費,就是家裡數月生活費。《皇明疏鈔》裡也統計:十六世紀中後期,淮安一府每年釀酒,就要消耗小麥百萬石,相當於上萬邊軍的軍費!
隆慶年間軍事家楊博也感嘆過,寧夏邊地軍戶家的女子,出門也要戴名貴首飾。《客座贅語》裡記載,隆慶年間時,明朝百姓的服飾風尚,還是十年一變,萬曆年間時,竟是三年一變。各種奇裝異服年年重新整理眼球。蘇松地區的集市,到了各類寶貨人流“如山如林”的地步。北京城的每年描繪,也是“人煙湊集”。消費風氣空前火熱。
所謂“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這類火熱場景,就可濃縮。
回覆列表
說三個時期,分別是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開元盛世;宋代靖康之恥前,經過長時間和平和熙寧變法,宋徽宗和宋欽宗時期。
文景之治這是漢朝統一天下之後,依據黃老思想採用無為而治到漢武帝之間的一段時間。
史書記載:
漢興七十餘年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寢息。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漢代見過70多年,國家沒有戰爭和大規模建設。國庫裡的銅錢奪得有爛掉了,米倉裡的米多到裝不下了。
百姓居有其室、壯有所用,每年畜養的牲畜數量都會增加,全國非常安寧。
從劉邦建國時,沒有四匹顏色相同的馬,到文景時期家家都有馬,牽母馬出門都覺得丟臉。
從史料來看,民眾能吃飽,有屋子住,治安良好,蓄養牲畜。
開元盛世唐玄宗建立,直到安史之亂結束。
開元、天寶之中,上承高祖、太宗之遺烈,下繼四聖治平之化,賢人在朝,良將在邊,家給戶足,人無苦窳,四夷來同,海內晏然……百餘年閒,生育長養,不知金鼓之聲,爟燧之光,以至於老。百餘年間,沒有戰亂,人民沒有聽到過戰爭的刀劍聲。
虢國夫人遊春圖——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
杜甫在《憶昔》裡也寫到: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開元盛世之時,小縣城裡也有萬戶人家。國家米倉和百姓米倉裡都裝滿了糧食。出遠門不需要占卜選擇吉日出行,哪天出遠門都很安全。
靖康之恥前期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詳細記錄了北宋開封的城市生活,在序中,有一段文字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已經和平非常多年了,人口繁多物產豐富。小孩子學習歌舞不練武術,白髮蒼蒼的老年人從來沒見過武器。
清明上河圖就創作於這個時代
這是宋遼和平多年的結果。
不久後孟元老離開開封。
一年後北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