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GameGoGo

    一句話:宜疏不宜堵,家長要先從自身做起

    我們來看看馬雲爸爸是怎麼幫兒子改變沉迷遊戲的狀態

    馬雲和兒子

    馬雲作為中國的首富,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外界關注著,其私生活更是被大家所感興趣。馬雲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但卻不是一個好 父親。馬雲的獨子馬元坤出生於1992年,在自己兒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正是馬雲辛辛苦苦帶領阿里拼搏的時間。由於自己和妻子常年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導致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誤入歧途。

    馬雲老婆張瑛:“兒子應該算是馬雲創業的犧牲品。兒子就長得越來越像他爸爸,瘦骨伶仃,像根火柴棍支起一個大腦袋。”他1992年出生,跟我們的事業同齡。或許是受了馬雲的薰陶,他對網路格外有興趣,很快就學會了玩網路遊戲,上癮了,跟著同學泡在網咖捨不得 回家。馬雲對兒子展開了說服教育,可在12歲的兒子面前,能言善辯的他敗下陣來。兒子只回了一句話:“你們都不在家,我回來了也是一個人無聊,還不如呆在 網咖裡!”

    關於勸兒子拜託網遊,馬雲是這樣做的。那時正是暑假,他給兒子200塊錢,讓他去和同學玩電腦遊戲,玩上三天三夜再回來,但回 來的時候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找出一個玩遊戲的好處。過了三天,兒子回來了,先猛吃了一頓又大睡了一覺,這才去彙報心得:“又累又困又餓,身上哪兒都不 舒服,錢花光了,但是沒想到什麼好處。”“那你還玩?還玩得捨不得回家?”兒子沒話說了。

    馬雲爸爸的例子可能不適用每個人,但有3點父母是可以參考的

    1、對孩子沉迷遊戲的行為說不

    現在的家庭,很多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還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撐腰,可以說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為了遷就孩子,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但是面對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該強硬一點呢?當然,對孩子沉迷遊戲的行為說不併不是要透過打罵的方式實現的,耐心的教導,是家長建立教育理念的第一步。

    2、告訴孩子你的想法,為自己過去的疏於陪伴向孩子道歉

    經專家研究發現,孩子之所以沉迷網路,痴迷於虛擬世界,一方面是因為遊戲的誘惑力大,一方面則是因為孩子缺少陪伴,而這裡所說的陪伴,更多的是家長的陪伴。無人陪伴的他們只能在虛擬的世界中找到存在感、價值感。

    我們在教育孩子之前,不妨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找一個心平氣和的環境,告訴孩子你們對他的愛,併為自己缺乏陪伴的行為向孩子道歉。這是一種真誠的道歉,同時,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有足夠的尊重。

    3、建立孩子對網路遊戲的正確認識

    透過上述方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地位也就轉換成一種平等的身份了,這種平等身份實際上更容易讓父母與孩子溝通,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這個時候,父母不妨開始將自己想說的東西表述出來。網路遊戲是一種解壓的方式,但是也有負面的影響,或許我們可以允許孩子慢慢的減少打遊戲的時間,而不是在他們無法接受的情況下斷然拒絕他們打遊戲,心急吃卜了熱豆腐,這個道理,家長比孩子更懂。

    最後想說的是,遊戲只是娛樂,父母的愛才是孩子的指南針。

  • 2 # 七月十

    網遊真的害死人。讓孩子遠離網遊,最好最有效的辦法是,家裡沒有網遊。

    三、最快捷最乾脆的解決方法是,週日晚上到週五白天家裡斷網。只有週五晚上和週六週日白天,可以讓孩子適當的上網,但是遊戲堅決不能碰。

    總而言之,讓孩子遠離網遊,首先從家長自身做起。

  • 3 # ZJY小張

    你確定要讓孩子遠離網路

    在這個發展很迅速的社會,網路越來越重要了,已經到了不能沒有的一種東西了,因為很多東西都需要用網路來完成。比如說在以前的時候每一個縣到年尾都要對這一年所用的錢來進行一個結算,所以就需要每一個鄉鎮財政所裡面的人都到縣財政局裡面進行結算,要算半個月左右,然而有了網路之後一天都要不了就可以結算完,想想如果沒有網路需要半個月,那麼多人又浪費錢和浪費時間。

    現在網路就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了,手機也需要網路,如果沒有網路那麼這臺手機就只能打電話。學習需要網路,因為現在有一些課程是網路課,在加上遠端課是不是需要網路課。醫學也是需要網路,在醫生進行遠端會診的時候沒有網路用什麼來進行遠端會診。這些都是我們的生活中需要網路的。我們的生活中都離不開網路就更別說國家的高科技離不開網路了,那是更需要網路,更離不開更重要。在網路出來那一刻它就註定不平凡。

    在這個網路社會讓孩子遠離網路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現在咱們中國很多家長的思想都還是挺老化的,整天就只知道讓孩子學習,只想提高平時的考試成績,覺得網路會害他們,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們只是不太瞭解網路的發展和網路的重要性,沒有人給他們好好解釋解釋。所以他們想讓孩子遠離網路擔心孩子玩物喪志。

