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豪橫王老師
-
2 # 囉嗦工坊
素質教育的根本是讓孩子能夠全面發展,不僅在學習能力上,同時在生活能力、全人素養上都有所發展。
體罰是一種手段,對它的濫用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可能只是出於畏懼,並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甚至在骨子裡形成一種不讓我做我偏做的牴觸心理。
儘管應當儘量避免體罰的做法,但現實中,適當採用也並無不可。時下里,伴隨各種事件升級,對孩子的過分體罰資訊也充斥了網際網路,以至於一時間各種言論皆出。 作為家長,師者,只想說:將心比心,有哪個家長或多或少沒有體罰過自己的孩子?!罰只是手段,如能生效,適度之下又未嘗不可。只是不要打著對孩子好的幌子來圖心裡的一時痛快,真正的把教育目的放在第一位。
-
3 # 春雨國文
缺乏體罰的孩子是不完整的,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了不受到懲罰也不利於一個人的成長。不吃苦上苦難成人上人,這個古訓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溺愛孩子和殺孩子有什麼區別!什麼叫體罰?難道犯錯了打一巴掌敲一下就叫體罰嗎?我看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孩子成長的,即使打的重了一點也不能叫體罰!
-
4 # 洋蔥學院官方
什麼是體罰?
體罰就是打孩子嗎?讓孩子罰站算體罰嗎?
素質教育中一味強調不許體罰,讓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傷透了腦筋。
“不打不成器”一直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的重要部分,根深蒂固在中國父母的腦海中。
放棄“打”孩子不就等於放棄讓孩子成才嗎?
但實際上,中國傳統對體罰的認知,只是將“強者對付弱者的方式”複製給下一代罷了。
依賴高壓、負面懲罰的效用,使得華人總是教育出“被動的下一代”。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世界優質教育國家的“體罰”經驗,從而反思中國的“體罰”和國外的“體罰”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世界優質教育國家的“體罰”經驗在芬蘭,學校最常見的處罰方式為(1)放學後留在教室裡罰坐,反省不當行為或(2)補寫功課,如果有學生危及其他學童安全或嚴重影響教學,則可面臨(3)最長三個月的停學處分。
紐西蘭是零體罰國家,紐西蘭學校處罰學生的方法通常有:
(1) 社群服務撿垃圾
(2) 假日穿制服到學校進行校園服務
(3) 罰寫作業
(4) 環境清掃
(5) 停學
另外,需要指出,在外華人眼中,停學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不是讓孩子放假在家無所事事,而是家長需一人向公司請假陪孩子反省改錯。而損失的金錢與薪水或因時常請假而被資遣,當然是家長自己承擔。因為,在自己的小孩無行為能力之前,家長需要對孩子負責。若不請假讓小孩一人在家,那麼社會局會介入暫時剝奪親權,同時還可能會因為沒有盡到父母責任吃上官司。
各位家長老師,你們知道體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嗎?
-
5 # 啟畫教育
當然我們要做好這個適當的體罰,非常的難。怎麼樣算適當呢?家長,社會,道德會不會接受,這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來做幾個比喻:
1,如果我們的老師有教鞭,而這個教鞭可以打孩子的手心,父母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方式呢,肯定是很多父母都不能接受的。
2,體罰學生體能鍛鍊。新聞中有很多學生在體罰體能的時候,意外死亡。這個責任又落在了學校。
以前如果你想學一門手藝,老師就成了你的父母,不僅可以打你罵你,越罵你打你父母才會高興,為什麼呢?因為這樣證明師傅在乎你,而不是什麼不告訴你。
素質教育我們是要提倡的,因為更利於我們教育好孩子的內心世界,但是不是一味的寵溺叫素質教育,讓孩子什麼事情都可以推卸責任。父母與老師是不是能達成一致的共識。
你有沒有遇見這樣的小孩,就是大家口中的熊孩子,仗著自己父母在身邊,他就在你身邊不停的打鬧,而他的父母總是說別鬧了,然後小孩繼續鬧,父母當沒事一樣。這個時候我認為小孩子已經在觸碰底線了,適當的體罰,可以告訴孩子,很多事情我們不可以做。
素質教育不是把孩子變成讓人討厭的小孩,我認為素質教育更應該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被父母打罵過,你恨父母嗎?我們都不恨,因為我們確實在做錯事情的同時,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在以後的道路上,當沒有人告訴你你是不是做錯了,你飄得太高,也許會摔得自己不能承受。
回覆列表
真的不利於,但是也真沒什麼辦法了,多求自保了,快樂教育尊重孩子等毒雞湯已經的大浪滔天,奈何又有幾個人在這大浪中還能堅持己見,有些天生桀驁不馴的孩子,不給點顏色沒有打罵只能是毀了他,資訊時代,全國各種案例,血淋淋的教訓華人還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