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4
回覆列表
  • 1 # 嘻嘻西132103579

    #丁酉新春#先看看唐朝“春節”假期有幾天?其實唐朝沒有“春節”這一說,因為唐朝只有農曆曆法,大年初一叫做“元旦”“元日”“元正”或“歲日”。每年政府規定“除夕元正假”,加起來一共有7天,是除夕及之前三天,和初一(即元日)、初二、初三。除夕晚上,全家老少要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不睡覺,這就是一直流傳至今的“守歲”風俗。唐朝人喜歡大家族聚居,如果有輩分高的老人在,那麼不但老人的直系兒孫,可能連已經成家的弟弟、侄兒、出嫁的妹妹、外甥都聚在一起團圓守歲。白居易寫自己家過年的情景時就說:“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痴弄我助歡情。”子時(約23點-凌晨1點)一到,辭舊迎新。“守歲”人們紛紛起身,晚輩給長輩行禮,奴僕給主人叩頭,大家要說拜年吉祥話。唐朝的口語資料流傳下來的不多,據敦煌出土文書,吉祥話大致是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福慶初新,壽祿延長”一類。男性以雙膝跪倒叩頭為主,叩頭時間、次數、身體姿態取決於行禮雙方的身份地位。女性正式禮節叫“肅拜”,初唐時“肅拜”是先雙膝跪地,然後在胸前抱拳拱手或者合什,身體和頭部也跟著微向前低伏一下,動作幅度不大。武周後,唐婦女“肅拜”禮比以前更簡便,不用跪地,站著往前彎腰一拱手就行。唐朝人特喜交際、愛熱鬧,正月初一,長安城裡家家戶戶都設著酒宴,鄰居們相互拜年,走到誰家吃到誰家,這還有個專門的名目,叫“傳座”(所以這一天每頓飯千萬別吃太飽)。

  • 2 # 右眼的倔強

    #丁酉新春#

    唐朝上層社會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雲繚繞的環境之中。他們的身上散發著香味,浴缸中加了香料,衣服上掛著香囊。庭院住宅裡幽香撲鼻,公堂衙門裡芬香襲人,而廟宇寺觀就更是香氣瀰漫了。皇帝登朝時要薰香,祭祀時要薰香,看大臣的奏章之前要薰香。進士考試前,主考人和考生要在香菸嫋嫋的香案前行禮。

    唐玄宗時的寧王,除非口中含有沉香和麝香,否則不會對人開口講話,“啟口發談,香氣噴於席上。”唐中宗時代有一種高雅的聚會,大臣們在會上“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名曰‘斗香’”。

    唐朝人吃菜離不開蒜,吃魚要拌蒜,吃肉也要有蒜。他們把蒜加工成蒜齏或蒜醬,吃肉的時候蘸著吃,全唐詩裡就有“蒸豚搵蒜醬,炙鴨點椒鹽”的說法。他們還喜歡用橙子和橙絲調味,吃魚的時候就放很多橙子醬。

    唐朝禁止吃鯉魚——很奇怪的規矩,理由是“鯉為李也”,就是國家是李家的,所以鯉也犯忌諱。敢買鯉魚按規矩要挨60大板。不過儘管朝廷三令五申“禁斷天下采捕鯉魚”,唐朝人民對鯉魚的熱情還是難以擋住。

    日本人對生魚片的熱愛其實是從唐朝傳過去的,唐朝人酷愛吃生魚,他們叫魚鱠,甭管海魚河魚、鱸魚鯽魚,都切成薄片,蘸著蒜、豆豉等生吃。史書裡大量對切鱠高手的記載,切的好的刀法技藝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切出來的魚片薄得像絲一樣,輕得吹口氣就能飛起。市面上還有《砍鱠書》這類烹飪手冊之類的東西,教大傢什麼“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等各種刀法。

    如今人們囤金子作為硬通貨,唐朝人囤胡椒。大曆十二年,唐代宗下旨抄元載的家,結果發現了八百石胡椒,舉朝震驚,這情形就跟前陣子抄某貪官的家,數錢燒壞了4臺驗鈔機的觀感一樣。

    唐朝時的廣州是個國際化大都市,城裡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印度來的佛教徒住在他們自己的寺廟裡,躲避呼羅珊的迫害而來到廣州的穆斯林建起了自己的清真寺,白天他們都在船上進行緊張的貿易活動,日落時分的鼓聲一響,他們就回到自己的居住區,而到晚間又都跑到夜市上來用各國語言討價還價。黃巢起義時路過廣州,一下屠殺了10萬外華人。