    對於孩子網路接觸這個問題家長們不能想辦法讓孩子遠離網路,如果孩子遠離了網路那麼他們就已經落後一步了,因為在這個社會不接觸網路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不接觸網路那你就已經輸了,網路是很重要的,至關重要。我相信也有一些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整天就是玩 遊戲,成績也下降了,身體素質也不好了,但是對於這種孩子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網路誘惑確實比較大,孩子自控能力很差,那麼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進行合理化的管理。要規定孩子上網的時間,並且在這段時間內要幹有一些的事情,不能幹一些無意義的。要增加孩子上網的次數,但是時間一定要控制儘量 家長陪著孩子一起上網,在孩子有能力學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教孩子在電腦上簡單的使用一些有意義的軟體。要讓孩子瞭解這個網路,家長和孩子說這個網路的重要性和網路的發展,並且還鼓勵孩子對網路要熱愛。

    所以孩子是千萬千萬不能遠離網路的,不能讓孩子與這個社會脫軌。

  • 4 # 阿土婆

    這真的是一個大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我簡單的就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想法跟大家分享。其實不僅是孩子,大人對網路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依賴。

    我們首先不妨先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一下。我們大人什麼時候用網路?

    一般的情況分為兩種:一是工作生活當中真正需要的時候。上網查一些必備的資料,工作上溝通,傳遞檔案。生活當中便利購物等。這樣的上網無可厚非。二是無聊的時候。打個遊戲,看個電視劇,很容易就陷在裡邊上癮了。

    所以應對孩子上網這件事情,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和應對。

    1 找出孩子上網的原因。如果孩子真的是因為學業的需要,知識增長的需要,那麼上網,其實有一些事必須的!如果不是這個原因,那麼家長就應該來進行調解和想對策。

    首先家長要改變自己對孩子上網的一個恐懼。網路不是洪水猛獸。網路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好與壞之分。主要是看使用的人如何來使用它。

    所以家長其實應該不是管教,而是引導。

    我自己的孩子不到兩歲。他有的時候手裡拿著很危險的東西,我想要硬拿下來的時候,孩子非常不高興,並且大哭大鬧。所以我常常是用替換的方式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用另外一個東西來跟他交換,或者用其他的東西來吸引他,他就會自己把手鬆開。他的心情也很愉悅,而我來引導他的時候也很開心,不會因為他的大哭大鬧而生氣。

    所以家長對待網路也應該是用一樣引導的方式。不會用強硬的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反感,更加的敵對。

    2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家長要願意花時間,花心思跟孩子相處,而不是你和孩子坐在那裡,他玩電腦,你玩手機。

    救火遠遠不如防火,救火是已經有損失了。家長在孩子能夠接觸到網路之前,就要有規定,並禁止一些上網的時間,上網的內容,上網時家長的陪伴等。要等孩子已經上癮了再去制止。

    3 家長應該每週安排跟孩子有親情日,跟孩子共同的來做一些活動,運動啦,看電影啦,上不了參加社會公益性的服務啦,甚至可以一起玩遊戲。家長平時要以身作則,不要隨時隨地的就看手機上網。

    說到底,大人就是要花時間來陪伴孩子。懂得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當孩子有事可做的時候,他就不會沉迷在網路當中。

    4 如果孩子已經沉迷在網路當中了,那麼這種情況下就不是制定公約和制止他就能解決的事情,要了解孩子背後的心理原因。需要時請專業人士來幫助。

  • 5 # 願你成為你自己

    凡事都得有個度,既不是沉迷,也不是脫離。不知道題主所說的遠離,是個什麼程度。我家自從孩子出生,就把電腦收起來了,即使筆記本拿出來用,也絕不當孩子的面兒玩遊戲或者看電影什麼的。一般都是工作。手機偶爾也給孩子玩,但是都提前說好,玩多久,二十分鐘還是半個小時,看動畫片留約定好看幾集,看完他會主動還回來。

    孩子沉迷於網路,要麼是因為無事可做,要麼就是因為被限制過度,再來就是一種尋求認可,獲得滿足感的途徑。家長不能視之如洪水猛獸,也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打發孩子的途徑。張馳有度,多陪伴孩子,我想沒有孩子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 6 # 翔媽育兒

    從小就要給孩子灌輸網路是一種工具的想法,需要用到網路學習的時候可以上網,別的時候儘量少上網。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很多大人都做不到,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控制,大人們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認為本來就該是這樣子的。環境的作用巨大,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儘量做到物盡其用不為所累吧。

  • 7 #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首先,一個人之所以沉迷一樣東西,一定是這樣東西帶給他的好處比別處大。所以你孩子沉迷網路,看看他究竟在網路上是做什麼?是打遊戲,還是聊天,還是戀愛,或者就是瀏覽網頁呢?

