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蛾(American white moth;Hyphantriacunea)屬鱗翅目 Lepidoptera 燈蛾科Arctiidae,又稱秋幕毛蟲。美國白蛾原本生活在北美洲的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家,二戰期間隨軍用物資的運輸從美國傳播到歐洲和亞洲。1979年在中國遼寧省丹東市首次發現美國白蛾,2004 年後進入快速蔓延期。目前,中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吉林、江蘇、安徽等地也都發生了該疫情。美國白蛾的生活習性
美國白蛾以幼蟲啃食葉片造成危害。幼蟲孵化以後,在取食之前就吐絲結網,開始綴葉1~3 片,隨蟲體生長而食量增加,更多的新葉被包圍在內,網幕可以一米多。低齡(1~4齡)幼蟲群聚於寄主葉片上,吐絲做網幕,在網內取食葉肉,受害葉片僅留下葉脈呈白膜狀。5 齡以後進入暴食階段,且分散為害,幼蟲的耐飢能力隨蟲齡增加而增強,最長可達 15天不取食。
成蟲具弱趨光性,飛翔力不強。產卵於樹冠的葉背面。每片卵片的卵粒數在幾百粒至上千粒不等,一般為 600~1000 粒。當被害樹上的葉片被吃光後,幼蟲就會順樹幹而下,危害其他樹木。
食性雜。目前在盱眙縣發現被危害樹木主要有:桑樹、楊樹、柿樹、柳樹、法桐、紫葉李、櫻花等。美國白蛾能危害林木、果樹、花卉、農作物和蔬菜在內 300 多種植物,同時也會危害大豆、花生、蔬菜類等農作物。
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農藥防治及利用天敵。這些方法的有效結合、綜合使用, 效果更理想。
人工防治一是人工捕蛾。5 月中旬 至 6月中旬,7 月下 旬至 8 月上旬, 每 日黃昏或清晨, 捕殺棲息在電杆、 樹幹、堵壁等直立 物體上的成蟲。二是剪除 網幕,6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8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 將幼蟲 網幕連 同小枝一起剪下, 深埋或燒燬。 但在實踐中我的體會是將剪下的幼蟲網幕浸在柴油中, 幼蟲很快死亡。
生物防治: 主 要採用細菌類生物農藥和生物病毒殺死或使美國 白蛾染病, 達到防蟲滅蟲的目的。
農藥防治: 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仿生農藥,另一類是化學農藥。
化學農藥防治, 主要有以下幾種:澳氧菊脂 ( 敵殺死 ), 是一種 擬除蟲菊脂仿生農藥, 毒性 中等,以觸殺和 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及燻蒸作用。 劑型為 .2 5% 乳油, 配比濃度為 500 壓6000 倍稀釋液。
通殺, 是擬除蟲菊脂農藥與有機磷增效棍合廣譜殺蟲劑, 低毒, 毒殺作用以觸殺、胃毒作用為主。劑型為 21 % 乳油, 配比濃度為3000-5000倍稀釋液。
氧化樂果兌敵殺死。氧化樂果, 以胃毒為主, 有內吸作用, 劑型為 40% 乳油,與25%敵殺死配製, 即氧化樂果為 1000倍稀釋液 , 兌入10%一30%的敵殺死乳油, 可增加藥效,加速幼蟲的死亡速度。
利用天敵。 美 國白蛾在遼寧的天敵有很多種, 包括蜂類、 蛙類、 鵲類等。
美國白蛾(American white moth;Hyphantriacunea)屬鱗翅目 Lepidoptera 燈蛾科Arctiidae,又稱秋幕毛蟲。美國白蛾原本生活在北美洲的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家,二戰期間隨軍用物資的運輸從美國傳播到歐洲和亞洲。1979年在中國遼寧省丹東市首次發現美國白蛾,2004 年後進入快速蔓延期。目前,中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吉林、江蘇、安徽等地也都發生了該疫情。美國白蛾的生活習性
美國白蛾以幼蟲啃食葉片造成危害。幼蟲孵化以後,在取食之前就吐絲結網,開始綴葉1~3 片,隨蟲體生長而食量增加,更多的新葉被包圍在內,網幕可以一米多。低齡(1~4齡)幼蟲群聚於寄主葉片上,吐絲做網幕,在網內取食葉肉,受害葉片僅留下葉脈呈白膜狀。5 齡以後進入暴食階段,且分散為害,幼蟲的耐飢能力隨蟲齡增加而增強,最長可達 15天不取食。
成蟲具弱趨光性,飛翔力不強。產卵於樹冠的葉背面。每片卵片的卵粒數在幾百粒至上千粒不等,一般為 600~1000 粒。當被害樹上的葉片被吃光後,幼蟲就會順樹幹而下,危害其他樹木。
