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16日,一位日本頂級美食專家——三津五郎,和自己的同事朋友們一起走進一家河豚老店,宴飲之間大家一起品味河豚肉的至鮮至美。氣氛被炒到了高潮,一位下屬想討好這位頂級的美食專家,便極力建議他嘗試當時被嚴厲禁止食用的河豚肝臟。
那盤肝臟被送了上來,如美玉般潔白無瑕,讓你根本看不清它背後潛在的危險。三津五郎,被舌頭上完美的觸感陶醉了。第二天,這位先生被河豚毒死的訊息便在整個日本傳開了,人們都驚恐不已。
絕味食物——河豚
“拼死吃河豚”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這句話裡蘊含了美味的享受和致命的危險。河豚在古代被稱為“赤鮭”,“河魨”等,又因為它受到驚擾時會氣鼓鼓地脹成一個圓球的形狀,也被稱作“氣泡魚”,“雞泡魚”。雖然看起來憨態可掬,但是眾人皆知,河豚有劇毒。
雖然河豚有劇毒,但這也是一味重要的食材。在宋朝時期,知名的蘇東坡先生,就因為饞嘴河豚留下了一樁奇聞軼事。
孫奕編著的《示兒編》中有這樣一則記載:蘇東坡先生被貶官到江蘇常州時,並沒有因為仕途不順而悶悶不樂,反而到處尋找美味的食物開懷自己的內心。一天,他受邀來到一位士大夫家吃飯,那一盤盤珍饈菜餚之中有一味便是河豚,蘇東坡只夾了那一筷子就被這美味深深地迷住了。
這時那位士大夫似乎也看不懂臉色,還不斷地問蘇先生一些對詩詞歌賦的看法,而那場宴席之中的其他人也豎起耳朵想聽一聽蘇東坡想有一個怎麼樣的答案。這時便出現了搞笑的一幕,蘇東坡先生彷彿沒有聽見一樣不停地品味著河豚,忽然打了一個飽嗝,大呼一句:“也值得一死”。
這個典故,我們雖然無法考證真偽,但它的流傳,也側面說明了蘇東坡先生的不拘小節。在嚴肅計程車大夫之中,也有活潑開明之氣,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說明了河豚味之美,讓堂堂一位詩人都忘卻了身邊事物。
蘇軾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吃貨詩人。但其實不止在中國,在外國,古代也有為了河豚的美味而喪失生命的例子。
古代日本,就有許多愛好河豚的人,用一句古詩詞來說,就是“雖百死而猶未悔”。在公元1590年,日本出征高麗,便有士兵集結起來食用河豚,最後因為處理不乾淨,許多的主要戰鬥力都失去了生命。
古往今來,有些人喜歡河豚,一輩子沒有出過什麼事情,因為食物處理得當;還有一些人運氣就不太好,可能就吃了那麼一次河豚就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生命。無論生或死,他們都是冒著巨大的危險去吃的,這體現的不僅是他們的大膽,還有河豚的絕美鮮味。
河豚毒素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毒,也知道河豚劇毒,但河豚肉本身是沒有毒的,只是在處理過程中的不當操作,會讓毒素沾染到肉上。而處理毒素也不是件容易事,烹飪河豚也就有了“殺一條河豚比殺子只豬還要貴”的說法。那這神奇的河豚毒素又來自哪裡呢?
