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緬甸中文君
-
2 # 好家長學院
一、緬甸中文名稱的來歷
緬甸和中國自古就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中國古代稱之為“撣國”,唐時稱“驃國”,宋稱“蒲甘”或“緬甸”。“緬”來自緬甸人的自稱Myan,“甸”是指中緬邊區的山谷。
緬甸國旗
二、緬甸英文名稱的來歷
這兩個名字都來自緬語。英文Burma一詞來自免於的Bama,Myanmar來自Mranma。緬語是一種“語域”層級很多的語言,換言之,同一個概念,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說法。Bama是緬語中口語的名字,Mranma是書面語的名字。
其實,從語音的角度很容易理解這一差異,B和M都屬於“唇音”——雙唇緊閉,然後開啟,不要送氣,就得到B的音(送氣則得到P的音);但如果雙唇一直保持緊閉,就是M的音。所以,語言發展中,B、P、M、F的轉化時有發生。
三、Burma和Myanmar的政治含義
從18世紀以來,英文一直用Burma來表示緬甸。直到1989年軍政府上臺,他們宣佈更改一些地名的英文翻譯,其中就包括國名。軍政府認為,Burma是英國殖民時代用的版本,不宜再用,所以就改成了來自書面語的Myanmar。
但是,緬甸國內也有其他民族、組織,以及國際上也有很多國家並不認可這一改名,他們依舊堅持用Burma一詞,表示不認可軍政府的合法性。
軍政府倒臺後,昂山素季成為緬甸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她在2016年宣佈,英文語境中,Burma和Myanmar都可以使用。
奧巴馬訪緬時,使用Myanmar一詞,被稱讚為“積極”的舉動。
從國際社會、英文媒體的用詞來看,可能是對當時官方改名的積極響應,多陣列織、媒體也都逐漸用Myanmar代替了Burma。這類似於“北京”的英文名,當初國際社會逐漸用普通話的Beijing代替了來自廣東話的Peking,也類似於兩岸四地的媒體,在本世紀初年響應南韓官方的決定,逐漸用“首爾”代替了“漢城”。
回覆列表
緬甸的英文,目前在世界上用著兩個。一 Burma 二 Myanmar 。Burma是英國殖民時期,給緬甸的,現在的政府認為有歧視的意思。於是,先政府將名字改為Myanmar。
緬甸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友好聯邦,與中國雲南省和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區接壤,兩國邊界線長達2100多公里。兩華人民一直以來和睦相處,友誼深厚。緬甸人民親切地稱呼華人為“胞波”,意思就是同一母親生的兄弟。
據史料記載,在古代中國稱“緬甸”為撣國。到唐朝時期後,隨著驃族在這一地區的逐漸興盛起來,其被稱之為驃國。在《驃國傳》中:“魏晉間有著《西南異方誌》及《南中八郡志》者雲:永昌,古哀牢國也,傳聞永昌西南三千里有驃國,君臣、父子、長幼有序”。在《廣志》中:“梧桐有白者,驃國有桐木”。可見,公元8世紀開始,中國就傳聞有驃國,並且透過永昌郡的驃人,把著名的木棉和香藥運送至中國。在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的《驃國樂》以及唐次的《驃國獻樂頌》中,都對當時驃國與中國的交往作了記載。
宋朝時期,稱“緬甸”為“蒲甘”,也稱之為“緬”、“緬甸”。當時的緬甸,國王建都於蒲甘地區,在緬甸歷史上屬於蒲甘王朝時期。蒲甘王朝時期,兩國往來頻繁,互通有無。公元1105年,緬王江喜陀送白象、香物到大理。公元1115年,蒲甘國也從大理進金花、犀牛角等等。
在北宋末年,蒲甘國使臣跟隨大理國使臣覲見宋朝皇帝。因蒲甘遠在西南邊陲之外,路途艱險、山川遙阻,估以“緬”字相稱,有遙遠、邊陲之義。漢語中許多帶有“緬”字的詞,都包含詞含義,比如說:緬然――遙遠的樣子,緬渺――遙遠的樣子,緬求――遠求等等。 又根據地形判斷,緬甸位於中緬邊境的山間谷地之內,四周被大山包圍,唯有中間有一片草坪之地。為了更加準確的表達,突出該區域的特點,估又在“緬”字的後面加上“甸”,就成為了“緬甸”。
在“緬”字後面加上一個“甸”,加重了“邊遠”的含義。王婆楞的《中緬關係史》敘述道:“如當時西南各屬中之中甸、驃甸等,以名見於史籍者百餘,皆緬甸命名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