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作為被美國坑害最苦的國家,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屬於大洋洲國家,西部和南部分別與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隔海相望,由1225個島礁組成,領土面積僅有181.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萬,首都為馬朱羅。馬紹爾群島本是密克羅尼西亞人的聚居地,從1592開始,相繼淪為西班牙、德國、日本的殖民地,二戰後則被聯合國交由美國託管,直到1986年10月21日才獲得獨立。

    由於經濟落後、財政常年吃緊,馬紹爾群島每年要靠美國的大量援助才能維持生存,可謂相當落魄。馬紹爾群島雖然很窮,但自然環境卻極為優美,有南太平洋上的“黑珍珠”之稱,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馬紹爾群島並非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在美景如畫的背後,卻隱藏著致命的核汙染危險,而這一切,全是拜美國所賜。

    原來,在冷戰期間,美國鑑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埃尼威托克環礁地勢開闊平坦,居民數量很少,遂將它們選定為核試驗場,在1946-1958年間,共在這裡進行過67次核爆試驗。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核試驗,是1954年3月1日在比基尼環礁秘密試爆的、代號為“喝彩城堡”的氫彈,其威力是廣島原子彈(代號“小男孩”)威力的1000多倍。

    由於美國軍方嚴重低估“喝彩城堡”的威力,並且事前沒有向當地釋出預警,由此導致比基尼環礁附近的居民,以及正在海上作業的人員,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短時間內因癌症、白血病等喪生者多達數十人。核爆結束後,馬紹爾群島大批民眾出於恐懼,紛紛逃往外國避難,而國際社會也對美國的失誤進行嚴厲批評。

    迫於輿論的壓力,美國在1958年正式停止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並在1968年派人剷除比基尼島上受到嚴重汙染的植被和表土,栽下了5萬多棵椰樹和麵包樹。1977-1980年間,美國又派出4千名士兵,到埃尼威托克環礁去清理核試驗場,並將受汙染的土壤以及其它放射性廢料,全部傾倒在魯尼特島上一個核爆造成的深坑裡,然後用混凝土進行密封(穹頂)。

    在完成這兩項工程後,美國信誓旦旦地宣稱,馬紹爾群島已經徹底擺脫核汙染的威脅,流亡在外的民眾可以放心大膽地回國居住。正是在美國的“忽悠”下,逃往國外避難的馬紹爾群島國民紛紛重返故土,但殘酷的現實很快便告訴他們:核汙染依然無處不在,並時時毀壞他們的健康。

    如今,美國清理核廢料的工作已經結束40年,但馬紹爾群島的生態狀況卻依舊糟糕,不僅經常出現大量的珊瑚褪色、魚類死亡現象,而且還多次爆發登革熱等重大流行疾病,嚴重威脅到當地民眾的生命安全。更糟糕的是,隨著近年來地殼活動異常、海平面的持續上升,穹頂開始出現裂縫和缺口,核廢料隨時有被直接排入海洋或瀉湖的危險,由此引起全世界的憂慮。

    作為核汙染的受害者,馬紹爾群島獨立伊始,便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美國政府正式道歉並支付鉅額的經濟賠償。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擾,直到1988年,國際法院才做出裁決,要求美國向馬紹爾群島賠償23億美元,並負責維護穹頂。然而,對於國際法院的裁決,美國國會和政府卻拒絕執行,並聲稱沒有理由為馬紹爾群島修理穹頂。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到目前為止,美國只是基於“人道主義”考慮,向馬紹爾群島“捐贈”了400萬美元而已,此外再沒有任何實質性援助。對此,馬紹爾群島前女總統海因曾憤怒地聲稱:“我們不想要它(穹頂),我們沒有建造它,裡面的垃圾不是我們的,是他們(美國)的!”然而,沒有實力做支撐的聲討,根本無法讓美國就範,賠償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

