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望與東山

    李陵是怎麼被一步步地逼上絕路,這話還要從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說起。

    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走後,漢朝似乎沒什麼名將了,為此,漢武大帝決定再從外戚身上尋找目標,打造一個類似於霍去病的名將來。

    而他挑中的這個人,就是李廣利。

    李廣利是李夫人的長兄,李夫人早逝,漢武帝因為疼愛李夫人,特別提拔李廣利。漢武帝希望李廣利能夠像衛青霍去病那樣橫掃匈奴,替他爭氣。

    於是,就在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前往天山附近掃蕩匈奴右賢王。同時,他又召來李陵,叫李陵替李廣利運輸輜重。

    想當年,衛青出擊匈奴時,李廣就是被衛青安排運輸輜重,搞得李廣極為不爽,故意失期,最後自殺了結。

    在漢朝,幾乎沒有什麼將軍願意運輸輜重,因為這個工作繁重,沒機會殺敵立功。所以在他們看來,這個工作就是替人做嫁衣裳。

    李陵當然也不想做李廣利的嫁衣裳。

    李陵對漢武大帝說:他願意率領屬下的荊楚勇士,單獨成軍,作為偏師,分散匈奴兵力。

    漢武大帝當然知道李陵不願替李廣利打後衛,對李陵說道:我已經沒騎兵調拔給你了。

    哪知李陵牛氣沖天,昂頭便說:臣不要騎兵,只要屬下的五千勇士出征,我一定要踏平匈奴單于王庭!

    五千步兵就想踏入單于王庭,這牛吹得有點大,但是漢武帝喜歡。他為有李陵這樣不怕死敢出頭的將領感到高興,為此,他特別派了一個老將軍半路上接應李陵。

    這個老將軍叫路博德。

    路博德曾經率軍掃蕩過嶺南,被封為伏波將軍。李陵都不願當李廣利的後援,他怎麼就願意當李陵的後援呢?

    為此,路博德給漢武帝上書,說匈奴現在兵強馬壯,不宜交戰,待明年春天,我與李陵再各率領五千騎兵,分路出擊匈奴。

    哪知漢武帝一聽,當即震怒。

    他以為李陵怕死不敢上戰場了,然後讓路博德上書說情的。如果是這樣,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了。

    為此,他特別給路博德下詔,叫他走河西堵截;又給李陵下詔,叫李陵走東浚稽山以南,龍勒水以上,去那裡觀察尋找匈奴。如果沒有發現匈奴,就沿著當年浞野侯趙破奴走過的路,抵達受降城,在那裡休整,派騎兵回來報告。

    漢武帝還在詔書最後加了一句,你到底跟路博德說了什麼,向我寫出書面報告。

    令李陵孤軍深入敵後,漢武帝這是要逼李陵陷入絕地了。

    此為一逼。

    李陵領命出兵,五千步兵一路暢通無阻,抵達浚稽山紮營。沒料,就在這個時候李陵遇上了匈奴單于的主力部隊。

    先是匈奴三萬人圍攻李陵,李陵殺對方數千人,對方震驚,又召集八萬來我圍攻,再殺敵軍三千。匈奴也是被逼急了眼,一天連續多次出戰,李陵軍又殺對多兩千兵,搞得匈奴極為沮喪,準備撤軍了。

    可這在這時候,李陵軍出了個內奸,將內情全部告訴匈奴,本來即將撤退的匈奴再次圍攻李陵。

    此時,李陵軍還有三千人,但武器已盡,且無援兵,於是命令全軍做好投降準備。

    當時李陵距離漢朝的邊塞,僅只有一百餘里,邊塞將士都知道李陵戰敗,竟無一支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漢武帝故意不接應的,因為他不希望李陵回來,而是希望他戰死。

    為什麼漢武帝不希望李陵回來呢?因為漢武帝派出的李廣利那支部隊,數萬人出兵,還有那麼多接應,李廣利跟匈奴作戰不利,成績微小。

    而李陵僅憑五千步兵就立了大功,如果李陵回來,那就是打漢武帝的臉了。

    李陵必須死了,漢武帝才能挽回臉面。

    這是再逼李陵入絕地。

    但可惜的是李陵沒有如他意戰死,而是投降了。

    一年後,漢武帝后悔,自覺李陵戰敗,跟他不派兵支援有莫大的關係。

    漢武帝以為李陵真降了,當即又震,將李陵全家全部殺害。

    這是第三次逼迫李陵,李陵面對家破人亡,已經無法歸漢。

    昭帝時期,霍光主政,派人深入匈奴接回李陵,但是李陵再次拒絕歸漢,最後死在了匈奴之地。

    一世英雄,就此淹沒,令人唏噓!