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記載:“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吳人言其血有毒,子令腹脹,眼令目花,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之間大如芡實也。”大概意思就是河豚雖然味道鮮美,但是如果不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烹飪的話,吃了是會死人的,並且它的卵巢、眼睛乃至血液都是有毒的。
其實有資料稱,河豚肉沒有毒,有毒的是河豚毒素,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只需要很少一點點就能致人死亡。有老一輩的人,可能會笑一笑說:“把河豚肉煮熟煮爛了,我就不信吃了還會有什麼毒!”但是河豚毒素是一種很堅強的毒素,用100度的高溫連續蒸煮八個小時都不會被破壞掉;用鹽醃製,風吹日曬,做成魚乾也不能破壞它的毒素。
河豚毒素就是這麼頑強,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期《法治講堂》,大概就是說了一對老夫妻無緣無故在吃下鹹魚之後就暴斃而亡,最後查明真相,原來那些魚在處理時和有毒素的河豚血液混合在了一起沾染了毒素,經過風吹雨曬,醃製蒸煮,都沒有把那一點點毒素去掉,最後導致了兩條人命的離開。
多少年來很多人都因為吃河豚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中學的生物課本上也指出,河豚沒有特效的解毒辦法,如果有人誤食河豚,就要儘快進行催吐,然後送進醫院進行催吐洗胃。這看似可愛的小小河豚,也不知,給人們帶來的是快樂,還是煩惱?
“拼死吃河豚”真的值得嗎?
人們拼死吃河豚是因為它的肉質太過鮮美,讓很多人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覺得我是一個惜命的人,如果讓我冒著死去的風險吃一頓鮮美的河豚肉是萬萬不可的。
但是我想“快樂至上”和“民以食為天”的理念也深入了很多人心中,他們願意甚至是十分樂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次“華麗的冒險”,就為了一口小小的河豚肉。
行文到此處,當我正在幻想中的美味河豚和兇險毒素之間遨遊時,又看到了一則報告:“無毒河豚魚專案在江蘇海安中洋集團龍洋公司獲得成功。該公司有40萬尾河豚魚的大型養殖場。”
河豚魚養殖正在不斷地發展,已經培養出了無毒的河豚。雖然這只是少部分,但是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可以坐在華麗的餐廳中,不帶有任何生命危險地去品味那一口美好的味道。
參考資料:在日本吃河豚_陳芳
無毒河豚在江蘇培育成功_秋水
拼死吃河豚——蘇東坡拼死吃河豚:”也值得一死“-朱振藩
1975年1月16日,一位日本頂級美食專家——三津五郎,和自己的同事朋友們一起走進一家河豚老店,宴飲之間大家一起品味河豚肉的至鮮至美。氣氛被炒到了高潮,一位下屬想討好這位頂級的美食專家,便極力建議他嘗試當時被嚴厲禁止食用的河豚肝臟。
那盤肝臟被送了上來,如美玉般潔白無瑕,讓你根本看不清它背後潛在的危險。三津五郎,被舌頭上完美的觸感陶醉了。第二天,這位先生被河豚毒死的訊息便在整個日本傳開了,人們都驚恐不已。
絕味食物——河豚
“拼死吃河豚”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這句話裡蘊含了美味的享受和致命的危險。河豚在古代被稱為“赤鮭”,“河魨”等,又因為它受到驚擾時會氣鼓鼓地脹成一個圓球的形狀,也被稱作“氣泡魚”,“雞泡魚”。雖然看起來憨態可掬,但是眾人皆知,河豚有劇毒。
雖然河豚有劇毒,但這也是一味重要的食材。在宋朝時期,知名的蘇東坡先生,就因為饞嘴河豚留下了一樁奇聞軼事。
孫奕編著的《示兒編》中有這樣一則記載:蘇東坡先生被貶官到江蘇常州時,並沒有因為仕途不順而悶悶不樂,反而到處尋找美味的食物開懷自己的內心。一天,他受邀來到一位士大夫家吃飯,那一盤盤珍饈菜餚之中有一味便是河豚,蘇東坡只夾了那一筷子就被這美味深深地迷住了。
這時那位士大夫似乎也看不懂臉色,還不斷地問蘇先生一些對詩詞歌賦的看法,而那場宴席之中的其他人也豎起耳朵想聽一聽蘇東坡想有一個怎麼樣的答案。這時便出現了搞笑的一幕,蘇東坡先生彷彿沒有聽見一樣不停地品味著河豚,忽然打了一個飽嗝,大呼一句:“也值得一死”。