    馬紹爾群島實力孱弱、科技落後,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根本沒有能力維修穹頂,更無法徹底消除核汙染隱患,在這種情況下,等待他們的將是災難性後果。根據《洛杉磯時報》和哥倫比亞大學在2019年聯合釋出的調查報告,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的話,那麼用不了半個世紀的時間,馬紹爾群島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若真是如此的話,那簡直是人間悲劇。

  • 2 # 歷史趣味多

    馬紹爾群島是位於太平洋中部的島國。

    1946年到1958年間,馬紹爾群島遭到了多達67次的美國核試驗。

    僅1955年這一年的時間,這些居民就有73人死於癌症等疾病。至於海洋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常見魚群全部滅絕,就連鯊魚基因都發生了改變,也讓太平洋附近的海域成為核輻射的地獄,造成環境永久性破壞。

    當測試土壤中的鈽- 239 + 240時,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島嶼的輻射水平比由於地震和海嘯導致核反應堆洩露的福島高出10到1000倍, 比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的輻射水平高10倍。

    2019年9月,馬紹爾議會通過了一項國家核戰略,該戰略要求對穹頂進行風險分析和環境調查,對清理核洩漏進行法律評估,以嘗試確保美國能履行國際法庭下令賠償的23億美元損失。但是美國仍然不予承擔。

    美國身為一個世界大國,卻拒絕承擔一個大國應有的責任,口口聲聲說人權,卻肆意侵害他華人權,一副流氓做派。

    魯迅說:“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我亦發如是感嘆!

  • 3 # 士說新語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西部島群,屬於密克羅尼西亞的一部分,由1190多個珊瑚環礁和低矮珊瑚島組成。國土所屬島嶼分為東西兩列,南北延伸1300多公里,兩列相距240公里。陸地總面積181公里。

    這一地區在二戰結束後經聯合國授權由美國代為託管,然而從1946年開始,美國把島上居民遷移後將其中部分島礁作為核武器試驗基地。馬紹爾群島所屬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托克環礁是最為主要的而兩個核試驗場,也是20世紀美國最大的海外和試驗場。

    從1946年到1958年美國在這兩個核試驗場累計進行了大大小小67次和試驗,爆炸了大量原子彈和氫彈,核試驗對馬紹爾群島的地理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和對馬紹爾人民帶去的傷害性後果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一、被美國選定的核試驗場

    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態勢越演越烈,都不遺餘力地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作為二戰中新出現的武器型別,核武器帶給世人的震撼力是空前的,作為二戰後崛起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更是在這一領域你追我趕地進行著軍備競賽。

    而想要成功研製出足以震懾對付、可以用於實戰的核武器必須進行大量的核試驗,美國在國內選擇人口相對稀疏的內華達州作為核試驗場。但很快當地居民開始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為此,1900年美國透過《放射物洩露賠償法案》,該方案旨在向那些核試驗接觸放射性元素而罹患癌症和其他嚴重疾病的個人予以一次性賠償。

    面對國內輿論強烈的反對,美國政府開始著手尋找海外核試驗場以繼續進行大氣核試驗。進過一番細緻的考慮,美國最終選定了它在二戰中從日本手中接管的委託地——馬紹爾群島。

    整個冷戰時期,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共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中在比基尼環礁就達道了23次之多,美國為每一系列的核試驗都制定了統一的行動帶壞,於比基尼環礁而言,影響最深遠的是“十字路口行動”和“城堡行動”。

    為了研究核武器對戰爭結果的影響。1946年美國在逼近環礁發起了“十字路口行動”,這次行動包括一次在地表進行的核試驗和一次水下核試驗,原子彈“Able”產生的強大空氣壓力衝擊波造成5艘船隻沉沒,14艘船受到嚴重損壞,其中有部分船隻上搭載了實驗豬、山羊、老鼠,這些試驗中參照動物均因受到核輻射不同程度地照射而受傷或者死亡。水下爆炸的核彈貝殼在水底炸出一個淺火山口,隨著原子彈的爆炸形成超音速液壓衝擊波,水面浮出大量氣泡並形成水柱,最終引發了連續海嘯。

