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茄子營養師

    檳榔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今人們食用檳榔多數是以檳榔嚼塊(以檳榔果為主加入多種新增物)的形式出現。嚼食檳榔時會產生興奮感和其具有的成癮性,使檳榔成為僅次於菸草、酒精、咖啡因三者之外的又一種嗜好品。

    檳榔是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多產於南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以及中國的海南、湖南等地。新鮮採摘的檳榔果,是橢圓的青綠色,被稱為“青果”。將青果切成兩半,可見到一層較厚的並且富含纖維的內果皮包裹著圓錐形的有臍孔的果核,去除果核,加上蔞葉、貝殼灰或者石灰一同嚼食,味道又苦又澀,但隨之產生的口舌生津、輕微的興奮性和欣快感,使許多人痴迷於此。新鮮的檳榔果因不易儲存、運輸,多數需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以袋裝或單片的包裝,製成了大家常吃的檳榔。

    在東南亞一帶,人們自古就形成了嚼食檳榔的生活習慣。在中國的臺灣、海南、湖南等地,也保持著咀嚼檳榔的習慣。“檳榔越嚼越有勁,這口出來那口進”、“拜年客人到我家,一口檳榔一口茶”等俗語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記得曾在網路上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電視上看到檳榔致癌的新聞,嚇死我了,趕緊嚼一顆檳榔壓壓驚,以後再也不敢看電視了”,這幽默的背後,其實也蘊含著令人擔憂的現象。

    幽默也好,笑話也罷,檳榔致癌卻並不是危言聳聽。

    2013年9月,央視新聞頻道報道,稱湖南口腔癌高發,例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2010年收治的口腔癌患者為132例,2011年上升到262例,2012年高達454例。接受採訪的幾位醫生指出,由於許多湖南人有咀嚼檳榔的習慣,檳榔是湖南口腔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60%的患者都有咀嚼檳榔的習慣。

    在檳榔流行的印度、巴巴新幾內亞、所羅門島以及中國的臺灣,口腔癌的發病率都很高。

    早在2003年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召集的檳榔專題研究會上,彙集的結論於2004年出版的題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關於對人類有害致癌物專著第85卷:檳榔咀嚼物、檳榔果和某些檳榔果衍生物亞硝胺物質》報告中結論為:有足夠的動物實驗證據表明檳榔果致癌,有足夠的人類證據表明未加菸草的檳榔咀嚼物致癌,動物實驗證據表明蔞葉、消石灰不致癌,未加菸草的檳榔咀嚼物是人類致癌物(1級)、檳榔果是人類致癌物(1級)。[1]

    檳榔到底含有什麼物質使人致癌?

    檳榔的化學成分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多聚糖、礦物質、粗纖維、維生素、生物鹼和酚類物質。檳榔果中總生物鹼0.3%-0.6%,其中主要是檳榔鹼,其次有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檳榔副鹼、高檳榔鹼等,多酚約15%,脂肪油14-18%,還有甘露糖、阿爾法兒茶素,無色花青素、紅色素檳榔紅及皂苷[2]。

    而成分中的生物鹼是檳榔具有毒性的主要原因。

    檳榔生物鹼不僅可以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使人進入亢奮狀態,它的毒副作用是主要集中在對口腔細胞的影響,檳榔也因此被認為是引發口腔癌的主要病原因子。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大部分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也就是所謂的黏膜發生變異。檳榔鹼能明顯促進上皮細胞的凋亡,並干擾細胞外基質大分子(膠原、彈性蛋白)的沉澱和降解過程。除此之外,在咀嚼檳榔的過程中,粗糙的纖維很容易刺傷口腔黏膜,這種頻繁的損傷,極易引發細胞的不正常增生,長期持續的刺激,就會增加口腔癌的發病機率。

    檳榔的其他危害

    長期嚼食檳榔,造成對牙齒的磨損以及牙齦鬆動,牙齒敏感,不能接觸酸辣冷熱。

    大量咀嚼檳榔,會加大對聶下頜關節的負重,引起關節彈響疼痛等症狀。

    嚼食新鮮檳榔時其中混合的石灰容易引起牙結石,影響牙周健康,在蔞葉和貝殼粉或石灰粉的協助下,檳榔中的檳榔紅色素髮生變化,呈現出的鮮紅汁液,不但影響環境衛生,不好清除,還把牙齒染得黑漆漆的,影響牙齒美觀。