這個典故,我們雖然無法考證真偽,但它的流傳,也側面說明了蘇東坡先生的不拘小節。在嚴肅計程車大夫之中,也有活潑開明之氣,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說明了河豚味之美,讓堂堂一位詩人都忘卻了身邊事物。
蘇軾是中國古代典型的吃貨詩人。但其實不止在中國,在外國,古代也有為了河豚的美味而喪失生命的例子。
古代日本,就有許多愛好河豚的人,用一句古詩詞來說,就是“雖百死而猶未悔”。在公元1590年,日本出征高麗,便有士兵集結起來食用河豚,最後因為處理不乾淨,許多的主要戰鬥力都失去了生命。
古往今來,有些人喜歡河豚,一輩子沒有出過什麼事情,因為食物處理得當;還有一些人運氣就不太好,可能就吃了那麼一次河豚就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生命。無論生或死,他們都是冒著巨大的危險去吃的,這體現的不僅是他們的大膽,還有河豚的絕美鮮味。
河豚毒素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毒,也知道河豚劇毒,但河豚肉本身是沒有毒的,只是在處理過程中的不當操作,會讓毒素沾染到肉上。而處理毒素也不是件容易事,烹飪河豚也就有了“殺一條河豚比殺子只豬還要貴”的說法。那這神奇的河豚毒素又來自哪裡呢?
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記載:“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吳人言其血有毒,子令腹脹,眼令目花,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之間大如芡實也。”大概意思就是河豚雖然味道鮮美,但是如果不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烹飪的話,吃了是會死人的,並且它的卵巢、眼睛乃至血液都是有毒的。
其實有資料稱,河豚肉沒有毒,有毒的是河豚毒素,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只需要很少一點點就能致人死亡。有老一輩的人,可能會笑一笑說:“把河豚肉煮熟煮爛了,我就不信吃了還會有什麼毒!”但是河豚毒素是一種很堅強的毒素,用100度的高溫連續蒸煮八個小時都不會被破壞掉;用鹽醃製,風吹日曬,做成魚乾也不能破壞它的毒素。
河豚毒素就是這麼頑強,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期《法治講堂》,大概就是說了一對老夫妻無緣無故在吃下鹹魚之後就暴斃而亡,最後查明真相,原來那些魚在處理時和有毒素的河豚血液混合在了一起沾染了毒素,經過風吹雨曬,醃製蒸煮,都沒有把那一點點毒素去掉,最後導致了兩條人命的離開。
多少年來很多人都因為吃河豚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中學的生物課本上也指出,河豚沒有特效的解毒辦法,如果有人誤食河豚,就要儘快進行催吐,然後送進醫院進行催吐洗胃。這看似可愛的小小河豚,也不知,給人們帶來的是快樂,還是煩惱?
“拼死吃河豚”真的值得嗎?
人們拼死吃河豚是因為它的肉質太過鮮美,讓很多人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覺得我是一個惜命的人,如果讓我冒著死去的風險吃一頓鮮美的河豚肉是萬萬不可的。
但是我想“快樂至上”和“民以食為天”的理念也深入了很多人心中,他們願意甚至是十分樂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次“華麗的冒險”,就為了一口小小的河豚肉。
行文到此處,當我正在幻想中的美味河豚和兇險毒素之間遨遊時,又看到了一則報告:“無毒河豚魚專案在江蘇海安中洋集團龍洋公司獲得成功。該公司有40萬尾河豚魚的大型養殖場。”
河豚魚養殖正在不斷地發展,已經培養出了無毒的河豚。雖然這只是少部分,但是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可以坐在華麗的餐廳中,不帶有任何生命危險地去品味那一口美好的味道。
參考資料:在日本吃河豚_陳芳
無毒河豚在江蘇培育成功_秋水
拼死吃河豚——蘇東坡拼死吃河豚:”也值得一死“-朱振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