  • 2 # mirclemagic

    李陵是李廣的孫子 當時漢武帝已經是老年了 有點任性 一開始李陵打小勝 再加上李陵年輕氣盛 說要再升一把 被匈奴制服 一開始假投降 再找機會打贏他們 但漢武帝認為他不具備李廣的性格 應該戰死疆場 所以漢武帝認為他就算將功抵罪 也不能輕饒他

  • 3 # 孔雀石55

    李陵(公元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初為西漢將領,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戰於浚稽山,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但李陵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同情。史學家司馬遷就是由於幫助李陵在漢武帝面前進行辯解,而遭到了宮刑。有認說,李陵的投降,是漢武帝一手造成的,那麼漢武帝是如何把李陵一步步逼上絕路的呢?

    一、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酒泉進軍天山地區,打擊匈奴右賢王部。李陵部本是作為李廣利部的後勤部隊使用“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但李陵由於曾率八百騎兵深入匈奴勢力地區兩千裡偵查地形,頗有當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的風範,對自己的軍事才能過分的相信。上書稱“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漢武帝好大喜功,在這位年輕將軍身上又看到了霍去病的影子。“上壯而許之”。於是重新調整戰略部署,李陵部作為戰略佯動部隊“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漢武帝本想讓強弩都尉路博德與李陵配合並提供騎兵支援,但路博德配合這個後起之秀心有不甘,“博德故伏波將軍,亦羞為陵後距,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秋草茂生,正是膘肥馬壯之時,李凌部在機動性上大打折扣,路博德認為,來年春天各項準備充分之時行動取勝希望更大些。而這個建議一到漢武帝手中就有了不同的解讀。“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漢武帝懷疑其李陵了,認為是李陵後悔自己說大話,故意讓路博德上書好取消預定計劃。李陵就這樣失去了騎兵支援,帶上自己的五千步兵在茫茫草原上獨立作戰。而此時前線形勢大變,匈奴單于的主力正與李陵部相遇。李陵的戰術運用還是正確的,一戰5000步兵vs30000騎兵,“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二戰5000步兵vs80000騎兵,斬首三千餘級。三戰:4000餘步兵vs75000左右騎兵,“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四戰:3000步兵vs近70000騎兵,李凌的部隊已彈盡糧絕,整支部隊被壓縮在山谷中。李陵本人率十餘人奮力拼殺,力戰被俘。大呼“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部將韓延年戰死。按照計劃,李陵本來就是當誘餌,引誘匈奴主力出戰的,而且李陵做的很好,但是主將路博德卻沒有派軍出擊,也沒有去救李陵,這支轉戰幾千裡的軍隊在祖國的門口倒下了。蹊蹺的是,漢武帝沒有治路博德的罪。

    二、李陵投降後,漢武帝迫於壓力打算接回李陵,但是漢武帝安排去接李陵的人卻是李陵的生死大敵,一個是李廣利,一個是路博德,還有一個是公孫傲,公孫傲當時是依附於李廣利的。果然,公孫傲回來道“我軍曾經捕到一名俘虜,據該俘虜說,李陵在匈奴成為單于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教給單于兵法,準備侵略我朝,因此無法接他回來”,後來證明其實那是投降匈奴的邊將李緒。大家看看也會明白的,漢武帝只是逢場作戲,做給將士們看,表示我漢武帝並不是一個絕情的皇帝,就算李陵投降匈奴,我也給了他機會想接他回來,只是李陵不知道珍惜!

    三、漢武帝聽了公孫敖的指控之後,勃然大怒,在沒有做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就將李陵一家滅門,李陵的母親、妻子、子女和兄弟盡皆伏誅。李家原本世代忠良,卻落了個“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的結局。家破人亡,身敗名裂,李陵的最後一點退路,也被斷絕得乾乾淨淨了。

    漢昭帝即位後,輔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以前都是李陵的好朋友,遂派李陵的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勸說李陵迴歸。李陵回答“丈夫不能再辱。”當蘇武歷經劫難,最終得以回國時,李陵置酒相送,一番唱詞卻將他內心的矛盾展露無遺:“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他不是不想歸,實在是無家可歸!

