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藝兔兔

    如果伴侶間經常發生不必要的爭吵,那麼就要思考是不是彼此之間的溝通模式出現了問題呢?

    不幸福的伴侶之間不良溝通的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不幸福的伴侶在精確表述上表現得很糟糕。他們抱怨某事很少能準確到位,相反,他們傾向於數怨並訴,一次同時談及幾個問題,以至於談到許多問題,但卻忘記了剛剛抱怨過的事情——這通常是他們最為關注的事情。例如,如果雙方伴侶在為遲還錄影帶被罰款而感到懊惱,他們可能會說“不止是因為你粗心,都是你和你那幫狐朋狗友瞎玩,對家裡的事情從來不上心”。因而,他們的談論經常偏離主題。

    其次,不幸福的伴侶在彼此傾聽方面也表現得很糟糕。他們很少有耐心仔細思索伴侶說的話,而是倉促地得出結論,常常假設最糟糕的情形,並根據自己推測出的伴侶意圖而突然改變做法。中性或積極的東西往往被他們解讀成惡意。例如,“你這麼說就是要惹我生氣,是因為昨天的事情向我報復”。不幸福的伴侶比幸福的伴侶更多地以消極方式打斷對方的談話。他們能在對方所說的任何事情上找出紕漏和不可行性,這樣的他們,傾聽能力很差。不幸福的伴侶還會進行反向抱怨,避開對方關注的問題,只用自己的抱怨來應對伴侶的抱怨,而不是針對伴侶所說的話的具體行為(“我討厭你把菜碟放在洗碟機上”,“我討厭你把衣服隨便扔在地板上”)。

    最後,不幸福的伴侶在交談時常常表現出消極情緒。他們常常對伴侶的抱怨進行諷刺挖苦,貶低或鄙視伴侶的人格。這樣攻擊伴侶的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針對引起抱怨的具體行為。比如,不去討論某個特定令人懊惱的事情(“你把用過的溼毛巾丟在地板上,讓我很生氣”),而是全面指責對方的性格缺陷,這樣的批評,只能使伴侶交往的矛盾更加激化(“你就是爛人一個”)。

    那麼,幸福的伴侶間正確的溝通模式該是怎樣的呢?

    第一,採用精確描述

    正確的行為描述專指某一特定事件,不會涉及普遍性;因而,在溝通中指出問題時,不應該使用總是或從不這樣的詞語。“你總是打斷我,我從不讓我把話說完。”這樣的表述不是正確的行為描述。正確的行為描述應該是用第一人稱描述來說明自己的感受。第一人稱陳述的句子是以“我”開頭,然後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反應。這種句式能驅使我們辨別自己的情感,這對伴侶雙方都有好處,也有助於我們“擁有”並承認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關注全部放在伴侶身上。因而我們應該說“我現在感到非常生氣”,而不是“你真惹怒我了。”

    第二,學會積極傾聽。

    在溝通中,當我們接受到他人的資訊時有兩個重要的任務要完成。第一次要準確地理解對方話語所表達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對方傳達關注和理解,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的話是在意的。這兩個任務都可以透過複述接受到的資訊完成,即用自己的話重複對方的意思,讓資訊的傳遞者有機會肯定那就是他要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例如,請比較以下對話:

    另一個有價值的傾聽技巧就是知覺檢驗。它與讀心術恰恰相反。在進行知覺檢驗時,人們要求伴侶闡述自己說過的話,澄清某些說辭,從而能評價自己對伴侶的感受所做的推斷是否正確。這既表達了自己的關注和興趣,也鼓勵了伴侶更加開放。例如,“你好像對我說的話感到不安,對嗎?”

    第三,做到守禮而鎮定。

    如果你發現自己處在一種消極情感相互作用的狀況,可以暫停以打斷這個惡性迴圈。要求休息片刻,例如,“親愛的,我太生氣啦,想不清楚。給我十分鐘,讓我冷靜一下。” 等你不再那麼激動的時候,再回來討論剛才的問題。獨自一個人待著,每分鐘最多做六個深長的呼吸,你就能很快地平靜下來。

    第四,把握尊重和確認的力量。

    確認並不是要你一定要與別人觀點一致。其實,即使你與伴侶的觀點相左,你也能對其觀點表示適當的真尊重和認可。例如,“是的,我明白你的感受,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希望你也能理解我的感受。”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個擦肩而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彼此之間的這段情緣呢?既然彼此相愛,為何不能去彼此包容,相互尊重和理解,形成一種良好的溝模式,避免不必要的爭吵,開開心心倖幸福福地過好每一天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遊戲幾級才有通靈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