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滋農味

    首先我們來看下網際網路金融的優勢:

    1.網際網路式思維。網際網路公司從誕生起,就以網際網路式思維求得網際網路式生存。其開放、共享和平等互動的思維方式,順應了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生活方式、交流方式、支付方式轉變的內在商業文化變革需求。因此,相較傳統金融行業,網際網路金融更易被大眾接受。

    2.龐大客戶群體的積累。WEB2.0 和自媒體、社交網路的出現,以及中國的人口結構和社會轉型期資訊的散發特點,更加放大了網際網路天然的病毒傳播特性,為網際網路金融提供了培育和轉化客戶的肥沃土壤。淘寶、支付寶、QQ、微信、微博等已經積累了以億為單位的客戶群體,成為具備龐大流量的訪問入口,聚合了巨大的人流、資訊流和商流。當網際網路公司把這些資訊數字化,變成可以分析和挖掘的客戶行為資料,就為其向金融服務滲透提供了客戶資訊、交易資訊的基礎,而且其資料的儲存和展現架構更貼近消費者的小件化、易用型應用導向。

    3.貼近市場的客戶體驗響應以及快速的技術應用創新。網際網路公司做金融往往是從渠道最前端的服務切入,從距離客戶最近的終端和場景嵌入金融服務,將顯現“過頂傳球”的效應。網際網路公司的金融創新往往採用最新的技術手段,採取敏捷迭代開發模式,快速上線,靈活部署。

    4.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和集權化的決策。網際網路公司組織架構的扁平化和決策流程的集權化,使其在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決心轉變成決策時,動作是快速的。同時,其提供服務的手段和文化,激進和無所顧慮的同時,促進了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

    5.監管套利。從第三方支付公司從事金融服務開始,到今天林林總總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監管部門的態度始終是開明的,先創新後監管。這就造成網際網路金融新進入者面臨的監管框架和監管強度與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對銀行的審慎監管是不對稱的,由此帶來雙方在金融創新空間和先發優勢方面的起跑線差別。

     這些年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確實讓國內國外的銀行從業人士長了不少見識,有驚也有喜。在歐洲這家”全球系統性風險最大“的銀行工作了多年,我也藉此談談我們是如何看待這輪金融科技發展的,分零售和對公業務,再夾帶一些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一、網際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的衝擊

      當前,網際網路企業藉助自身固有的優勢條件,在支付、結算和融資等金融領域廣泛迅速佈局,以不斷高漲的態勢逐步改變銀行獨佔資金的格局,以不可逆轉的侵蝕態勢衝擊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與盈利能力帶來顛覆性、系統性、綜合性、持續性影響。

      網際網路金融衝擊商業銀行支付

      中介

      從理論上講,金融脫媒滋生網際網路金融參與金融市場競爭,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符合金融脫媒的大趨勢和內在邏輯。支付結算中間業務作為傳統銀行的三大核心業務之一,正遭遇到網際網路金融的全方位挑戰,集中表現為網際網路金融脫離傳統金融機構中介,資金供需雙方直接進行交易,資金在傳統銀行之外迴圈。隨著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的活躍,基於個人通訊裝置以有線或無線通訊技術傳輸貨幣價值結算的網際網路線上支付規模呈爆炸性增長,網際網路支付系統直接佔領銀行支付系統平臺,顛覆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的支付中介地位。

      網際網路金融衝擊商業銀行融資格局

      網際網路金融衝擊商業銀行客戶渠道

      網際網路使用者訪問的資料經過客戶行為分析、目標客戶篩選、資料探勘等處理,搜尋客戶金融需求,目標客戶定位更精準,市場管理更精細。在產品營銷方面,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擁有多樣的金融產品與展示平臺,透過與金融消費者的互動支援金融消費創造體驗價值,以多層分銷渠道加快對傳統銀行物理營銷渠道的客戶分流。

      客觀上,網際網路金融的行業標準和產業格局尚未形成,但多形式的網際網路金融逐步顯示出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替代效應,其侵蝕態勢引發銀行業的“多米諾效應”;從短期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新勢力的變局尚不會顛覆傳統銀行業。從長遠看來,移動互聯交易規模的日益壯大以及監管的日益嚴格,網際網路金融勢力必將逐步完善信用創造和融資服務這兩項銀行核心功能,從而對傳統銀行業產生根本和深刻的影響。

      二、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從當前發展態勢看,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正改變著金融業態,並將引起商業銀行的深刻變革。面對網際網路金融侵蝕勢態,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審視網際網路金融業態,重視大資料的開發利用,主動推進網際網路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實現經營理念、管理模式、組織架構、產品創新、業務流程、資料技術、風險防控等領域的全面調整和深度轉型,並將其作為調整結構轉型發展的有效抓手,靈活應對,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提升金融資本的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在適應調整中以競爭求發展,是傳統銀行適應時代要求的重要選擇。

      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做實使用者體驗

      在運營思維上謀變,實現傳統網點產品推薦與移動互聯使用者體驗的有機結合。對於傳統銀行而言,應戰網際網路金融的步步侵蝕,重要的是從經營理念上謀變,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實使用者體驗,提高使用者黏性。針對客戶群體金融需求的快速變化,傳統銀行應加快轉變服務意識,摒棄原有的推銷式經營模式。根據客戶細分,提供金融產品在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客戶端定製化部署,使客戶可以在諸多移動金融服務中自主選擇個性化服務,從而最佳化使用者體驗。

      應用網際網路營銷拓展服務渠道

      網際網路企業已深入支付結算和信貸這兩項銀行核心業務,不甘退居後端的銀行為增進客戶粘合度,也向電商、移動支付等領域發展。一方面,個人和企業客戶開始在網上或手機終端辦理業務,電子錢包、網上銀行漸漸代替傳統櫃檯業務;另一方面,銀行自營電商平臺或與傳統電商平臺合作,銷售銀行金融產品,並介入面向個人的線上信貸服務和麵向企業的全產業鏈融資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如建行推出的“善融商務”,囊括了個人和企業兩個平臺,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實現傳統物理網點營銷與新型移動互聯營銷的有機結合。商業銀行應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營銷渠道侵蝕同樣可利用網際網路模式,深度挖掘網際網路整合力,將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與移動互聯對接,拓展線上營銷與服務渠道,密切前後臺聯動,推進集約化管理。傳統銀行拓展營銷服務渠道關鍵是充分發揮自身資金實力、社會認知、基礎設施、物理網點等各方面的優勢,提升聯動運營能力,將客戶營銷、產品應用、風險管控、資料處理等集中於資訊科技層面統一設計,最終形成以物理網點與虛擬網路並行,線上與線下同步的客戶開發,謀求雙倍的盈利。

  • 2 # 金牌理財顧問

    首先傳統金融行業主要靠人來為客戶提供服務,透過一對一的服務來滿足客戶需求,而網際網路金融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來滿足客戶需求,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現在傳統金融行業正在轉型,透過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各種手段來彌補傳統金融行業的不足。今後的金融行業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科技的較量,誰能滿足客戶日子變化的q需求,誰就能搶佔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為兒童發聲的電影值得我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