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耀陝西
-
2 # 視知TV
白酒除了廣義上的“味道濃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同香型之間,風格差異太大。
在不懂酒的人看來,白酒味道略奇怪,即使在白酒愛好者內部,也很少有人對所有香型大愛無疆。
酒鬼言必稱的醬香、清香、濃香型分類,在建國之前,至少在國家層面上,是不存在的。
之前幾百年,雖然各地酒廠各有風味,但基本上是茅臺不犯老白乾,你喝你的酒,我喝我的酒。
民國時代,以胡適、魯迅、聞一多為代表的知識界,大多青睞溫柔細膩度數低的黃酒,以宋美齡、陸小曼、陳立夫為代表的名媛紳士界,則多喜好時髦名貴的洋酒。
建國後,喜愛白酒的人民當家做了主,中央也就開始把白酒作為重點發展物件。
1952年,第一屆國家級評酒會評出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四大名酒,分別代表了四大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鳳香型。
● 50年代的茅臺
1963年,輕工業部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評酒會,由於當時的白酒沒有明確的香型劃分,香氣重的酒總是更佔優勢。
所以1963年的八大名酒是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麴酒、茅臺酒(醬香)、西鳳酒(鳳香)、汾酒(清香)和董酒(董香),濃香型佔了四個。
到了1979年的評酒會,白酒開始按不同香型分類,各香型也有了各自的概括語: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
濃香型酒: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
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淨;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淨、回味怡暢。
● 扇貝聽了想鼓掌
後來官方又認定了馥郁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豉香型、鳳香型等更多香型,評語也都是類似的寫意風格。
雖然描述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從化驗結果看,不同香型之間成分確實不大一樣。
中國白酒複雜的香型劃分體系,總算就此形成。
至於不同香型區別到底在哪?相信很多天天喝酒的人也未必清楚。
其實白酒裡98%都是酒精和水,判斷香型也好,區分優劣也好,看的其實只是2%的芳香物質,也就是看帶著微生物的酒麴,和不同糧食裡的澱粉脂肪蛋白質,反應出了些什麼醛酯醇。
● 豉香型白酒
問題在於,不管是哪個香型的白酒,都很難像金酒威士忌一樣加冰、空口喝,也不大能相容果汁飲料、雪碧、冰紅茶。
老一輩人喝白酒總需要點下酒菜,最不濟也得來根醬油桶上拔下來的鐵釘子。
這對於入門選手來說,完全是新的飲酒領域,放棄,也不是不可理解。
-
3 # 真誠148377802
白酒四大香型當然是中國幾千年酒文化不斷髮展而來的。
據我所知,目前白酒的四大香型主要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白酒。
這四大香型都比較成熟,趨於國家白酒的標準化和定型化。四大香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其香氣、口味、工藝不僅不同於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藝標準。但目前又不能拿出定性定量的資料說明其化學組分,劃定成型,進而恰如其分的表達其香型名稱。
如醬香型:代表品牌茅臺。
濃香型:代表品牌五糧液、洋河大麴、瀘州老窖。
清香型:代表品牌汾酒。
米香型:代表品牌桂林三花酒。
回覆列表
準確來說目前中國白酒有12大香型,甚至以上。香型的影城主要是由於釀造工藝不同,釀造環境,溫度,以及原料的不同導致微生物菌群不同所產生的香型不同。單四大香型的話為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和鳳香型,
濃香型:以瀘州老窖,五糧液為代表
清香型:以汾酒和二鍋頭為代表
醬香型:以茅臺為代表
鳳香型:西鳳酒
更多酒類只是請關注本號,每天都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