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交道口楊哥

    這種事情很普遍,朋友在一起開心,會喝就喝點,酒精的刺激可以引起興奮,大家能在一起就是開心,要是心情不好就別喝了,還有,沒有酒德的就更別喝了,喝完了耍酒瘋,沒意思,朋友不能喝就別灌,吐一地大家都噁心

  • 2 # 小太陽丶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以酒桌文化著稱,只要你上了餐桌,就難免會遇到有人對你敬酒,在我們這敬酒也是一種禮儀,不知道怎麼敬酒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

    為了烘托氣氛來喝酒敬酒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過度的勸酒我們就不能容忍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只要你上了酒桌他們就會把你灌趴下,不得逞誓不罷休。

    我今年23歲了,每次回家都要面臨這種困境,他們會打著各種旗號來跟你喝酒,什麼好久不見,是不是不給我面子,我幹了你隨意,這突如其來的大禮真的讓我很難接受,畢竟自己喝不了酒,所以每次回家都要被灌個大醉,現在只要一碰上聚會能躲我就躲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有的人玩的比較過分了,他們不喝酒還硬要把你灌醉來顯示自己的酒量,有的人甚至為了出風頭真的什麼都可以做的出來啊,在酒桌上真的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人品出來,酒品即人品,還希望那些有這種勸酒嫌疑的人改掉這個壞習慣咯。

  • 3 # 美酒加咖啡每樣來一杯

    我酒量不好,平時也不會喝多,只是三五好友在場當做綠葉陪襯著喝幾杯而已。

    朋友知道我酒量,能喝的時候就舉杯暢飲,不能喝也會讓我以茶代酒,他們知道我特別不喜歡酒桌上的江湖那套,非要在酒量上爭個高下,非要把對方灌趴下,把喝酒一件本來很高雅的事情弄的俗不可耐,幾個大老爺們,光著膀子面紅耳赤聲大如雷,把桌上的酒盡力往對方的嘴巴里灌,也不管是在什麼環境,也不管桌上有什麼人,喝了點酒就自以為是,吵吵嚷嚷呱噪不已。

    有一次我算是見識了酒桌江湖,那次是和老闆老喬(老闆外號老喬)一起作為甲方去喝酒,作為甲方的好處就是整個酒桌你是老大,怎麼玩規矩由你定。老喬酒量好,人情世故那一套也拿捏的很好,幾輪下來那邊已經倒了一片,有一個戴眼鏡的小哥和老喬說,對不起,實在喝不下了。沒等老喬開口,那邊的大領導立馬呵斥了一句,你還想不想幹,這麼沒禮貌。小哥嚇的一個哆嗦連連和老喬說對不起,然後仰頭一閉眼把一杯白酒灌下去,接下來那小哥一個人坐在旁邊的沙發上昏睡到席散。​回去的路上我問老喬這將是我們的合作物件嗎?老喬笑了一下說,不是,連自己員工都毫不體諒的人又怎麼會誠心誠意對我們。後來老喬說,我混跡酒桌這麼多年,總結出一個道理來,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千萬不要和一直勸你喝酒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的格局大不到哪去。

    我雖然沒有老喬那麼牛逼,但是對於勸酒這件事情我也是非常厭惡的,喜歡勸酒的人你真的完全沒有必要和他深交。

    酒量因人而異,有些人千杯不醉,有些人一杯發昏,一杯酒量的,你和千杯不醉的人喝個屁啊。

    勸你喝酒的人他一定不是那個關心你的人,酒多喝確實不好,特別是酗酒的時候簡直就是殺人利器。每個人的酒量有好有差,仗著自己酒量好的逼迫你喝酒,你推脫幾次他蹬鼻子上臉的話,你真的可以和他翻臉,身體你是你,家庭是你的,他瞎比比能喝,你買個十瓶八瓶白的讓他在桌上一個人喝完試試。​酗酒真的是很不好的一件事情,男人的啤酒肚影響外觀就不說了,更重要的是這關乎到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每一個酗酒的男人可以說是極不負責任的,自己垮了受罪的不僅僅是自己,牽連的是整個家庭,原本幸福的家庭可能就這樣被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你只要百度一下,看看為了所謂的應酬在酒桌上喝酒致死的每年有多少人,你真的應該放下酒杯好好想想自己了。沒到你身上的厄運你覺得是幸運,但是哪怕是十萬分之一的機率落在了你的身上對你而言那也是百分之百,所以別心存僥倖,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酒量是可以練出來的,屁咧,你先問問你有沒有那個命。