    唐朝時的揚州很像今天的威尼斯,這裡水道縱橫,帆檣林立,船隻的數量大大超過了車馬的數量。它和廣州一樣也是國際化大都市,唐肅宗時候田神功反叛攻進揚州,殺了幾千名大食和波斯商人。

    唐朝人很歧視外華人,法律規定不許外華人穿大唐衣服,不許跟大唐婦女通婚,如果通婚了就不許回國只能留在大唐境內,不許佔田和購買房屋,如果不幸死在大唐他的貨物就會被封存,短期內無人領取的話就收歸國有……不過即使這樣還是有大量外華人來,並且來了就不肯走。

  • 3 # 陳經凱_konka

    不知道題主寫小說的時候,會不會涉及到婚禮部分呢?我覺得唐朝人民結婚很有時代特色,非常喜慶熱鬧。流程比較長,環節也多,才不會像古裝劇那樣掀掀蓋頭這麼簡單。隋唐時期的婚禮基本上承襲傳統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男方若是對某家姑娘有意思,便可遣媒人到女方家送禮物以表意。女方若同意婚事,則收下禮物。

    問名:男女雙方交換生辰八字,以及各種周邊資訊,然後神棍們會幫兩人看是否有相沖相剋之處。

    納吉:男方到祖廟去占卜婚姻的吉凶,如果為吉兆,則通知女方,並送財禮,用雁為贄禮,也可用鵝來替代,締結婚約。這個部分是強調形式,重頭戲是後面的納徵。

    納徵:即是“大聘”,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男方向女方送聘禮(主要是財幣),聘禮的多少取決於女方的貧富與身份。當時社會對於這份聘禮可謂十分看重,聘禮的額度也漸漸水漲船高。如果不幸囊中羞澀,甚至家徒四壁,沒有能力置辦聘禮財物,那麼真的可能打一輩子光棍了。《舊唐書》中就記載過一個人因“家貧無以為禮”,而導致“年六十不識女色”。掬一把淚……

    請期:對於結婚這檔子事,納徵的完成標誌著訂婚階段的結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誌之一。過了納徵,就差不多塵埃落定,那便敞開天窗說亮話——定婚期吧。男方家擇定結婚佳期,並寫在婚帖上,由媒妁攜婚帖和禮物到女方家。女方家要是收下,便表示如約,成親的日子就此定下來啦。夫妻 洞房辦事 不順利,不好看不中用,中 、醫、改 善 調、理,看(kkd881)這個鵬友圈,更【 挺】 時間更 持 久! 否則就再行商議,一直到雙方滿意為止。親迎:對於士大夫階層而言,終於折騰完前面一大堆既正規又瑣碎的事情,迎來了正式成親這個大好日子。(此處應有掌聲!)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就沒有那麼麻煩,一般只需要走說媒、下聘、親迎三項而已。不過,新郎新娘們要做的事情可多著呢,特別是新郎,種種艱難還在前方向你招手。

    催妝:唐朝在近三百年內,詩人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種詩歌佳品隨手拈來,上品更是不計其數。唐詩之所以繁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作詩這項活動,有著強大厚實的民間基礎。新郎前往女方家迎新娘,花車到門後第一件事便是要作詩,催新娘子化妝出來。如果新郎文才不佳,就由伴郎代替。總之作詩催妝這個活是跑不了的,就看誰做而已。比較出名的催妝詩就有盧儲的“昔年將去玉京遊,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下婿:催妝詩比較文雅的迎親習俗,同時還有比較粗鄙的“下婿”風俗。新郎到女方家時,女方的親戚朋友們會用種種方法戲弄新郎。新郎越是躲避狼狽,越是能給婚禮增添歡樂氣氛。只要不玩脫就行。

    障車:催妝完畢後,新娘子上車,可以稍稍喘口氣。新郎官就得應付車外熱情洋溢的人民,拿出禮物或是禮金分散給眾人,讓歡脫的哥們姐們讓出條道讓花車過去。

    跨馬鞍和傳席:跨馬鞍是指新娘被迎娶到夫家,於入門之時,在觀鞍上象徵式地乘坐,取“平安”之意。傳席則是新娘下花車後,雙足不能直接踏在地板上,要一步步走在預先鋪好的氈席上。

