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工程研究生

    記得聽別人說過,衡量一輛車製造水平的一個標準就是鈑金接縫的大小,基本上接縫越寬,越不均勻的就是工藝越差的,這個說法就跟最近用小米6玻璃後蓋與不鏽鋼中框接縫寬度過大來噴小米的工藝差一樣。當然,從外觀來看,汽車的鈑金接縫應當還是越窄越好,最好是看不出來最好,畢竟看起來一體感更好一點嘛,不然也不會那麼多車主對接縫變寬而煩惱不已了。但是過小的接縫也是不好的,可能會帶來異響的產生以及外界溫度的變化帶來的熱脹冷縮的問題。

    對於具體的工業生產而言,接縫的變小是很難做到的,類似的,這也是小米6的後蓋縫隙寬度過大的原因,都受到工藝成本的限制。企業的本質是逐利的,企業在追求高質量的同時也在追求低成本,摸索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點,保證接縫寬度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以內。現在世界上主流汽車廠商的汽車車身裝配的縫隙寬度一般都不會大於4mm,衡量工藝的重要因素其實是接縫寬度的均勻性,如果裝配的工作有缺陷,過鬆或者是過緊都可能會造成汽車鈑金接縫的不均勻。很多時候汽車車身的異響就是由於車身的鈑金裝配不好造成的,並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的惡化。

    簡易的檢查鈑金接縫寬度均勻性的方法就是用多次摺疊的紙去試著插入鈑金的接縫中,看不同部分的接縫插入的鬆緊程度是否相同。

  • 2 # 汽車小設

    如今我們買車都很看重品質做工,不少品牌一直以來以優異的做工贏得了很好的消費者口碑,例如以細節效果見長的日系車,以工整嚴謹見長的德系車等等。一輛車在消費者看來“做工”好不好,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車身外觀的品質,比如鈑金的縫隙是否細小均勻,鈑金外觀匹配是否工整漂亮。這對於汽車廠商而言,車身覆蓋件縫隙面差的品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輛汽車的外觀覆蓋件數以百計,想要把這幾百個分開製造的三維曲面零部件組合到一起拼成一輛完美的汽車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做好汽車車身覆蓋件的品控,必須從研發一輛汽車的時候就開始做起。

    從事汽車造型或者車身覆蓋件開發的技術人員都知道DTS這個東西,它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英文全稱Dimensional technology sophistication,是全世界汽車行業對內外覆蓋件縫隙面差關係匹配技術的統稱,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汽車)複雜尺寸技術。汽車車身覆蓋件縫隙與面差設計是一項非常複雜和講究的系統工程,是汽車造型設計和車身工程設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決定在既有的製造條件下汽車能達到多高的縫隙面差控制水準。所有的縫隙面差在汽車開發流程中都必須有確定設計值和允許的製造偏差範圍,往往精確到0.1毫米甚至更小,造型設計人員和工程設計人員會一起工作,不斷的修改完善,做模型驗證評審以達到最優的視覺效果,這是一個極複雜的過程,光是汽車前燈上沿與發動機蓋之間的縫隙面差匹配關係就要經歷數百次的三維造型資料修改完善。

    在這個工作過程中他們發現很多時候縫隙是極難控制的,因為三維關係很多縫隙不在一張平面上,車身上有些地方往往在一個方向上看起來縫隙細小,在另一個方向上卻看起來粗大,所以需要極為精心的調整,有些時候甚至需要略做偏差破壞兩個零件之間原有的空間幾何連續關係,才能恰到好處地展現最均衡完美的視覺感官效果。很多時候對於單個的縫隙並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取一個均衡點,讓整輛車看起來品質一致。再比如很多時候視覺看起來對齊的特徵線其實幾何意義上是沒有對齊的,幾何意義上對齊的特徵線在實際的觀感卻是沒有對齊的,這就需要反覆做很多實驗和模型來最佳化這些視覺問題,這就是汽車覆蓋件縫隙面差關係如此複雜的原因。雖然各個廠家的生產工藝精度有差別的,但對於國際一線品牌而言不管歐系還是美系日系,激烈的市場化競爭已經使同等品牌檔次的產品實質技術差距極小,只是有各自特色的處理風格和理念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分析企業的營銷宏觀環境?他由哪些因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