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祁連1
-
2 # 崔利安
我當兵時,駐防烏魯木齊,每天生活費四角伍分,1.5斤糧食,四錢油,每頓飯一個菜,早上鹹菜,中午炒白菜惑土豆,晚上也是白菜或土豆一個菜,每人一勺,饅頭不限量!
-
3 # 重慶席子
97年12月入伍。大連。重慶人你們知道的吃東西挑。在部隊大白菜。土豆燒排骨。土豆好找。排骨帶起眼鏡都找不著。北方人喜歡麵食。早上饅頭。偶爾包餃子。北方兵看見餃子就像見爸媽一樣,重慶兵不喜歡吃餃子。當兵前好像幾年也不吃一頓餃子。
-
4 # 王玉福
我是八四年底的兵,江蘇淮安人,部隊是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正兵團級別。當時的伙食標準是1,26元每天,但是實際上我們每天達到3元多一天。因為我們學院有好多工廠,訓練之餘會去幫工可以得到外塊,我們當時的伙食是,一星期小會餐一次,四暈四素加一湯,一個月一次大會餐,十二個菜。如果是在學員隊的話,伙食標準更高。說真的,如果不是退伍時間到了,真不想回來。
-
5 # 我是虎踞龍盤
82至85年於海軍福建基地服役。海軍陸地灶,標準伙食應該是每人每天1.28元吧,早餐饅頭稀飯,榨菜花生米等,午餐米飯,三四樣菜,有葷有素,每人有固定的碗碟排隊打菜,晚飯和午飯差不多,只是當天不重複。逢週二,週五晚飯包餃子,包子或花捲照顧麵食習慣的北方兵。節日皆有加菜會餐,連隊還養了幾頭豬。伙食在當時算還可以。
-
6 # 老轉1968311
我是1968年3月入伍的,部隊在南京郊區岱山腳下。伙食費毎天人均042元,一日三攴大米飯,早晚鹹菜,中午有燒菜,能吃到小指甲大小的二三塊豬肉。當時在安徽家鄉連以紅薯幹為主食的一日三餐都吃不飽,到了部隊就象是天天歺歺過年了,雖然苦點累點,感覺很幸福。
-
7 # 暴富預警
96年雲南武警,因為是機動中隊(全訓),故每天伙食費比縣中隊高一元錢,5.2元/天好像,燃料水電都包括在這裡面。
-
8 # 誠196
類似的題原先已經答過了,現重點重複一下。七十年初我從豫東農村參軍入伍。當時家鄉生活情況是,一天三頓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沒法活。窮到冬天睡覺兩頭揣,十七八的姑娘木腰帶。(接兵老班長有感)
到部隊後,雖然津貼費每月六元,生活費每天四毛陸分錢,但連隊有自留地,副業搞的好,吃穿衣住行我非常滿意,經常寫信給父母說這星期俺又吃的啥。當年津貼費我節約了五十元,寄回家幫我二哥蓋了房子。以上我說的都是大實話,沒有半點假。
-
9 # 熱心市民坤哥
本人七六年三月份的兵,津貼第一年每個人每月六元錢,生活費每天四角五分錢,早上小鹹菜大米飯,中午小米麵和玉米麵二合一做的發糕,菜是隨季節調整冬季大部分是白菜和羅卜,晚上飯主食慢頭萊同上,連有自己的菜地,和養豬場,團部有生產基地有一個連隊服責種水稻,哪時候部隊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比我們農村人的生活好多了,作為農村兵我們對部隊當時的生活很滿足。
-
10 # 勤勞的軍建
你當兵時伙食怎麼樣?
我是七十年代初期入伍的老兵,那個時候中國國民經濟還是比較落後。特別是農村的農民更貧窮,每天的溫飽問題也難解決。一日三餐基本上是黃窩頭加紅薯。
到了青黃不接的春天,大多數農民背井離鄉,四處討飯。這個時期入伍到部隊的軍人,其生活水平比老百姓還悄微好一點,每人每天4毛3分的伙食費,每日三餐基本上能夠吃飽。但是早飯和晚飯是黃窩頭,中午基本上是大米飯。
早餐比較簡單,每人吃幾個黃窩頭加上一碗稀大米粥。鹹菜、豆腐乳、鹹豆、炒個白菜這就是早餐的副食。中午伙食比較好點,洋蔥炒肉、炒豆角、炒土豆、西紅柿炒雞蛋、炒捲心卷,每個星期每人一段紅燒魚,星期日吃頓水餃,吃罷主食後,每人再喝一碗麵湯。晚飯主食是黃窩頭,玉米麵粥。再炒幾個素菜。
“八一”建軍節、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全連集體會餐,把連隊喂的豬殺一頭,全連指戰員大擂一頓。
總之當時我們雖然沒有現在軍人吃的好,但是我們的生活水平已超過當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十來倍。所以到了退役時,很多老戰士都不願意回家。沒法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該回家的還的回家,這是國家的規定,我們又不是西方國家的職業軍人。
-
11 # idj羅永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部隊生活,吃得飽,穿得暖。那時全國多數農村生活較為緊張。部隊算好的,很多當過兵的人還是熱愛部隊生活,覺得很香甜。
-
12 # 老李71490