  • 4 # 國史記聞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李陵被逼得有家不能回,不能怪漢朝對李陵不義,也不能怪李陵對漢朝不忠,只能怪戰爭太殘酷了。

    首先,李陵受漢武帝的器重而率步兵五千出征匈奴,結果不幸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說實話了,李陵在這場持續的以寡敵眾的戰爭中表現得已經很好了,但是他的確投降了啊。兩國交戰時期向敵國投降,這是賣國求榮啊,漢武帝因損失大將而震怒是可以理解的。並且,在步樂自殺、司馬遷受腐刑之後,漢武帝也冷靜了下來,他覺得李陵投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援軍。所以漢武帝“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脫者”,甚至還“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也就是漢武帝賞賜了李陵部下的倖存者,還派公孫敖率兵深入匈奴迎接李陵,漢武帝這麼做不能說不義吧。

    但是公孫敖回來撒了個謊,說李陵給匈奴練兵呢,這才導致漢武帝下令殺了李陵全族。但是也不能說漢武帝錯了,畢竟李陵身在萬里之外,漢武帝是真誠地、專門派兵過去救他,武帝唯一的、可靠地資訊來源就是公孫敖。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漢武帝難道還要善待賣國賊的家人嗎,這豈不是鼓勵漢朝大將投降?所以,漢武帝沒做錯。

    其次,李陵也沒錯啊,《漢書》中記載了他與匈奴的可歌可泣的最後一戰,他確實是盡力了。歷史上對李陵是真降還是假降一直有爭議,但是從他勸說蘇武投降一事中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不想投降的,但是全族已經被滅了,他真的是無家可歸了。漢昭帝即位之後,李陵的故交霍光派人去接李陵並且保證他的富貴,李陵只能大哭,說“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他不想投降,但是已經沒有歸路。

    最後用李陵告別蘇武時的歌謠來結尾吧:

    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 5 # 君山話史

    李陵的悲劇,首先是自己造成的。

    他在荊楚招募勇士,組建一支鐵血兵團後,向漢武帝主動請纓,要求率領這支兵團,師出蘭于山,打擊匈奴。漢武帝起初並沒有同意,因為當時戰局不利,軍隊中的馬匹已經全部調撥給了李廣利、路博德等軍隊,李陵想要出戰,朝廷無法提供戰馬。漢武帝不想讓李陵冒險,而是讓他負責李廣利兵團的後勤補給。

    不料,李陵卻口出狂言:“我不需要騎兵,我願以少擊眾,以五千步兵,踏平單于王庭。”五千步兵踏平單于王庭,這個牛皮吹大了。匈奴地處荒漠地帶,地域遼闊,作戰距離動輒上千裡,即便是騎兵也人疲馬困,何況是靠雙腳走路呢?李陵的一番大活,是他一系列悲劇的開始。

    牛皮最終吹破了。李陵兵團幾乎全軍覆沒,其原因細細推究起來,還是在於李陵過於自信。如果不是李陵誇下海口,漢武帝也不會輕易讓他深入匈奴。

    一年多後,他命令公孫敖率騎兵深入匈奴,目標是為了解救李陵。可惜他所任非人,公孫敖並沒有什麼軍事才幹,深入匈奴,無功而返。為了推卸責任,他誣陷李陵變節投降後,教給匈奴人攻守的戰法,導致他出師無功。

    公孫敖這一席話,令暴戾的漢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族誅李陵的全家,包括他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一律斬首示眾。李氏家族,為漢家奮鬥數十年,卻成為那個時代的悲劇家族。在此之前,李廣自殺,李敢被霍去病所殺,李陵家人被誅殺後,李敢的兒子李禹被人誣告企圖叛逃匈奴,也被捕殺。

    遠在匈奴的李陵得知這個噩耗時,當場暈死過去,從此他心念俱灰。

    過了不久,中國的使節到達匈奴,李陵滿腔悲憤地對使節說:“我身為漢朝將軍,率五千步兵,橫行匈奴,只是因為沒有援軍,以致於落敗,我有做什麼對不起中國的事,以致於皇帝要誅殺我的家人?”

    使節對李陵說:“只因為公孫敖將軍稱少卿(李陵的字)教授匈奴人防備漢軍的戰法。”

    李陵悲愴地說:“教匈奴人兵法的是李緒,不是我!”

    李緒原本是漢帝國的塞外都尉,後來戰敗投降匈奴。李陵將一腔悲憤,發洩到李緒身上,派人刺殺李緒。匈奴的太后(大閼氏)極為震怒,要殺死李陵,但是單于非常愛惜李陵的才華,把他藏起來。直到大閼氏去世後,單于把李陵接回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封為“右校王”。

    漢武帝去世後,漢室輔佐大臣霍光與上官桀,同李陵是舊日的好友。他們派任立政等人,前往匈奴見李陵,勸他歸國。李陵搖搖頭說:“回中國很容易,但大丈夫不能再次受辱了。”

    最後,李陵老死在異國他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男人眼裡“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