    檳榔的部分成份會損害味覺神經和唾液分泌,影響消化功能,檳榔渣刺鼻胃壁,嚴重可引發胃粘膜炎症甚至穿孔。

    在2008年,劉大佳等人開展了一項隨機對370名長沙居民進行對咀嚼檳榔危害性認知的問卷調查,經統計分析,在370名調查者中,有101名長期或經常嚼食檳榔者,其中不瞭解檳榔成分及新增劑者92人。在268名偶爾或不咀嚼檳榔折中,不瞭解者為258名,瞭解者僅為11名[3].

    如今在印度,商業化生產的檳榔果已被要求貼上明顯的警告標籤,在加拿大,檳榔產品直接被禁止銷售,在海南,也可以看到禁止食用檳榔的標誌。

    而在湖南、臺灣等地,檳榔依然是很多人熱衷甚至是成癮性的嚼食食物。我們應該要加大檳榔危害性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少食或戒除咀嚼檳榔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方舟子咀嚼檳榔究竟會不會致癌,2013,9,25

    [2]趙文霞,於蕾等,檳榔的毒理研究進展[J],藥品評價,2006,6(3):458-462

    [2]曾琪,檳榔化學成份的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4-89

    [3]劉大佳等,長沙市居民對咀嚼檳榔危害性認知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5):1-2

  • 2 # 範松醫生

    檳榔主要生產於中國海南、雲南以及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目前,檳榔已經形成巨大的產業鏈,以檳榔為主的咀嚼食品在很多地方流行。然而,也出現了很多因長期咀嚼檳榔而導致口腔癌的患者。事實上,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將檳榔正式認定為一級致癌物。

    “十個口腔癌,九個嚼檳榔!”這是目前很多人關於檳榔的印象。

    實際上,在以前檳榔是一味中藥材,具有一定的促胃腸道消化、抑菌以及驅蟲等生理效應。不過將其當做零食長期食用實在是不明智的。

    檳榔中含有多種有害的活性成分,其中主要的有害成為有:檳榔鹼和檳榔鞣質。

    檳榔鹼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遺傳毒性、致突變性和致癌性,在動物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檳榔鹼會導致小鼠出現染色體變異,使染色單體的交換率增加,體內DNA紊亂,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而檳榔鞣質主要是沒食子酸、兒茶素和表兒茶素等活性多酚類化合物,曾有研究顯示兒茶素可引起口腔黏膜成纖維細胞的死亡並減少其增殖。另外,除了檳榔鹼和檳榔鞣質對口腔黏膜和組織器官造成損傷外,檳榔咀嚼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還可造成DNA的氧化性損傷和啟用癌基因,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已有多種研究證明,檳榔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生殖毒性以及神經系統毒性,長期咀嚼檳榔可導致口腔疾病的發生。

    (舌癌:右半舌切除)

    此外,檳榔纖維也是口腔疾病發生的誘因之一,咀嚼檳榔時檳榔纖維對口腔粘膜的過度摩擦可導致口腔區域性外傷和粘膜損傷,長期以往,可對口腔區域性形成慢性損傷,從而引起多種口腔疾病的發生。

    當然,口腔癌的發生是一個複雜的、多階段的過程,其中可能涉及到外在的因素(如環境因素)和內在的因素(如遺傳因素)。除了長期咀嚼檳榔可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外,抽菸和飲酒(有研究表明吸菸、飲酒和咀嚼檳榔在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中具有協同作用,即咀嚼檳榔的同時,還吸菸和飲酒,可使得口腔癌的患病機率增加百倍以上。)、口腔內的慢性刺激和損傷、紫外線和電離輻射、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增加患口腔癌的風險。

    參考文獻:【1】檳榔致癌性和毒性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 欒劍,郭迪,周曉馥.食品與機械 . 2019(02)【2】檳榔生理活性及危害控制研究進展[J]. 王斌,楊大偉,匡理.食品研究與開發 . 2018(1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特幣18年會繼續下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