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知道寶寶的社交能力很重要,但是這麼小的寶寶如何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呢?怎麼讓寶寶同理別人的心情呢?
5
回覆列表
  • 1 # 德州源媽

    父母應該如何做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主要有四個方面

    1.教孩子多理解對方,並學著從自己身上找錯誤

    同理,心是在理解中產生的,不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也就無從談起同理心,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和別人發生爭執矛盾時,要及時的提醒孩子,多站在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並且讓孩子在心裡多問自己,“如果我是他遇到這種事情,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或者“換作是我,我當時會這麼想”等。這樣孩子經過一番設想後往往能夠撫平自己的不滿情緒,理解別人那樣做的原因,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為孩子擴大交際圈

    事實上,很多孩子之所以缺乏主動理解別人的習慣,往往是因為交際圈太過於狹窄平時就那麼一兩個知心朋友,不喜歡和更多的同齡人去交往,在熟悉的人面前,這類孩子做什麼事?說什麼話總是按照自己的性子來,覺得彼此關係這麼密切,對方肯定會理解,支援自己,從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基於此,父母要有意識的鼓勵孩子擴大交友範圍,讓她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和更多的人打交道,這樣再豐富了孩子的交友經驗後,孩子自然就能慢慢的學會,換位思考了

    3.父母要經常懷著同理心去理解孩子

    要想培養富有同理心的孩子,首先要對孩子具有同理心,能理解支援孩子,深入孩子內心,這樣才能讓孩子理解他人,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光靠口頭教導是遠遠不夠的,父母平時還要耐心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苦惱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心事後,父母不要急於批判和糾正,孩子應該先換位思考,比如“寶貝兒,我理解你,誰有那種情況都會很難受”“媽媽知道你現在心裡很苦惱,我能體會得到”等,這樣的話語不僅會讓孩子得到安慰,同時也會讓孩子有“父母很理解我”的感受,從此以後能慢慢的學著去理解他人。

    4.平時多與孩子做角色轉換練習

    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是培養其同理心,最主要的途徑,所以父母不妨和孩子多做做角色轉換,練習啟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看到電視上報道,有人鄙視清潔工的時間,父母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清潔工,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如果你是那個筆試清潔工的人,你現在心裡會怎麼想?”等,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和孩子調換角色,讓孩子做父母,使其理解做父母的不易,並且讓孩子從中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善於運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與人相處,從而變得富有同理心。

    我是博士育兒,希望有機會可以一起交流,一起探討!

  • 2 # 中法混血二寶媽

    小寶寶,三歲以後應該會上幼兒園了,會遇到很多很多小朋友。那麼社交能力自然而然就有了啊。大家要一起唱歌,要一起玩,要去分享玩具,要一起吃飯,。。。哪怕起了爭執,很快就會握手言和,玩得更開心。

    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不要太過於擔心和焦慮。

    如果孩子是家人帶,並不去幼兒園,那麼就儘量的讓他多接觸小朋友,多出去玩,哪怕和奶奶晚上一起跳廣場舞,都是很訓練孩子社交能力。

    可以經常給孩子讀管理情緒的小繪本,比如我們買的是一個小獨角獸,他的心情就像天氣一樣,不停地變化。如果腦子裡有烏雲,可以深深吸一口氣,在撥出,把烏雲吐出來,就開心了。

    我們也要像小獨角獸一樣,深呼吸,然後把焦慮給吐出來。

  • 3 # 教育秀秀看

    從問題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可能還比較小,甚至是三歲以內,那麼社會交往能力是孩子比較重要的一個能力,它將決定孩子未來在社會中的社會地位以及生活品質,所以家長對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非常重視,但是現在的家庭結構越來越侷限孩子交往了,因為在家庭當中通常是六個大人或者四個大人看一個孩子,總怕孩子出問題、受傷害,什麼都去幫孩子做,這些其實都不助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發展。

    社會交往能力是越早培養越好,培養這個能力也不是很費力的,不需要刻意學習,家長就可以創造這種環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能夠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交往活動,讓他自己去體驗,這個就是在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雖然這個階段可能孩子不太明白什麼叫社會交往,但是要讓他感受到,比如下樓和同齡小朋友一塊玩,碰到了爺爺奶奶,讓他跟爺爺奶奶打聲招呼,或者父母教給孩子怎麼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別人給自己東西時要說謝謝,這些都是社會交往的初期形式。有時候可能自己家的小寶寶想要對方小朋友的玩具,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教他用語言去表達,比如說你能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會兒嘛?對方同意後要讓自己的孩子謝謝人家表示一種禮貌,玩完後還需要還給人家,雖然目前這些都是家長在替孩子表達,但他是能夠體會到與人交往需要禮儀的。

    當孩子兩歲以後會走了,他的社會交往範圍可能就會擴大,這個時候不能像零到一歲由父母引導,孩子是被動的狀態了,兩歲以後他可以尋找跟他類似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就要讓孩子主動的和別人交流,比如抱抱其他小朋友;和他們握手;交換玩具等等,千萬不要讓孩子只在家裡自己玩,讓他體驗在群體中的愉悅。同時到了兩歲以後,家庭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社會交往需求了,就要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裡他會學到很多,比如分享、等待、理解、包容等等。入園以後他可能會更多地去關注別人,理解他人,然後開始愛他人,這個是非常必要的。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後心態也要逐漸的轉換,孩子已經長大了,放手讓他自己去學習,父母其實是孩子的榜樣,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呈現出積極主動的社會交往狀態,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學會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我相信未來孩子一定會更好。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4 # 美心說心理

    ♦ 讓寶寶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 父母可以把一些事情跟寶寶商量,例如去哪裡吃飯,吃什麼等等。這樣能培養寶寶的主見和與人協商的能力。

    ♢ 如果寶寶想要某些東西,父母應該引導他自己想辦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

    ♢ 如果寶寶想要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父母應該鼓勵他自己跟小朋友去交流。

    ♢ 如果總是父母出面為他解決問題,以後寶寶碰到問題就形成一種依賴心理。

    ♦ 讓寶寶自己招待小朋友

    ♢ 如果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媽媽應該有意識地讓寶寶招待小客人,如果寶寶不知道,媽媽可以在旁邊做適當地提示。

    ♢ 如果寶寶某件事沒做好,媽媽不要當面批評他,可以用手摸摸寶寶的腦袋示意他注意。

    ♢ 媽媽應該重點表揚寶寶待客時的優點,要他把這些優點保留下來。

    ♦ 多鼓勵孩子。

    ♢ 提升寶寶的人際智慧,父母要多用鼓勵而非強迫性的教導。

    ♢ 有些寶寶天性內向,也許一開始的改變會讓他感到為難,也有些尷尬,只要寶寶的行為稍有改變,無論表現得是否完美,你都要鼓勵讚美他努力的勇氣。

    ♢ 鼓勵寶寶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他們會相互學會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以及人際問題的解決方式。

    ♢ 在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教育寶寶以誠待人,禮貌待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雲遊道人會影響寶石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