    “城堡行動”由六次核試驗構成,它證明了在熱核武器中放置“幹”燃料的可行性。試驗中葉出現了一些未曾預料的意外事件:其中有一次爆炸範圍低於預期值,而另外以後兩次則遠遠超出了預估影響範圍。

    其中1954年3月的“布拉沃試驗”,是美軍第一次將實戰氫彈用於核試驗,試爆的實際當量為1500萬噸,其威力相當於二戰時在廣島投射原子彈的1000倍,超出預計威力的2.5倍,大大超出了實驗前美劇的預估。

    爆炸使得比基尼環礁的西北部出現了一個不規則的圓形大坑,並製造出了一個深達80多米,最寬處達到2公里的“人工湖”。整個比基尼環礁都被實驗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汙染,由於試驗時風向的不穩定,附近的許多島礁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汙染,試驗形成了近2萬平方公里的永久核汙染區,距比基尼環礁100多公里的朗格拉普環礁在5個小時後便下起了輻射有,當地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在輻射環境下達數個小時。

    二、核試驗產生的危害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所進行的核試驗,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1、核試驗深刻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至少造成了42種對當地原有生物物質小時,其中有28種生物出現了種族滅絕現象。“布拉沃”核試驗後,核洩漏產生的汙染面積超過11000平方公里,放射性顆粒擴散到了160公里外,擴散範圍遠至安達利亞、印度、日本以及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1958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認定,馬紹爾群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2、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人體造成了嚴重傷害,原住民的身體狀況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1958年7月,美國迫於國際輿論壓力,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1972年,在得到美國的安全保證後160多名比基尼居民回到故鄉,但不久以後科學家發現比基尼環礁依然存在著大量放射性元素,國際原子能機構聲稱比基尼島所有核放射物質含量超過了美國總人口30年安全攝入量的綜合。

    後來,美國在明知核汙染嚴重超標的情況下,告訴馬紹爾人其原住地已不存在放射性威脅,他們可以返回正常居住,這直接造成了迴歸“故土”的馬紹爾人暴露於重核輻汙染和輻射量嚴重超標的環境中超過十年,最終導致馬紹爾人出現大範圍的面板顏色異變、毛髮脫落,很多人甚至而罹患了癌症等嚴重疾病。

    在嚴重核汙染環境下生存了十多年的馬紹爾人對於這種不可逆轉的改變只能飽嘗病痛和默默忍受,核試驗帶給他們的或許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痛,還有心理上永遠扶不平的一道道傷疤。

    3、原住民被迫遷移,生活困苦。美國在核試驗前騙比基尼人離開了他們的故鄉,將他們送到朗格里克環礁上“臨時居住”。然而,登上小島的人們很快發現島上一沙洲,人類根本無法生存,比基尼人口只能寄希望於美華人儘快過接走他們。

    一年以後,美國的醫療隊和救援船隻才再次來到小島,這時候的比基尼人個個餓得瘦骨嶙峋卻被告知他們的故鄉已經不能居住,他們必須要轉移到其他小島生活。

    截止2001年,當年的167名比基尼原住民中,只有70人活著,而總人口則增加到2800人,島民的後代多居住在基利島、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以及美國。由於害怕核輻射,很少人願意回到故土,大多數只是去旅遊或短期停留。2013你那馬紹爾群島失業率達到40%,更多的馬紹爾人選擇去美國工作。

    1983年6月25日馬紹爾群島與美國正式簽訂《自由聯絡條約》,條約於1986年10月生效,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正式建立,而該條約的簽訂也時馬紹爾群島人民向美國索賠的開始。

  • 4 # 楚塞江郎

    見得多了,對於被美國坑害這事兒的免疫力已經基本提高到強悍級別了!隨便扒拉扒拉世界各國的近、現代歷史,你就會毫不驚奇地發現,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是沒被美國坑過甚至坑苦了的!美國的發跡、發展史,基本上也就是一部十分完備的坑蒙拐騙偷搶打擊他國的黑心霸權史!