    如果是打遊戲,可以說,現在的遊戲設計的連大人都放不下來,它的內容刺激,讓人眼花繚亂,緊張、興奮、打的好了還有成就感,還有獎勵。這嚴重刺激了我們大腦中的多巴胺和內啡肽分泌,這兩樣東西代表什麼呢?當我們快樂幸福的時候,就是多巴胺和內啡肽分泌很多的時候。所以,網路能給人帶來快樂幸福超過現實帶來的時候,人就會沉迷網路。別說孩子,大人也一樣。

    so,當孩子在現實裡獲得的成功感,快樂,興奮非常少的時候,就會扭頭找網路。這是人的天性,趨利避害。所以,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會影響他對網路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在現實裡能找到足夠的興奮點,可以透過現實遊戲、運動、競爭、比賽,鼓勵和讚美從而獲得足夠的快樂和滿足,用不到去別處找。按照國內的應試教育的水平和大多數家長的心態,這個比較難。

    再說聊天和戀愛,這都屬於溝通的內容。現在的孩子寧願在QQ上聊天,也不願意打電話或者見面聊,因為網路的這一層面紗,可以讓孩子更真實,更自我。比如,平時不說的話可以在網路上說,還能鬥圖,這種聊天不需要技巧,不需要打招呼,不需要換衣服出門,而且很快樂。最主要是便利,拿起手機就能用,當然就用了。跟大人交流的再好,他們總不能張口閉口“操!”“辣雞!”而這些在網路上,qq群都可以實現,多麼自由,多麼酷,多麼個性。

    瀏覽網頁嘛,其實就是無聊的時候的舉動。大人也會這樣,本來是查個東西,結果一拿起手機停不下來。大人都如此,孩子呢?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少碰手機,大人先不要回家就玩手機。另外,理解孩子的放不下來。說真的,很多大人刷網頁、微博、淘寶的時候也經常停不下來。

    想真正的讓孩子遠離網路,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可能。但是,讓孩子對網路有節制,能管理好自己,這是可能的。前提是,大人首先就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把手機當作工具用,而不是玩具用。這樣,還能給孩子起到以身作則的用處。否則憑什麼呢?身教大於言傳,如果自己都沉溺於網路不能自拔,憑什麼讓孩子放下手機走入生活。如果孩子在家裡處處受挫,沒有任何的價值感,自然就會去別的地方找存在感。就算沒有手機,沒有遊戲,也會有別的。

  • 8 # 輕鬆育兒學堂

    孩子沉迷網路,父母要好好考慮隱藏其背後的問題!

    首先,父母要考慮孩子想從電視,平板,手機這些虛擬世界中得到什麼?

    其次,孩子是否缺少成就感,缺少家人的表揚讚美。

    第三,孩子是否沒有玩伴,在學校也沒有同學一起玩,沒有歸宿感。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孩子缺少陪伴?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沒有存在感?孩子感受不到足夠的愛?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

    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否過少?陪伴孩子的質量是否高質?有沒陪孩子玩遊戲?有沒給孩子講故事?有沒帶孩子看世界?

    孩子感受不到足夠的愛並不是說父母不愛孩子,而是愛的方式可能是孩子感受不到的。 父母得反思,你愛孩子的方式是過於嚴厲,還是過於溺愛,還是打罵怒吼式?

    大人都容易沉迷手機,何況孩子呢,沉迷遊戲,電視,是不是也很正常呢? 如果你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不是一味的訓責就夠了,而是你得讓他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去替代看電視,玩手機的事。

  • 9 #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無需諱言,現在是一個網路的時代,網路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孩子與網路“絕緣”是絕對不可能的,可以讓孩子接觸網路,但又決不能讓孩子沉迷於網路,家長都應該做些什麼呢?

    2.陪伴孩子上網。不要忽視孩子的好奇心,也不要高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所以,我們允許孩子上網,但是我們要陪伴左右,不能讓孩子中途“溜號”,只允許孩子在固定的時間段上網,但是一定不能離開我們的視線。

    3.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愛好,培養孩子一種特長,比如書法、彈琴、打兵乓求等等,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愛好,就會花很多時間去學習,那麼沉迷網路的可能就降低了很多。

    4.要有懲戒。不要以心疼孩子為理由,總以說服教育為主,沒有懲戒,就等於縱容。當然懲戒的的辦法很多,不是隻有責打。

    孩子沉迷網路現象已經很普遍,家長大人們,不可掉以輕心啊!

  • 10 # 優成長

    21世紀的孩子,作為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想讓他們徹底遠離網路基本不現實,尤其是隨著手機的低齡化普及,孩子們接觸網路更加容易和徹底,家長們與其絞盡腦汁阻攔孩子接觸網路,還不如適當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和手機。

    在孩子觸網的之前,家長必須重視孩子規矩養成,尤其是在使用手機這方面,不是在孩子形成依賴後,一味強勢的禁止和責罵,而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 11 # 我是多比大王

    建議家長使用Sunny守護,隨時隨地定位,孩子不需要下載任何軟體,還能檢視孩子手機,給孩子斷網,設定分時段上網,不讓孩子玩某一個遊戲,遮蔽黃賭毒網頁,非常實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末成績下來卻不被家長理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