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6
回覆列表
  • 1 # 國學大講堂曾仕強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

    李白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將入相,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

    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2 # 茅匯

    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的一生是愛美的一生。

    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的一生是善感的一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的一生,是快意的一生。

    穿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李白的一生是遠遊的一生。

    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的一生是恣意的一生。

    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的一生是凌雲的一生。

    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的一生是淡然的一生。

    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一生是重情的一生。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的一生是天真的一生。

    天子呼來不上船,李白的一生是狂放的一生。

    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的一生是幻想的一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白的一生是浪蕩的一生。

    願為要下劍,直為斬Murano,李白的一生是意氣的一生。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的一生是愜意的一生。

    相思黃葉落,白露溼青苔,李白的一生是黯然的一生。

    李白的一生,沒有個定論,也有一個定論,那就是,睥睨天下我最狂,風流瀟灑踏歌行!

  • 3 # 朝花夕拾小文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中國歷史上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以抒情為主,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素材,他是中國繼屈原過後的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著中國積極浪漫主義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25歲開始出蜀漫遊,後來被召到長安做翰林,由於不容權貴主義,後於紫極宮成為一名道士。他的一生大多時間都是在漫遊中度過,中年時期結交杜甫和高適併成為好友,安史之亂後被流放夜郎,後被赦免,此時李白59歲。晚年李白61歲,聽說太尉李光弼討伐安史之亂叛軍,遂從軍,可謂壯志雄心。不過中途因病折返。

    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由於這個傳說,後人將李白奉為諸“水仙王”之一,認為文豪李白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員,漁民及水上貿易商旅。

    據正史“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那種人體人格意識受到正統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中,李白狂放不羈的純真的個性風采,無疑有著巨大的魅力。 在詩歌的藝術成就方面,他那氣挾風雷的詩作,使後世無數詩人為之傾倒。他那變幻莫測的想象,壯麗而優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語言,豪放飄逸的風格,對後世詩人有巨大吸引力,蘇軾、陸游等大詩人均受其影響。他是中國詩歌史上一位曠世奇才,他給中國詩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 4 # 丹丘生的道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李白一生經歷坎坷,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隱士、道人等諸多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天寶元年(742),因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豪邁奔放,飄逸瀟灑,意境高妙,想象奇瑰。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歌詠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可謂集大成者。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贊,後人譽之為“詩仙”。

  • 5 # 郝小芹剪紙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朝最傑出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他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隱士、道人、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也是當時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作為一個熱愛祖國、關懷人民、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心戰爭這一重要問題。對保衛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城南》、《丁都護歌》等)。李白還寫了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同情(如《長幹行》、《子夜吳歌》等。李白的人生是錯落複雜的,他在一方面接受了儒家思想,秉承著接濟天下蒼生,安居樂業共享同樂,但是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的思想,追求著個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他還承受著各種遊歷俠士的思想,勇敢地與封建社會做抗爭,勇於打破傳統觀念,只為塑造自己的個性自由。李白這一生飄蕩於江湖,浪跡天涯慷慨自負,不拘泥於平常瑣事,他不拘小節,不看重錢財經常對貧苦人家施予援手,有著豪邁大氣的俠士氣度,這也養成了他十分的崇尚英雄的性格,這都反映在他的詩歌當中。

  • 6 # 千心沙羅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後來,李白也仿照《黃鶴樓》寫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弔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遊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蹟,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 7 # 詩魔獨孤求踹

    在我看來,李白的一生,是浪漫主義理想和現實主義生活的結合體。

    他年輕時有著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但又不想循規蹈矩地憑科舉入仕。總想著憑自己的詩才和名聲直接獲得大人物的賞識,於是乎做了很多幹謁之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生不用封千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在得到唐玄宗賞識之後,李白得以供奉翰林,為楊貴妃寫了《清平樂》三首,極盡吹捧之能事,一轉臉又能讓高力士為其脫靴磨墨。

    在他意識到自己終究得不到重用之後,表現的極為灑脫——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官不做了,當道士去。但是當他喝點酒,又開始舉杯消愁愁更愁,感嘆人生在世不如意。

    他的理想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面對的現實卻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他喜歡和朋友們將進酒,杯莫停的熱鬧。也享受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孤獨。