美國白蛾危害的主要特點食性雜。目前在盱眙縣發現被危害樹木主要有:桑樹、楊樹、柿樹、柳樹、法桐、紫葉李、櫻花等。美國白蛾能危害林木、果樹、花卉、農作物和蔬菜在內 300 多種植物,同時也會危害大豆、花生、蔬菜類等農作物。
取食量大。美國白蛾取食量大,一般大型樹葉是 8~15 片,小型樹葉是 18~23 片,特別是幼蟲進入 4 齡後,食量劇增,能在 2~3天內把樹葉全部吃光。新傳入的地區,由於缺乏天敵控制,往往在前幾年對當地農林業生產構成巨大危害,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繁殖力強。一年繁殖 3 代,一隻雌蛾產卵量 600~1000 粒,最高能達到 1800 粒。理論上計算,春季 1 只雌蛾產的卵,到第 3 代時可以繁殖 0.3 億~1.5 億頭幼蟲,可以吃光 100 畝片林樹葉。適應性強。美國白蛾在原產地分佈於北緯 19°-55°之間的廣大區域。從緯度上分析,中國最南端的海南省海口市地處北緯 20°,最北端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地處北緯 50°~56°,因此中國各省市均處於美國白蛾適生範圍內。美國白蛾對惡劣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性,能耐零下 16℃的低溫和零上 40℃的高溫,若遇不良環境會提前化蛹,以抵禦不良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幼蟲耐飢力強,在無任何食物的情況下,5 齡以上幼蟲能生存 10~15 天。傳播途徑廣。一年四季均可隨著各種貨物、交通工具等遠距離傳播;美國白蛾每年可透過成蟲飛翔向外自然擴散 35~50 公里。在 4~10 月發生期,各蟲態都能透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進行遠距離傳播,以 4 齡以上的幼蟲和蛹最易遠距離傳播。如經過疫區的汽車,如果汽車碰到樹枝,幼蟲可能會落到車上被帶到遠方。幼蟲吃光樹葉後下樹尋找食物,也可能會爬到汽車上隨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老熟幼蟲在包裝箱縫隙中化蛹,蛹也可能會隨包裝材料運輸到遠方。因此,美國白蛾多發生在與人們生產、生活關係密切的交通運輸方便的鐵路、公路兩側及村屯、城鎮居民庭院樹木上。嚴重擾民。老熟幼蟲有進入農戶、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場所尋找食物和化蛹的習性,嚴重擾亂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防治對策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農藥防治及利用天敵。這些方法的有效結合、綜合使用, 效果更理想。
人工防治一是人工捕蛾。5 月中旬 至 6月中旬,7 月下 旬至 8 月上旬, 每 日黃昏或清晨, 捕殺棲息在電杆、 樹幹、堵壁等直立 物體上的成蟲。二是剪除 網幕,6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8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 將幼蟲 網幕連 同小枝一起剪下, 深埋或燒燬。 但在實踐中我的體會是將剪下的幼蟲網幕浸在柴油中, 幼蟲很快死亡。
生物防治: 主 要採用細菌類生物農藥和生物病毒殺死或使美國 白蛾染病, 達到防蟲滅蟲的目的。
農藥防治: 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仿生農藥,另一類是化學農藥。
化學農藥防治, 主要有以下幾種:澳氧菊脂 ( 敵殺死 ), 是一種 擬除蟲菊脂仿生農藥, 毒性 中等,以觸殺和 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及燻蒸作用。 劑型為 .2 5% 乳油, 配比濃度為 500 壓6000 倍稀釋液。
通殺, 是擬除蟲菊脂農藥與有機磷增效棍合廣譜殺蟲劑, 低毒, 毒殺作用以觸殺、胃毒作用為主。劑型為 21 % 乳油, 配比濃度為3000-5000倍稀釋液。
氧化樂果兌敵殺死。氧化樂果, 以胃毒為主, 有內吸作用, 劑型為 40% 乳油,與25%敵殺死配製, 即氧化樂果為 1000倍稀釋液 , 兌入10%一30%的敵殺死乳油, 可增加藥效,加速幼蟲的死亡速度。
利用天敵。 美 國白蛾在遼寧的天敵有很多種, 包括蜂類、 蛙類、 鵲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