    酒場上的前輩最喜歡和後生說的一句話就是,酒量是可以練出來的。然後會和你講他的風雲喝酒史,那種自豪感簡直是從無名小卒到江湖大俠的轉變史啊。其實呢,什麼練出來,那是以損害身體為代價好吧,我大學的好幾個朋友,在學校的時候打打籃球看看書身材好得很,畢業了進了社會每天喝酒喝酒,三年不見,我嚓,一個個大腹便便,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成了暴發戶呢,其實呢,除了一身走形的身材還是屌絲一個個。練著喝酒從來不是牛逼的選擇,只是傻逼對這個社會最底層的認識。 理性飲酒,健康飲酒​

    生意是在酒桌上談下來的。呵呵。

    在酒桌上談下來的都不是大生意。

    在酒桌上談下來的都不是長久的生意。

    記住這兩句話,沒錯的,酒桌上的生意粘性是最薄弱的,可能是一時興起,也可能趨於一時的利益,很快樹倒猢猻散。

    喝酒在古代的軍中是三令五申是罪大惡極的死罪,一直也只聽過“喝酒誤事”,可是現在有些人偏偏喜歡把電視裡綠林好漢的那套拿來用在喝酒上,low。

    喝酒這一點南方沿海特別是廣東一帶要比東北好,我很多時候也覺得廣東的經濟好和喝酒文化也有些關聯。廣東人談生意喝酒的少,喜歡喝茶,一群人圍在一起泡一盞功夫茶,大家聊著聊著思路清晰地分析分析利弊就把事情搞定了。北方人豪爽,什麼事都喜歡喝酒,一喝醉了就哥啊兄弟地叫,拜把子啥都來,把正事忘的一乾二淨。

    勸你別喝酒的人永遠最愛你,可你視而不見。

    以前有個鄰居,她的男人酗酒,每天晚上和狐朋狗友在外面喝的爛醉如泥,每一次別人喝完了呼啦嘩啦就各回各家,偏偏那個不爭氣的男人酒量不好,隨便躺在路邊就可以呼呼大睡。女人帶著幾個孩子在家,真是天天受罪,等孩子睡著了,她就出去找那個男人,每一次那個孱弱的女人扶著虎背熊腰的男人回到家裡,又是給他端茶倒水,又是給他擦身子洗腳,女人只要說一句喝酒不好的話,男人就大發雷霆踹桌子摔碗,說一個女人知道個屁。​後來女人受不了的,和男人離了婚,只是苦了孩子,卻要面對這麼糟糕的父親。

    很多時候男人喝酒總會找到它的正當性,什麼工作需要,什麼人情世故,當和自己的生命比起來,當和自己的家庭幸福比起來,這些算個屁啊。如果一個公司是靠喝酒升職加薪的話,那你快點離開吧,一沒有前途二你是在玩命,如果一份友誼是靠喝酒維持的,那不要也罷,不是狐朋狗友也是酒肉損友。

    一直勸你喝酒的人,你可以這樣對他,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 4 # 嘴大吃四海

    中國式的勸酒就和虐待和自虐一樣,透過虐待他人的方式,取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透過自虐的方式獲得虛幻的快樂。這都是放下人性後的一面。我並反對也不討厭喝酒,只不過討厭勸酒的人而已。

    喝酒是種禮儀,乾杯是種測試

    中國式喝酒,演變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喝酒那麼簡單了。簡單的說就是:服從性測試和誠意測試。

    服從性測試,勸酒者透過勸酒的方式來看你是否能夠為了所謂的面子繼續聽從他的指揮,來展示他權利的慾望。這種人是比較自私的。

    誠意測試,當雙方都不熟悉時,透過勸酒達到是對方放下戒心的目的,比如說,中國的很多生意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國外就不會。

    很多勸酒者都會用“酒文化”這個詞來為自己洗白。在我看來,這就是在故意歪曲、故意抹黑“酒文化”這個詞。灌酒灌到別人損害健康,這個謀財害命有什麼區別?不過是打著喝酒的幌子罷了。