    他一會兒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扭頭就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勵志之快速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據說一代詩仙,是酒後撈月,跳河而去。這種結局倒是蠻符合他的浪漫主義氣質。

    生也浪漫、死也浪漫、成也浪漫、敗也浪漫,這種浪漫的人兒,偏偏就活在現實的人世間。

  • 8 # 平羅閒人

    提起李白,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存在,更是中國古代詩詞史上的珠峰,對於他的傳說,卻實不少也被後世所津津樂道.提起李白,就不能不提《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但開篇以雄渾,大氣磅礴的筆勢將讀者引入豪邁,狂放不及的浪漫主義巔峰,真是氣象不凡。這種極其俱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不是每一個詩人都能俱備的,他直接反映了作者有渭川千畝的胸襟以及氣勢可壓十萬丈夫的豪邁詩情。這些深厚的內在感情,以及波濤洶湧的豪邁才情正是"謫仙人"的廬山真面目。

    滴仙人這個稱呼其實最早出於賀知章之口。當年李白與賀知章長安相逢,李白非凡的儀表,軒昂的氣宇,淵博的學識等等直接讓賀知章有相見恨晚,一醉方休的衝動,並且只乎“滴仙人"。二人酒肆痛飲,賀知章竟然連腰間珮帶的金龜都當了酒錢,探究為什麼能讓賀知章如此康慨解囊的根源,無非就是李白名滿天下的詩仙之名和談吐不凡,玉樹臨風的才子風範。

    李白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他那詩人豪邁的氣質離不開他的師父裴旻,裴旻是當時唐代數一數二的劍客,李白拜在遊劍奇俠的門下,透過自己天才的悟性把劍道與詩歌融匯貫通,詩歌揉進劍道之鋒,劍道融合詩歌之美,再加上一個天生酒徒,這三要素直接就鼎定了李白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但就是這麼一個優秀的詩人俠客,他然有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恩愛菩提。雖然仕途不暢,我認為並非時運不濟,一個能得到玉真公主舉薦的全國網紅,一個能得到中興之主所賞識的詩仙,一個不愄權貴的書生意氣用事者,一個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不羈的酒鬼,一個為孟浩然寫過好多首詩句的孟王(孟浩然,王維)鐵粉,一個曾經把自己的妻子交給朋友岑參照顧的不稱職的人間丈夫,一個在太子府謀生最後走向犯罪的的流放者…這些種種有限的資料足以證明李白一生的輝煌與坎坷,即使在流放途中依舊能寫出"天門中斷楚江開……孤帆一片日邊來"這些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千古絕唱。六十多歲的李白,仍然是一個好酒好色的"謫仙人",他在匡廬山訪友之時,一曲匡廬吹簫,竟然把老友的女婢也勾引到手,由此可見李白的光芒四射與激情魅力是於生俱來的。

    縱上分析,李白的一生是漂泊不定的一生,是愛酒如命的一生,是好色成性的一生,也是仗劍天涯的一生,這不是李白造擇了大唐王朝,而是大唐王朝選擇了李白,也選擇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的存在無凝是中國文化的巔峰存在……(小龍)

  • 9 # 獨腳兔小姐的光影時刻

    大起大落,卻又從未辜負自己的一生。

    李白,何許人也?一個出身巨賈之家,樂善好施又疾惡如仇的天生詩才;一個兩眼漆黑,恃才曠物的政治庸才。

    李白出生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當時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那他如何能從偏遠西域逐步遊歷全國呢?

    說他刷臉靠才華是不足為信的,因為他遊歷的標準,絕對不是窮遊。

    李白自己也說過,“囊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的樂善好施,花錢如流水的土豪行為。沒錯,只是因為人家有一個開銀行的爸爸,而且據說這只是副業之一。

    但人家並不張揚,李白老爹為了不讓兒子受到末等出身的影響,從來不主動與兒子聯絡。但這不影響李白缺錢的時候,就到自家的錢莊櫃上取錢消費,所以,說杜甫是窮困死的,我們要生出敬畏之心。說李白是窮死的,這簡直是對唐朝發達的錢莊制度的侮辱,這分明是安史之亂的鍋,戰爭使經濟制度崩塌,才讓富二代李白窮困病死。