  • 5 # 香茗史館

    馬紹爾群島,是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共1225個島礁組成的國家,其陸地面積僅有181.3平方公里,人口僅有5.43萬(2017年)。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被日軍佔領,日本戰敗之後這裡則受美國管轄,而僅僅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便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無疑給該地居民帶來了無邊災難。

    △被炸得坑坑窪窪的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

    馬紹爾群島自1529年被西班牙Nautilus阿爾瓦羅·德薩阿韋德拉發現之日起,便很少能夠自主決定命運,1592年西班牙便宣稱該群島為自己所有。到了1788年,英國船長約翰·馬紹爾到此勘察,該群島則開始以其名字命名。到了1886年,馬紹爾群島又成為了德國的保護領地。而到了一戰、二戰時期,該群島又被日本兩次佔領,直到1944年馬紹爾群島戰役之後,美國開始對該地實施管轄。

    馬紹爾群島面積雖然不大,但卻幾乎位於夏威夷與亞洲大陸的中心位置,對於二戰之後的霸主之一美國來說,該地既可以成為美國輻射亞太地區重要跳板,也可以成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在佔領該地之後,美國先是在此實行軍管,之後又在1947年7月取得了該地的託管權,即此地雖然不是美國領土,但卻直接受美國控制。

    △馬紹爾群島地理位置

    1945年,當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這種新式武器的威力可以說震驚了世人,因此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大強國便紛紛投入到了該武器的研製之中,而作為首先製造這種武器的國家,美國無疑走在了研發的最前沿,不斷對原子彈進行開發和改進。

    既然武器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那麼自然就需要試驗場地進行核試驗,而在核輻射危害已經逐漸被人所熟知的情況下,美國自然不願將試驗場地放在本土,甚至不願距離本土太近。於是,美華人便將目光投向了既遠離本土,又可以直接控制,而且人口稀少不會造成巨大傷亡的馬紹爾群島,進而又選定了位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比基尼環礁

    1946年,美國想要在此測試原子彈能對軍艦造成多大的衝擊,但此時的比基尼環礁還是有人居住的,為了不對自己在國際上的形象造成損害,美國於是派人對當地酋長一番忽悠,以“我們想把這種破壞性的能量用作和平用途,去造福全人類。而這次測試就是第一步”類似的理由,最終將該島的居民成功勸離,而美國則就此在該地展開了核試驗。

    從1946年至1958年,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美國在比基尼環礁和附近的埃內韋塔克環礁,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些核彈不僅爆炸當量遠大於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而且包括了最新研發的氫彈。有學者進行計算後表示,在這12年的時間裡,馬紹爾群島平均每天遭受到的核打擊,都相當於兩顆美國在廣島投放的“小男孩”。

    在美國的狂轟濫炸之下,至今我們都能從衛星地圖上看到一個個隕石坑一般的炸點。這些核武器,不僅對該地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而且核爆炸帶來的大量放射性塵埃,同樣對附近島嶼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健康損害。

    1954年3月1日,美國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核武器,被命名為“喝彩城堡”的氫彈在比基尼環礁被引爆。這次劇烈的爆炸,就連距離爆炸點幾十公里外,位於朗格拉普島礁上的居民都清晰可見,該地居民表示,“炸彈爆炸的時候是早晨,我們還都在睡覺。突然之間聽到了一聲巨響。爆炸之後,天空五彩斑斕,還有一個巨大的彩虹”。

    爆炸之後,大量放射性塵埃開始飄向朗格拉普島礁,當天便有人開始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脫髮等核輻射症狀,而美軍直到幾天之後才“剛剛發現”,姍姍來遲的將居民全部送到了更遠的島嶼上,而這些人卻已經在高輻射地區生活了好幾天。

