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典典看世界
-
2 # 我是噴子不解釋
主要是導演的想法有問題,先拍一部試試水,賺錢了就拍下一部,只要第一部火了,第二部再爛,賺錢是不成問題的。
中國導演他沒有外國那種三部曲的概念,外國一般好一點的電影電視劇都會在初期就設定三部曲,然後拍出來看效果,賺錢就繼續拍,不賺錢就放棄。
還是那句話,如果有機會很容易的賺錢,你會選擇累死累活嗎?當第一部火了,第二部穩賺不賠的時候,思想自然發生改變
-
3 # 學痴Jack
一般情況下,電視劇第一部很火,第二部第三部水準就會降低。
我認為原因有這幾點,不喜勿噴!
1.該劇讓人覺得很耳目一新,於是就會期待第二部也像第一部那樣好看,如果還是老樣子就會感到缺乏新意,就比如說歡樂頌;
2.該劇製片方覺得第一部已經很火了,第二部也會更期待的,所以他要的是速度,而不求質量,導致質量降低,比如說大宋提刑官;
3.電視劇一開始的手法讓人耳目一新,而隨著隨著續集的開播,越來越讓人感覺這不可能,讓人接受不了,所以就會很差,比如說燕雙鷹系列劇和狄仁傑系列劇;
4.觀眾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如果一個角色換成其他人演,會讓人受不了,覺得彆扭,比如說神探狄仁傑裡的如燕。
5.續集如果是電影的話,也很少有人去看,原因就是造型,性格什麼的都變了,劇本勢必也會縮短,就造成不看電視劇不知道這電影說的是什麼。比如說武林外傳。
-
4 # 電影小鎮
從三點來說。
第一,觀眾的品味被培養起來後,期待變高,有些續集其實不錯,但往往因為不能滿足觀眾的期望所以覺得失望。
第二,創意枯竭。腦洞在第一季大獲成功,而到編寫續集時創造力跟不上了。
第三,出品方撈錢。有些作品一部就好,但出品方還想賺錢,不顧故事完整性,強行投資第二部,導致續集糜爛。
-
5 # 風樂羽鴻
別人都看過了都沒新鮮感了,要是模仿原著那簡直是沒有看點,要是串改那會讓人很吐槽,要是要小鮮肉來養眼那一般也不適合,而且國劇是很嚴肅的是原著為依據的,你搞些花架子隨便忽悠觀眾,肯定會會有很多人討厭甚至還丟人。只能在原劇的基出上查缺補漏,讓它比原來的更完美,但不能般弄是非也不能畫蛇添足。所以想要超越原著很難。
-
6 # 漫溯古今
期待已久的《歡樂頌2》終於在千呼萬喚中開播了。延續了第一季熱度,第二季開播之後,還是吸引了不少老粉每天搬起小板凳定時定點地開啟電視或網頁準時收看。然而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雖然《歡樂頌2》擁有國內電視劇少有的真正的“原版人馬”陣容,但還是被戴著放大鏡的網友們一陣痛批,劇情太亂、mv畫面亂入、服裝搭配不行……
其實不止是《歡樂頌》,很多中國產電視劇續集都難逃爛評的命運,如《不一樣的美男子》《一起來看流星雨》《相愛穿梭千年》《軒轅劍》等等。甚至坊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玩笑話“想要毀掉一部好劇的方法就是再拍續集”。不同於國外的季播劇那樣一開始就規劃好了拍攝幾季,中國產劇大多都是在第一部播出火了之後,才會臨時起義要拍第二部。先不說編劇的創作能否超越第一部的故事架構,首先原班演員們各自的檔期能否湊到一起就是最大的問題,再者觀眾能否接受故事後續的走向?更不用說,某些影視劇“掛羊頭賣狗肉”,投機取巧翻篇講述另外一個故事的情況了。
重口難調 難逃“吐槽”聲
電視劇之所以會拍續集,歸根結底還是第一部好看,有很好的受眾基礎,第二部才會吸引投資進來。當一部好劇出現時,一部分觀眾會想保留結局的美好,但大部分觀眾仍然會期待出現續集。
就像很多翻拍劇一樣,無論怎麼拍,人們往往還是會喜歡最初那個。人們會習慣性拿電視劇第一部和第二部做對比,而且理所當然地覺得第二部應該比第一部拍得要好,才能在心理上接受第二部是成功的。但現實往往很難達到觀眾的期望值,所以各種吐槽聲撲面而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觀眾心裡也有著不同的劇情,劇情變得重口難調,所以觀眾才會有續集拍得比較爛的印象。
現在很多電視劇既講不好故事,又玩兒不好情懷,所以熱度停留的時間其實並不會很長。並且很多中國產劇的編劇在寫劇本時大多沒考慮過會寫續集,所以故事架構通常很完整。而當製作公司看到第一部火了之後,為了盈利會馬上追加第二部,但好的劇都是靠時間打磨出來的,所以故事架構和創作方向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想拍又沒有可延續的故事,可是續集又必須製作,怎麼辦?那就只好硬掰了……硬掰出來的續集故事,質量可想而知,這樣的作品想不被吐槽都很困難。