    有人說李白曾經殺過人,《俠客行》是有現實依據的,私以為在律令完善的盛唐時代,作為一個文化名人,常常交結王侯的上流知識分子,這一點還是存疑的。但他的劍術武功造詣確實很高,畢竟是15歲就開始學習劍術,號稱遍幹諸侯,大唐劍道中的亞聖。

    同時它是經過官方認定的修道之人,和和尚受了戒一樣,受過籙的,也領著他的迷弟杜甫灰頭土臉的在山裡煉過半年重金屬。最後杜甫主動不幹了,意識到了自己還要養家餬口,不能繼續陪著這個謫仙做長生不老的美夢。

    才子多風流,他明確有據可循的情感經歷一共有四段,其中有一段類似於現在的試婚,自由同居,最後兩人發現不合適,作為男方的李白留下金銀珠寶主動退場,兩人還育有一子,相傳智力十分堪憂。

    政治方面,曾經人家也是作為天才被唐玄宗捧在手心裡,力士脫靴,國忠研墨,甚至數九寒天一眾妃嬪為他呼氣呵筆。但君王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於是我們立志要做大官,輔佐君王實現河清海晏的李白,猝不及防,後知後覺得就被重金賜還了。

    如果他只是在詩裡為自己不能當官而罵當官的,我們還真說不了人傢什麼,吃葡萄葡萄還不讓我說葡萄酸呢?但他作為唐玄宗官方認定的文化名流,竟然在隱居之後出任永王李璘的幕府,這就實在是一個蠢字都無法總結的了。

    這是在赤裸裸的打唐朝中央政府的臉,永王王府看上的恐怕不是他那自以為是的政治才華,實則是在收買文化輿論與正統抗禮。按理說永王兵敗,殺了他還真不多餘,太上皇不要面子的嗎?然而但積一善必有厚報,人家在郭子儀落魄的時候伸出過援助之手,郭子儀知恩圖報才讓他保住了性命。

    李白,為自己取了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文藝雅緻的青蓮居士的雅號。

    卻一輩子都在紅塵人事中受盡磋磨,勝在心胸闊達,能夠自我排解。

    若是放在當今,還是可以做一個開著法拉利,卻有著院系教授才華的極品網紅。但在當時也只不過是一個滿腔不平的政治小白。

    他的一生享受過滔天的榮華富貴,還活著的時候就受萬人敬仰,雖大起大落,卻一日也未曾虛度。

  • 10 # 靜靜de頓河

    如果你在街上搞個唐朝詩人的訪談,上到八十老人,下至幼兒園小朋友,只要是接觸過古詩,我敢說,有百分九十以上的人會提到李白,興致來了,沒準還能現場給你背上幾句他寫的詩,給你講兩個小典故,這就是人氣,這就叫廣泛的群眾基礎!李白詩名之大之盛,無須我多說,他的一生也與他的詩一樣,波瀾壯闊,充滿傳奇,以升斗小民的標準來評價,泥土味十足,權當是當下的一個群眾評議吧。李白這一生“夠任性”。李白最出名的典故就是讓玄宗朝當紅首席大太監高力士脫靴子了,酒中仙可真不是浪得虛名。但這是李白43歲之後發生的事,之前的李白還是很想報效國家的。為了能謀個一官半職,他長住當時的京城長安,東奔西走,投親靠友,甚至窮困潦倒,為了迎合崇尚道教的唐玄宗,還專門寫了一篇《大獵賦》的軟文獻至御前……從李白的別稱李翰林、李拾遺、李供奉來看,他還是真當過不少大官。《希德勒的名單》裡有句臺詞,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它的每一根羽毛都沾著自由的光輝。這話用在李白身上再合適不過。他厭倦了御用文士的生活,於是高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雲臣是酒中仙”,及至“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還是當那個四海為家、遊遍祖國大好河山的李白好,因為這才是本性李白、本色李白。

    李白這一生“夠朋友”。李白生性豁達,崇尚自然,他的一生是遍訪名山大川的過程,也是結交四方賢能的過程。從年紀上講,他比杜甫大11歲,但兩人卻是詩心相同,相見恨晚,時有唱和,成為了忘年之交,他們的友誼還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當時,賀知章、高適、孟浩然等大詩人、音樂家、劍俠、書法家,都和李白有著很深的交往,有的還是過命的交情,就連名不見經傳的平民百姓汪倫,也因為李白的一首《贈汪倫》而名揚天下,傳之後世。杜甫為記錄他們之間肝膽相照的友情,還寫了《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等詩,其中,“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等名句,至今讀來,都讓人感嘆不已。