    後來解封的資料顯示,美國政府早已制定了研究核輻射傷害程度的試驗專案,而遭到核輻射的馬紹爾居民,無疑便成為了美國天然的研究物件。於是,很多馬紹爾人被美軍帶回到了紐約、波士頓、和費城,接受各種實驗室儀器的檢測。

    △馬紹爾人在費城接受觀察

    而為了進一步實驗,美國又在1968年宣佈,該地的核輻射已經下降到了安全範圍,於是朗格拉普島礁的居民開始返回家鄉,但這不過是美國的騙局罷了,他們只是為了進一步研究:人們如果長期暴露在核輻射環境下,會對健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此後幾年中,島上馬紹爾居民的生活簡直如同噩夢一般,無數放射性塵埃造成的核輻射,嚴重損害了該地居民的身體,而且就連該地居民的後代也都難以倖免。1983年,馬紹爾女孩Darlene Keju首次公開控訴核輻射對馬紹爾人造成的傷害,“我們有成百上千的孕婦經歷了難產,我們得了白血病、甲狀腺癌。孩子生下來是死胎”,更有很多孩子出生之後便因輻射而產生了各種病變,甚至根本不成人形,因而被人們稱之為“水母寶寶”。

    △馬紹爾女孩Darlene Keju

    直到1983年6月25日,美國這才正式和馬紹爾群島簽署《自由聯絡條約》(1986年10月正式生效),該條約規定,馬紹爾群島將獲得除安全防務(15年以內由美國負責)以外的內政、外交自主權,並可參加地區組織,但不能參加聯合國。

    1990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終止部分太平洋託管領土託管協定決議,就此結束了馬紹爾群島的託管。次年9月,馬紹爾群島正式成為聯合國成員國,至此馬紹爾人才結束了災難的歷史。

  • 6 # 一畝田丁

    M國佬兒坑的村民太多了,不獨馬紹爾!比如日本島,比如北韓半島……這些個島民只能讓我們感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 7 # 湖底小蝦

    美國對馬紹爾群島的傷害有多大?時至今日,馬紹爾群島的居民們,每天還“享受”著核輻射帶來的影響,他們命運的悲慘程度不輸於切爾諾貝利,卻又不被人所關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平時所津津樂道的“比基尼”背後,也蘊含著馬紹爾群島人們的悲慘命運。

    關於這份傷害的代價,依據國際法庭的一份判決結果,美國應該向馬紹爾賠付23億美元,然而,美國並不承認這份傷害的程度,只願意提供1.5億美元的補償,可實際上,美國給馬紹爾的補償,也僅僅支付了四百萬美元而已。

    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也叫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其處在中太平洋地區,由大大小小1200多個小島礁組成,不過,雖說數量龐大,面積卻都小的很,全部陸地面積加起來也才181平方公里。

    在歷史上,馬紹爾群島因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出現在世人眼中,1529年,西班牙Nautilus率先到達了這裡,並於63年之後正式宣稱馬紹爾群島歸西班牙所有,當然,那個時候它還不叫馬紹爾這個名字。

    直到1788年,英國Nautilus也到了這裡,這位船長的名字叫做約翰•馬紹爾,馬紹爾群島名字也因此而來。

    1884年,馬紹爾群島被賣給了德國,稱為德國的保護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又被日本佔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4年,被美軍佔領,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馬紹爾群島真正的厄運才剛剛開始。

    噩夢開始

    1944年至1947年的幾年時間裡,美軍對馬紹爾群島實行軍事管制,1947年開始,聯合國將這裡正式交給美國託管,直到1986年馬紹爾群島獨立為止。

    然而,就是在1946年到1958年的十二年時間裡,美國在這個彈丸小國裡就進行了67次核試驗,密集程度不言而喻。

    我們都知道,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讓世界人民都看到了這個末日大殺器的威力,然而,對於人類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因為一旦開啟後,核軍備就再也難以停下來了。

