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兒之路小桔燈
-
2 # 萬邦電商
一,培養幼兒養成遵守幼兒園各種規章制度、課堂紀律的習慣。 家長在開學時為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不要因為孩子上幼兒園不重視規章制度,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來晚沒關係,老師也不會批評,一旦養成了遲到的習慣,對孩子的發展沒有好處,所以努力做到孩子入園不遲到,不早退。上課小手放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不開小差。 二. 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 幼兒傾聽時,不能打斷別人說話,要等別人把話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學會理解別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又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時時刻刻需要成人的關注。有時,老師或家長說話時,孩子就喜歡搶著說,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有些孩子就行動起來了,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為了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我們經常指令孩子進區的要求,要輕輕的進區,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聽到音樂,收拾材料,然後安靜的坐到這裡來。這樣有好的效果,但需要老師經常提醒。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說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做不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樣才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著老師,指著黑板時眼睛盯著黑板上的內容,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著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複述剛才小朋友發言的內容,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於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為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於是教育孩子要積極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情況時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複述,老師用具有稱讚性的語言說:“我最喜歡用眼睛看著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說一說。”說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可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幹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麼,老師可以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說:“你愛動腦筋,很好。可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後,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三.培養孩子正確書寫的習慣。 (1)對大班的孩子來說,孩子寫字的正確姿勢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握筆和坐姿。我們老師不光讓孩子知道正確的書寫姿勢三個一(一尺,一寸,一拳),而且要教會孩子多少是一尺一寸等,孩子對三個一度的把握有個依據。一尺,身體坐直,孩子左手胳膊肘貼桌面做舉手狀,五指併攏,指尖摸耳朵上部,這樣眼睛離書本的距離大約一尺。一寸,伸出左手食指,筆尖到食指的第二關節,打約一寸。一拳,胸部離桌子邊的距離一個拳頭。我們在幼兒園內及時的加以提醒和指導,書寫時要做到三個一,小腳平放在桌子下,並鼓勵孩子向書寫姿勢正確的孩子學習,孩子們漸漸的養成了書寫要坐端正,除了在幼兒園,還需要家長一起配合,孩子在書寫數字或者是畫畫的時候,家長要在旁邊細心的觀察和提醒,教育孩子書寫或畫畫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2)平時對孩子的作業要嚴格要求。反覆強調他們要一筆一劃地寫好每一個數字元號,字跡工整、乾淨整潔,時速適宜,要養成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良好習慣。當家長和老師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不僅要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是否寫得漂亮、大方,整潔。 四.培養孩子大膽的說的習慣。 在幼兒園裡,老師組織幼兒朗誦兒歌,詩歌,講故事比賽,評選出故事大王,朗誦小明星等,家長可以每天講故事,或者播放故事磁帶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完故事,自己也來複述故事,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大膽的說。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主要是因為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為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為主,對於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或用小紅點獎勵。 五.培養孩子整理書包的習慣。 書包是小學生必備的用品,整理書包是小學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和應該具備的能力。為了讓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的需要,讓他們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教師透過討論的方法,說說怎樣使書包裡的物品擺放的更整潔,總結整理書包的方式方法,,學會整理書包,定期的檢查書包裡的物品。檢查的方法有:幼兒自查,幼兒間互相檢查,老師檢查,家長檢查,隨機抽查,老師評選出“書包最整潔明星”,激勵孩子把書包整理的更好。 六. 培養幼兒保管學習用品的習慣 到了大班幼兒每天都要帶許多的學習用品:像鉛筆,橡皮,卷筆刀,拼音本,田字格本等。教育孩子要愛惜自己的學習物品,並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用完後要及時的檢查所用物品,整理好,收放好,以防丟失。 好的學習氛圍,
回覆列表
1. 從小事做起
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從小事慢慢培養,比如寶寶吃飯坐不住,跑來跑去,吃一口玩幾分鐘,沒吃幾口飯都冷了,因此可以給寶寶買個寶寶餐椅,讓寶寶學習大人的樣子,吃飯的時候就在餐桌上吃飯,漸漸的寶寶一到吃飯時間就會主動要求坐到餐椅上。
2. 家長身體力行
一歲多的寶寶模仿能力已經很強,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品質和習慣的養成,比如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洗手,慢慢的寶寶就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因此做父母的要身體力行,父母喜歡看書就會培養一位愛閱讀的小寶寶。
3.不要經常說“不”
這個危險,不能碰,經常會有家長在寶寶身邊叮囑,其實幼兒期的寶寶好奇心很強,越是不讓他們碰的卻總是想辦法摸摸,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進行示範性引導,比如寶寶看見大人掃地,我們可以示範給寶寶看,讓他跟著做;看見大人在洗衣服,他們也想動手洗,我們可以帶著他們一起,慢慢的你的一舉一動就在寶寶腦海中記憶下來,我們可以給與他們鼓勵,漸漸的從模仿你的動作就會喜歡上這些,開始養成了做家務活的好習慣。
4.持之以恆
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習慣的養成更是這樣,剛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有的父母就擔心寶寶吃的慢,弄得到處都是,於是就開始喂寶寶吃飯,這樣寶寶就更不願意自己吃飯了;平時可以給寶寶講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比如《孔融讓梨》 、《狼來了》等,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總之孩子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日之功,我們要在平時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建立養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祝大家的寶寶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