    李白這一生“夠精彩”。在唐朝詩人裡,李白不但是浪漫主義詩人的領軍人物,而且是詩歌創作的多面手,“全能王”。就以寫作風格來說,每個大詩人都有拿手的和不擅長的,比如,王維五絕寫的好,王昌齡等人七絕做的棒,但能夠把這二者都做到極致的,除了李白,沒有第二個人。而且,他詩歌創作對後人影響之大、影響之深,也是獨步古今,難以估量。宋朝的蘇軾、辛棄疾,明清時期的龔自珍、高啟等等,這些響噹噹的風雲人物,都是李白的最忠實粉絲。有記載說,李白不但詩寫的好,而且劍術在當時也是名列三甲,還有他的書法……李白的一生,真是大寫的精彩,大寫的人生!

  • 11 # 靜話詩詞

    感謝朋友通知,讓一諾可以黑一下李白同學。廢話不談,直接來貨。

    李白一生有幾個方面可以值得說到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一下,覺得有些事過了,有些事裝的大了,有些事太自負了。

    第一先說站在詩歌巔峰的李白,李白的詩歌就像是一場絢爛的煙花盛宴,叫響了一個大唐,照亮了整個文壇。自唐而今,能達到李白那種飄逸,不沾俗氣的人物,至今還沒出現第二個。將近酒,蜀道難,廬山謠,廬山瀑布等詩篇的確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目前沒有,更未知幾多年後才可以有李白一般的人物。

    第二李白一生最輝煌的事。李白自遊歷至死最輝煌的事只有兩件。第一是見到賀知章的時候,初遇賀知章,賀知章就呼他為謫仙人。這個稱呼直到今天還在用,這個無疑是李白最輝煌的事。第二件事是他的將近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兩句詩前一句,事可以印證到事的確有用,不過是詩才有用,其他的好像也沒啥大用事。第二句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這個沒吹,的確做到了。李白一生最值得說到的而且完成的也只有這兩件事。

    第三,過分高估自己的李白,李白狂傲,這個不假。李白先說,我志在刪述,絕筆於獲麟。又說我是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一諾理解為第一句是李白認真說的,而楚狂人一句就是朋友喝多了在吹牛,或者是李白覺得自己唱歌比孔子好聽吧。反正事實證明,這個事李白沒做到。有吹牛的成分。

    第四言語矛盾的李白。李白先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後來在謝朓樓又說中間小謝又青發。到底是不足珍還是中間有二謝。一諾覺得可能是少年時覺得二謝詩不咋地,隨著年齡增長,品讀出意思來了。所以經常提到二謝。

    第四心口不一的李白。他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開心顏。卻一輩到處尋找可以當官的機會,得到信讓他去當官時,立刻變了嘴臉,什麼會稽愚婦輕買臣。我輩豈是蓬蒿人。從仰天大笑出門去可以知道他是很願意當官的。心裡願意當官,卻說什麼,明朝散發弄扁舟。到底一諾該聽哪一句。

    第五,有點得了便宜就跑的小心思。我們都知道汪倫對理財是很不錯的,給了他不少錢,估計李白要走的時候招呼也沒打。不然李白不會說忽聞岸上踏歌聲。這裡有一個字需要說清楚一個字,聞與聽。雖然都是耳朵聽覺的問題,卻有著很大區別。有意者為聽,無意者為聞。我們常說,聽曲,聽雨,這個就是我們的精神在曲,在雨。但聞人語響,表示作者心意不在聞人語,無意中聽到的這個區別不可不察。杜甫人間能得幾回聞。是他感覺那個曲太遙遠,雖然意在曲,恐怕以後很難聽到。其中滋味百味雜陳。箇中妙處須慢慢體會。言歸正題,李白沒想到汪倫能送他,本來自己要溜號,沒想到主人家踏歌送行,李白覺的太不好意思了,就寫了這首贈汪倫。其中不泛有自我安慰與羞愧之意。

