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衣動漫
-
2 # 落寞迷漫
總有人說“扶不起來的阿斗”,認為劉後主劉禪可謂是“爛泥扶不上牆”,可是阿斗真的就是如此不堪重任嗎?
“阿斗”的形容其實就是三國時期劉備的兒子本人,他原名叫劉禪,因為他為人不思進取,只會吃喝玩樂,即使有名師的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真的是很讓人生氣。
但其實從劉備對於劉阿斗的教育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對劉阿斗的培養可謂是別有用心。不但找來天下大才易吉當劉禪的老師,更有他那天縱奇才的亞父諸葛亮,更有撒豆成兵的本事。所以從這些先天的教育優勢來看,劉禪並沒有我們想象中弱。總有人說“扶不起來的阿斗”,認為劉後主劉禪可謂是“爛泥扶不上牆”,可是阿斗真的就是如此不堪重任嗎?
劉備去世後,前期有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輔佐。所以在人才方面還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後來劉備留下來的賢能部將也走的差不多了。其次,蜀國原本就是三國中較弱的一股,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張飛劉備趙子龍等人的離世,諸葛亮的老去,蜀漢的滅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在這周圍環境都不良好的條件下,劉禪需要面對內憂外患,他估計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他自身的出色點也還是有的,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蜀漢的氣數已定,這這個不是聰不聰明就能決定的。
-
3 # 鄧眼看世界
蜀漢的後主劉禪,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看成是沒有出息的代表。
曾經傳說,甘夫人夢到自己口吞北斗星,之後就懷孕了,因此流傳才有了“阿斗”的小名,後人卻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 來形容那些庸庸碌碌、昏庸無能的人。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想,阿斗還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人物。
在劉備準備率領大軍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的時候,問劉禪有什麼話要說,劉禪笑嘻嘻地讓劉備給他帶幾條東吳的一種很好玩的魚,由此可見,劉禪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內心向往著和平。之後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劉禪則勸告諸葛亮說道:“現在三國鼎立,正是和平的好時候,為什麼向父你不能好好的享享福,堅持要興兵打仗呢?”
劉禪能夠在沒有父親的庇護,仍舊做了40多年的皇帝,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容人之量。諸葛亮專權了11年,他容忍了,蔣琬、姜維等人把持朝政30年,他也容忍了。劉禪的人生信條就是:我只要能保持我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你們想怎麼折騰,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劉禪同樣是一個很仁義的人,他對待那些曾經犯了錯的大臣,也是儘量不會使用死刑。魏延造反之後被殺害,劉禪還會為他感到惋惜,還賜了他一口棺材,讓人好好埋葬。
事實上,劉禪也並不是一個昏庸的糊塗蟲,他的頭腦很清醒,他一直在假裝糊塗,卻可以知人善用。在公元234年的時候,劉禪身穿素衣,將亦父亦師的諸葛丞相迎接回來,也就是此刻開始,劉禪才真正地做了蜀國的皇帝。劉禪在位期間曾經做了兩件大事,其一就是廢除丞相職位,設立尚書令、大將軍,以及大司馬,把軍、政、務的權力徹底分開。其二就是下令停止北伐戰爭,讓當時處於征戰狀態的國家,可以開始休養生息。
從這兩件大事來看,劉禪不應該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只是出現了燈下黑的狀況,有了諸葛亮這盞燈的庇護,他很少有所作為,再加上世人的以訛傳訛,劉禪莫名的就成了昏庸無能的人。
在公元263年的時候,魏國將蜀國滅了,而劉禪則被封為“安樂公”, 雖食俸祿卻無實權,從此遷居魏國都城洛陽。
一天司馬昭在設宴的時候,令人演奏蜀國的音樂,那些被擄到魏國的大臣,聽此音樂紛紛落淚,就只有劉禪仍然樂在其中,甚至用手指跟著音樂打著節拍。司馬昭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劉禪告訴司馬昭他不想,他認為這裡的生活比蜀國舒服多了,還沒有人管他。
酒席結束以後,劉禪的大臣郤正告訴他,如果司馬昭再這樣問你,你就告訴他祖先的墳墓都在蜀國,我很想念,說不定他就放我們回去。不久之後,司馬昭果然試探他,再次問了同樣的問題,劉禪把郤正教他的話,一字不差的背給他聽。司馬昭狐疑的說道:“你說話的語氣怎麼那麼像郤正啊?”
劉禪一臉崇拜要告訴司馬昭,就是跟郤正學的,司馬昭樂不可支,對劉禪放下了戒心,讓劉禪在洛陽安穩的度過了他的餘生。
回覆列表
關於劉禪,多數人的認知來自於《三國演義》,小說裡“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等典故,描述了劉禪的昏庸無能。
可是,歷史上的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就曾感嘆劉禪非常聰明,超過人們的想象”。劉備謙虛的說:“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亮曾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晉書-李密傳》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戰國時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成就霸業,而劉禪則得諸葛亮與強魏抗衡。
至於蜀漢不戰而降,王隱在《蜀記》裡說:劉禪之所以寧背罵名而不做解釋,乃“全國為之上策”。劉禪這位注重華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與“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不能同日而語。
作為三國時期最弱的蜀漢,劉禪在位領導了四十一年,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在位比較長的帝王。而他在位期間沒有像魏國,吳國那樣,國內班子互相碾壓,也沒有出現政治波動。這怎麼能說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劉禪在位使政權很穩定,這與他的度量和頭腦是分不開的。歷史魏延叛亂被殺,劉禪也沒有一概否定,降旨意曰:“既已明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樽葬之”。後人評說劉禪待人接物,胸襟比他父親大氣的多,不失第二代領導人的風範與氣度。
劉禪不戰而降,“樂不思蜀”,成為人們的笑柄。然而劉禪在國家人民去留的危機時刻,他看重的是人民的事實利益,擯棄了面子政治,減少了人民生命財產的無謂犧牲。
在危難關頭,劉禪當斷則斷,使人民得以保全,這與他同時代的吳王孫皓,以及晉朝開國皇帝武帝相比,劉禪該是仁德之主。這樣大氣的帝王,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幾千年來,我們習慣了以成敗論英雄,劉禪這位仁德之君,當然也免不了被唾沫所淹沒。但是,劉禪的確不是笨,而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