臨時組局 “原班人馬”難聚齊
演員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大部分演員都是根據自己的排期表在工作。臨時組局,主要演員工作排不開,就意味著得換人。這是電視劇續集最忌諱,也是最難讓觀眾接受的。演員一換整個故事和人物都有脫離感。在這方面《歡樂頌》製作方就很有前瞻性,從一開始就是按照季播劇的方式進行策劃,每一位演員簽訂的都是三季的合同,所以無論劇本之後如何調整、戲份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演員都要完成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拍攝,這也是《歡樂頌》劇組“原班人馬”為何能湊的那麼齊的原因。要不就像《青雲志》《大唐榮耀》和《新版還珠格格》全部一次性拍完,分批播出。
再有就是片酬問題,很多演員因為某部電視劇躥紅後,身價隨之水漲船高。製作方由於經費有限,無力支付高片酬,只能望而卻步選擇換人。就像《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等大家都期待能看到後續故事,可是由於檔期、片酬問題很難再把這些人聚齊了。
掛羊頭賣狗肉
偷換概念做系列劇
還有一種續集是直接偷換概念,企圖將第一部劇的“人氣”嫁接到第二部劇上,而實際上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其它的完全不同。這些劇無外乎包括以下兩點:第一,絕大多都不使用“原班人馬“;第二,故事情節跟上一部完全沒有多大關係,是一個全新的故事體系。《琅琊榜2》就是最典型的列子,整個劇中沒有靖王和梅長蘇,故事也和第一部沒什麼關係,演員也沒有第一部熟悉的身影,續集還沒有原著小說做支撐,不僅製作難度增加,觀眾接受度也會下降。
這個現象其實最早應該是從《仙劍奇俠傳》時期開始的,雖然第二部主演還是胡歌,但故事全部大換血跟第一部沒多大關係,因此其續集影響力遠不及第一部。近期的《不一樣的美男子》也是如此,除了同樣屬於“異能青春偶像劇”外,其它的跟第一部根本沒關係。還有很多續集不僅換故事換人,連編劇也換,等同於除了名字能蹭一蹭熱點,其餘全部大換血。《相愛穿梭千年》,第一部是由徐載源、權昭羅兩人編劇,井柏然和鄭爽出演,第二部則換成了南韓編劇樸英淑執筆,演員也換成了魏大勳、文詠珊。
還有一種別樣的蹭熱方式,就是圍繞一個點,做系列劇。比如近期開拍的《戀愛先生》,就延續了《好先生》裡“先生”這一話題;又如職場劇《翻譯官》的姐妹篇《談判官》,也是在話題和人物上做系列延續。
這類劇普遍只是沾熱度,而並不直接蹭熱度,觀眾還是比較能接納的,其中也不乏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大型女性傳奇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軍旅題材劇《我是特種兵》《我是特種兵之鐵血戰神》《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等等都是屬於成功案例。
其實無論是換演員、蹭熱度還是蹭名字,好的作品重點還是在於內容上,真正想要把續集做好,還是要遵從真正的“季播劇”做法,要有整體的規劃。但中國電視劇往往都是在壓榨剩餘價值,掏空心思一味追求盈利,在這種情況下出來的劇怎麼可能火得過第二季呢。
比如《歡樂頌2》換了導演,鬼吹燈下一步連主角都要換。《琅琊榜2》和前作相關聯的估計只剩下個名字。而為什麼美劇每一季都基本上是原班人馬創作,基本能保持相當的水準呢?
回覆列表
其實我是這樣想的,有些電視劇是第一部是挺好看的,但是後面都不怎麼樣,就像是一個人要去面試,第一面的映像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導演肯定也是知道的,我感覺這是一個原因吧,再後來就變成了斂財和娛樂的爛尾了,還有就是演員的變遷,以及媒體的輿論的壓力,還有就是好像賣東西一樣,你剛剛拿出新的產品的時候,有一部分要薄利多銷,要做賠本生意,想必這也是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