    第六,李白詩歌不是每首都經典,當然這對於李白肯定是要噴之又噴的。起碼贈杜甫一篇爛的要死。雖然一諾相信那個是託名而作,但是目前我還沒有這個證據證明。

    第七都說李白一生不得志,一諾覺得李白也算是春風得意了。不過是李白太高估自己,覺得自己是王佐之才。從其他作品來看政治才幹不如賈誼,東坡。杜甫算是李白最好的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重與細論文,等等一系列。作品都再說他的詩文,卻從來沒說他有什麼政治前途。杜甫說自己都相信致君堯舜上,在政治上杜甫覺得自己比李白行,文章可以打成平手。而後來的韓愈,也評論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也並沒有提及他的政治議論。再後來宋代一些文學作品也只是說他的文學,對於他的政治報復也沒提及,從這些來看應該是大家認為李白不是宰相的料,也只能寫寫詩。

    第八,不足以託付重任的李白。老杜八仙歌裡說,天子呼來不上船。看似是在誇李白狂放不羈。有學者認為唐代有一種衣領,稱為船。那是服飾裝飾。用於見價格比較高的領導才穿戴。李白見天子沒穿戴。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無論船是哪個船,都是對李隆基藐視的感覺,李白同學玩的太大了,畢竟那時候還是李隆基當家,從此看來被流放也沒啥委屈的。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李白這裡可一說,一船不登何以登天子殿。

    綜合以上的因素,一諾覺得,李白也只是能做待詔翰林的職位,李隆基看人還是很準的。至於什麼不得施展抱負,學道之類的只能當個笑話吧。勾連李白前後生平不難得出,我先四處送禮,然後你可以給我大官,結果你不給,我就和你鬧,你把我流放,我就四處吹牛,自己太高尚,皇帝跟前不稀罕那個破官。實在逼急了,我就去學道,反正那幫傢伙喜歡我寫我吹,我有些兩下子怕什麼,你想聽我就吹給你聽。

  • 12 # 香水百合很靈活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

    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擴充套件資料:

    李白的詩歌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 13 # 張紅偉書畫篆刻創作室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集詩仙、文人、酒徒、道士、俠客為一身的大詩人,不僅是“盛唐氣象”的巨音。

    在李白的身上,橫空出世的才華與澎湃飽滿的激情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為一體,輝耀著整個中國古代遼闊的文化蒼穹,這個天地造就的複雜糅合體,以截然不同的四種人生態度標榜著屬於他自己的一道獨特的風景,入世與出世的矛盾統一,對立又統一地引領著他的心靈走向。

      第一種人生態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率真的李白,從來不會掩飾,他在人生得意之時,便要哈哈大笑,他神采飛揚,躊躇滿志,自信得無比瀟灑.他相信自己是塊金子,發光的時候終於來了,豈能一生甘居僻野?

      第二種人生態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人生之路歷來多艱,當李白行路受阻,他不由得感嘆“行路之難,難以上青天”,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絲毫造作,只是一吐為快,他以左手溫暖右手,安慰自己那顆失落的心,告訴自己:雨後就是天晴,儒家思想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刻佔據且支撐著他自信地前行.

      第三種人生態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豁達,堪為難得,相比之下,李白更為直接一些,他認為人生如夢不過一瞬,何必糟蹋了歡娛的大好時光,在一般人看來,李白的舉動是“醉生夢死”的墮落,但其實並非如此,緊迫的時間憂患意識,糾結在李白的血液裡,深入骨髓,直抵心靈,他舉杯痛飲,是珍惜,是熱愛,是為挽留不可挽留的時光所作的一種自然且高貴的人生姿態.

      第四種人生態度——“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理想破滅,窺破紅塵,李白並沒有將人生之舟永遠拋錨淺灘,還有第二條路等待著他去發現和開闢,這時候的李白,灑脫得身無外物之束。他要跳出那個喧囂的塵世,迴歸自然,過著乘桴於海、雲遊四方的詩意生活,雖然,他有些不甘,但還不至於到那種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他是“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其實,他也帶不走那片“雲彩”,它太沉重了,還不如干脆放手,了卻一身疲憊,“弄扁舟”的李白,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永遠遙望的背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家輝有什麼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