我是六九年入伍的,當時由於各種原因 部隊的火食確實很差,但比農村人的生活還是比較好的,我到部隊後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是高粱米飯,白菜蘿蔔每到週日才改善伙食,吃點白麵或純大米飯,
-
13 # 半步齋1
我當兵時比較早(65年),條件也比較艱苦,每月津貼6元,每天伙食費開始0,42元,後來每天0,47元。提幹後23級月52,5元。那時候是升職不長錢。生活上以粗量為主,細糧佔百分之40,粗糧主要是小米,副食以洋白菜,土豆為主和現在相比差了許多。
-
14 # 雪域一雄鷹
吃部隊的,能差麼?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我去部隊前,體重128斤,又瘦又高,我高度快1.9米,到了部隊一年,體重一下子竄到180斤,每天鍛鍊,跑步,運動,又黑又壯,我的外號叫黑塔,所以,年輕人到部隊,最差也吃個好身體,中國部隊的伙食,那是槓槓的
-
15 # 漢陽老兵
我是1981年的冬季兵,那個時候的伙食很差新兵連三個月的時候吃飯的伙食也很差。但是到了老部隊以後伙食就比地方要強一點,老部隊的伙食要比地方很強強很多,所以說部隊還是一個鍛鍊人,有受人尊敬的地方。
-
16 # 越戰空軍老兵
我參軍時駐守鋼城_鞍山,由於當時供給條件限制,部隊伙食環境一般,我們部隊分為`小灶、中灶、招待灶"小灶是機關首長就餐的,伙食標準相對高些,天天能見魚肉葷菜,中灶是機關所有連級幹部以下和機關士兵就餐地,比小灶供給差些,一個禮拜內能有大白菜燉豬肉粉條等,招待灶是招待師團上來辦事的人員,伙食條件基本與小灶相等。逢年過節等基本上都能夠會餐,給全體幹部戰士改善伙食,有啤酒供給。
-
17 # 馬同友
應該說,凡有過當兵經歷的人都會體驗到伙食的感覺。我是七十年代末(78年12月入伍)的老兵,95年轉業。應該知道,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快速的發展,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提高。可以說部隊的伙食保障確實很不錯,很適合新時期軍隊建設的需要。
-
18 # 家鄉那條小河
忘不了,當兵在八一體工大隊集訓的經歷。那是1972年底到了北京農村,參加新兵訓練,3月底軍訓結束,下到連隊。當時連隊的伙食是每人每日4角5分,施工加1分,每人每日4角6分。早上小米稀飯,玉面發糕,中午大米,每班一盆菜。晚上白麵饅頭,這是我們北方人的最愛,實際伙食費可能更高些,因為我們是重機械施工。有單位贊助。下連隊沒到半個月,就被團蘭球隊調走。沒呆二十天。又被師蘭球隊調走。又沒幾天。接到通知。到紅山口八一體工大隊集訓。八一體工大隊69年解散,73年重新組建。當時的八一隊到處都在施工。當時的伙食費是每人每天3塊6角。當時我一個月的津貼才6元。可想當時的伙食有多好。伙食就像現在的大排檔。想吃啥自己搞。你能想到吃的好東西,當時都有。除了吃,還有看體育賽事。北京一有體育比賽。大隊就發票。有大客車負責接送。那時我們隔三差五就晚上坐車看比賽。最愛看的是外事比賽。真美呀。再就是訓練了。早上,全天,晚上都在練。雖然累,但心裡美美的。那是一個幸福的青春歲月。一段難忘的回憶。
-
19 # 四季如春1752
我81年當兵時伙食費每人每天是0.81元,因為我們連隊是特種部隊所以比其他連隊伙食費高0.20元,我本人在連隊是給養員一直到退伍都是負責連隊生活,每天早餐兩個菜,午餐四個菜,晚餐兩葷兩素搭配,每個禮拜安排三頓麵食,米飯,照顧南方兵和北方兵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
-
20 # 記錄時代風雲
本人來自河北邢臺農村,1981年11月光榮參軍入伍,大概當時坐了兩天兩夜火車,來到承德縣下車,在某部先進行新兵訓練。
我那是人生第一次乘坐列車,好奇得很嘛!
列車上,吃麵包,喝水,帶兵的領導很會組織,一路歌聲相伴。感受到了集體活動的樂趣。
新兵連這裡的伙食,要說比家裡要吃得好,有大米,發糕,饅頭,高粱米好像也吃過,記得燉土豆菜做得不錯,印象深刻。
但是,跟我後來所在另外的部隊醫院,那是沒法比的。
倆月集訓,學習了很多東西,分列式會操和夜間緊急集合最難忘。部隊紀律嚴格,令行禁止。冬季,早晨六點多起來跑操,白天訓練期間,不允許坐著,可以蹲一會兒。
1982年新年剛過不久,我們新兵連10個邢臺兵,在一個夜晚,被分到了位於承德市的266醫院。
這裡的伙食太好了,我都不敢相信能吃這麼好的伙食,菜餚豐富,花樣繁多,食堂的炒麵很好吃的,至今難忘。
後期,為了避免浪費,醫院實行飯票制度,每人每天伙食費7角4分錢,自己掌握主動權,想吃得更好一點,你可以另外買飯票。說句實話,在吃飽喝足的情況下,我每月都能省下來3到5元飯票,有的女護士或者女實習醫生買走。
說真的,退伍的時候,我都不想回來,領導專門做工作兩三天。
回覆列表
駐地青海,七十年代,一天5毛5,1斤半糧食去2毛7,還剩2毛8,2分錢的油,還剩2角6分買菜買肉,還有醤油醋,如果有人多吃多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