    戲婦:新郎新娘入門行完交拜禮後,開始進入“戲婦”環節。親朋好友們開懷大飲,場面好不熱鬧,氛圍也進入高潮。

    撒帳:新人對拜、共飲合歡酒、坐床後,大家邊誦祝詞邊向床帳內撒錢啊,果子啊,以祈團圓美好,多生貴子。話說回來,這些堅果從半空落下,砸人還是有點疼的。

    卻扇:撒帳之後,便是卻扇了。新娘出嫁時,身著嫁衣,矇頭遮面,手執扇子。對了,又到了作詩這項大唐人民喜聞樂見的專案,新郎吟誦卻扇詩,讓新娘放下扇子。

    終於到了真正意義上值千金的春宵一刻啦,拉簾謝幕。

  • 4 # 亦文亦物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從太原起兵,最終奪得天下;唐高祖李淵生前封為太原留守,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原公子”。說唐到代的民俗活動,或多或少帶有山西的烙印,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歷史上,大唐王朝富庶而安定,國力強盛;它推行開放的國策,來唐的外華人充盈各地,東西方文化得到了極大地交流,在這樣一個宏大且包容的環境下,唐代的節日極其豐富,伴隨著各類民俗活動令人目不暇接。

    韓鄂的《歲華紀麗》、歐陽詢《藝文類聚》、徐堅《初學記》、白居易《白孔六帖》中都有大量的文獻記載唐代繽紛多彩的節日和民俗活動,當時就有上元節、中元節、社日、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冬至節、歲除等30多個大小節日在案,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中,唐代算是比較休閒的一個朝代。

    1、鞦韆之俗

    盪鞦韆流行於唐代寒食節、清明節,它對體力要求不大,場地也不受限制,動作輕盈,姿勢優美,深受婦女尤其是宮女們的喜愛,在宮廷之中又被稱為“半仙之戲”,可見推崇之盛。

    王維就寫下過“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的名句。在當時,人們相信盪鞦韆能蕩走妖魔和邪病,換來平安吉祥,家家戶戶都在鞦韆的橫樑上繫上紅布,《全唐詩》中也留有30多首描寫妙齡少女盪鞦韆場景的詩作。

    2、送別之風

    我們經常看到唐詩中有送別的場景,其實送別也是唐代流行的民俗之一,在關口、渡口、郊外、灞橋、驛站、邊塞等地,有大量帶著歌舞、好酒送行的人群,有時候一送就是十幾裡,簡直就是短途旅遊,也因此,唐代酒樓歌肆的生意特別紅火。

    3、蹴鞠之風

    唐代流行足球大家都知道,唐景龍年間,吐蕃派遣使者到長安迎娶金城公主,唐中宗李顯特在梨園亭中與使者共同欣賞蹴鞠比賽;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多次到御樓觀看蹴鞠競技比賽,馬匹長期奔騰訓練,竟然有多匹累死的事情發生。

    4、歌舞出遊

    在邊塞地區,漢人向胡人傳授農耕、織布技術,邊塞民族則分享遊藝歌舞、琵琶長笛等樂器;唐代的營州地區崇尚武藝,男兒年金十歲就弓馬嫻熟,喝酒豪爽千杯不醉,有“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的說法。

    此外,唐代節日民俗中外出遊樂是重要內容,重陽節登高就十分流行,宋之問、韓愈等都有登高詩作傳世,舉家爬山遊玩在當時是週末必備的家庭娛樂專案,長安大雁塔、曲江一帶都是經常去的地方。

  • 5 # 安小念說情感

    唐代文化、經濟各方面都非常繁榮,生活水平好了,有趣的活動也很多。

    關於吃方面,官員之間流行“燒尾宴”,有點類似於現代職場生活中如果有人升職加薪了會請一幫同事吃飯。《舊唐書·蘇瑰傳》有記載:“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許獻食,名曰燒尾。”“燒尾宴”上的美食琳琅,菜餚豐富,《韋巨源食譜》裡有記載。

    你可能會覺得官員們之間的吃食有點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說一點接地氣的飲食風俗,那便是唐代的老百姓們喜歡吃西域傳來的“進口食品”“胡食”,但是“進口食品”都比較腥也比較甜膩,會有點吃不習慣,那怎麼辦呢?好吃的唐代百姓就會在吃食裡桂皮、橘皮以及薑片等去味。

    在玩方面,唐代文人雅士之間比較有趣也風雅的,便是曲江流飲,是指每年的新科進士們為了慶祝,便在綠樹環繞、泉水叮咚的江邊吟詩作賦,把酒倒進杯子裡後再把杯子放在盤子上,盤子順水而流,流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喝酒,熱情高漲時還會即興作詩。

    除了吃和玩方面,唐代婚俗方面也特別有趣,比如說“催妝”婚俗,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催妝詩的發展便足以證明唐代婚俗文化的別具一格。除此之外,唐代也比較注重歲時節日裡相關活動。對於這些源遠流長的節日活動,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發現,建議樓主可以多看看展現唐代風俗文化的電視、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里老太太是真心疼愛林黛玉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