  • 5 # 有你才精彩150436837

    一般聚餐喝酒都是較好的朋友或親戚,坐在一塊拉拉家常,喝幾盅小酒。

    有的朋友或親戚好長時沒見面,聚聚叫幾個萊喝點酒,有的朋友或親戚為了表達誠意,勸酒是屬正常,沒有故意讓人喝醉當眾出醜。

    和虎朋狗友喝酒,哪種勸酒不一樣。勸酒時,你若不喝,他們往往會說,瞧不起,咱們關不鐵,你沒有誠意等等激將手法,讓你喝醉。他們知道,酒後出真言。有些別有用心的人,趁此打“劫”.有時醉酒出現暴力,兇殺,劫財,劫色等惡性事件,對社會穩定極其不利。

    在酒場上,為了顯得有禮貌,適當勸酒也合乎常理,但絕對不能:用套路,使對方無法迴避。樞據自己的酒量,適量飲酒,有利於身體,增進朋友或親戚之間的感情。不要所謂的“感情深,一口燜,感情好,就喝倒”。

    在酒場上,儘量少勸酒。適量飲酒,有利於身心健康。

  • 6 # 百靈鴿雙語閱讀

    中國古代的酒桌文化一直講究“三杯為度”,士大夫們熱衷的也是低度數的黃酒,而非現在酒桌上的高濃度烈性白酒。勸酒文化,也只是近幾十年才慢慢興起的。

    乾杯是一種禮儀,而勸酒則是一種政治。

    除了華人一貫以來的好客古風,酒桌之下權力與服從的深刻隱喻,勸酒裡面的交易、凌辱、控制等思想,則無疑暴露了華人內心近乎野蠻的一面。

    在大多數熱愛酒桌的中國的中年男性中,酒桌文化被美化為傳統美德,勸酒成了一種好客古風。但自古以來,中國的酒桌上就沒有平等一說,長幼尊卑、等級森嚴,全在這酒裡。

    中國古代的酒,從來不是大眾食物,早期酒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酒之於世,禮天地,事鬼神”,祭祀之禮上的供奉酒水,是屬於皇家和當權者的上層文化。從夏商時期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專門管理酒類的機構,被稱為“酒政”。周有“酒正”,漢有“酒丞”,隋唐宋有“良釀署”,透過禁酒、官府壟斷酒價,以及徵收專門的酒稅等等,高度壟斷酒類的生產、銷售和流通。

    至今,中國仍有“酒類專賣局”這樣的行政機構專門管理酒類流通,“茅臺”依然是象徵著上層社會和權力的“特供“。

    古代喝酒的禮儀分為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做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嚐嚐酒味,並加以讚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而現在華人勸酒時常說的“乾杯“其實來自歐美,從歐美傳入日本之後,日本翻譯做”乾杯“,而日本的禮節也與歐美相似。因此,日本人只有喝啤酒時才會說”乾杯“,一般都是用大杯。由一人(長輩、領導)領頭說:“辛苦了,乾杯!”然後大家一起碰杯,喝一口,並不喝乾杯中的酒,只是注重慶祝的儀式。

    而“乾杯“一詞到了中國酒桌上就變了味兒,長輩領導、商業夥伴端起酒杯勸酒,必須得一口悶,甚至需要反扣酒杯於頭頂,證明喝光了,不然就是不禮貌,準確的說,沒有順從勸酒人之意。

    從勸酒的程度和方式來看,各地有所不同,沿海地區、江南發達地區要弱一點。東北、西北、西南部分地區,勸酒特別厲害。

    東北人勸酒時喜歡說:”看得起,就幹了!“沒有多餘的話,說完之後根本不看對方一眼,一口悶,這在東北人眼中是一種豪氣。而假裝不能喝,拒絕敬酒人,就是“酒風不正”。

    而很多人口中的“酒品即人品”,則是一種非常幼稚的判別人的方式,正如人類學家John Osburg在他的著作《焦慮的財富:中國新富階層的金錢與道德》中,評價四川成都的富人群體的酒局的那樣:“中國男人的酒局,除了酒和女人,跟初中生的派對沒有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你不吃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