    美華人不會放棄核試驗,因為蘇聯人研製核武器的訊息同樣不是什麼秘密,但是,廣島和長崎的慘烈景象讓美國看到了核武器帶來的影響,並且意識到這種影響不會是暫時的,為此,他們迫切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試驗場,最好不在自己國內的試驗場。

    最終,遠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成了美華人的最佳選擇,美華人在這裡建試驗場,做核試驗,既不用管別人反對,也不會給自家環境帶來影響。

    就這樣,為了和蘇聯一爭高下,美華人的核試驗密集安排著,馬紹爾群島人們的生活也逐步滑向了深淵。

    比基尼與核試驗

    說起比基尼,我們很多人腦海中想象出來的畫面應該都很香豔,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基尼最初只是馬紹爾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礁,還是因為美華人的原子彈實驗才一炮走紅的。

    恰逢此時,一位來自法國的服裝設計師想到了“蹭熱點”這個妙招,他剛剛設計出來一款泳衣,而且這是一款與世俗傳統格格不入的泳衣,只有三塊布和四條線,堪稱是世界上最小遮蓋面積的衣服。

    為了讓自己設計出來的衣服像原子彈一樣震驚世界,這位設計師就用了“比基尼”這個獨特的名字,不過,從結果來看,他這一波熱度蹭的還是相當成功的。

    核試驗事故

    1954年3月1日,馬紹爾群島的居民們迎來了自己最灰暗的日子。

    這一天,美華人在這裡引爆了一枚代號叫做“喝彩城堡”的氫彈,是美國在大氣層進行的核試驗中最大的一顆。

    然而,美華人錯誤地估計了它的威力,最初,美華人認為這是個400萬噸當量的氫彈,沒成想,爆炸出來的威力實在太大,超出了所有人預想,在很短的時間裡,爆炸的威力就超出了原來的預期範圍,一些未被疏散的附近居民直接暴露在了核輻射中,許多人出現了急性中毒現象,後續的影響也持續存在。

    據估計,“喝彩城堡”實際當量應該在1500萬噸左右,足足是原來的三倍還多,而當初釋放在日本的核彈當量也不過1.5噸而已,這一顆的威力,已經相當於日本那顆的一千倍!

    “喝彩城堡”事故爆發之時,一艘日本漁船在兩百公里之外的海面上捕獵,空中漫布的核爆炸灰塵飄到了這裡,船員們當場就出現了嚴重的中毒反應,倉皇逃回了本土,船長甚至差點當場失去生命,不過,他的生命也僅僅延長了半年。

    他的去世,讓日本人民再次看到了核武器的恐怖之處,反對核武器的聲音再次高漲,幾個月後,最早的“哥斯拉”誕生。

    影響深遠

    我們所熟知的核事故,多數想起的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而同樣的,馬紹爾群島也深受核輻射後遺症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持續到什麼時候?誰也不知道。

    一方面,美華人長年的核試驗,讓馬紹爾群島中很大一塊麵積核輻射超標,人類自然無法居住,附近居民不得不到處遷徙,成了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核難民”。

    另一方面,看不到的影響更加駭人,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既看不到,又將長期存在。根據報道資料,在1977年到1980年之間,美國曾經用四千多人去清理核試驗場,儘管保護措施得當,仍然有數百人出現了嚴重的身體問題,他們有的患了癌症,有的得了骨質疏鬆,痛苦不堪。而長期生活在這附近的馬紹爾群島居民,同樣長期遭受著這樣的輻射,疾病伴隨著很多人的一生。

    最為讓馬紹爾人痛心的是,這些災難的始作俑者卻並不打算為自己造成的後果買單,甚至於在他們某些人眼裡看來,這些被輻射過的人,反而還是不錯的“小白鼠”,想著如何可以拿到更多的資料。

    結束語:今天的馬紹爾群島,雖說風景不錯,可曾經的不堪帶給人們的傷痕依然不曾褪去,美國對於當初的承諾也沒有完全實現,一些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也仍然不願意搬離,或許,他們對未來還抱著某種心動的憧憬吧。你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eQ1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