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起“曹操”大部分人會首先想到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當中的那個陰險狡詐,充滿心機,總是不相信別人的奸臣,被稱作“亂世奸雄”的曹操,對於曹操,向來有很大的爭議,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有人奉為偶像,有人嗤之以鼻。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12
回覆列表
  • 1 # 天下途觀

    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曹操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建安風骨的開創者,對中國詩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曹操著名的詩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等。

    曹操畫像

    曹操的詩歌大都是以樂府詩體為創作體裁,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曹操的詩歌中,大多以短句子為主,有很好的韻律,並且,曹操擅於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在他的詩歌中運用了大量的寫實主義,將百姓的疾苦很好的反映到了詩句之中,所以,在讀曹操的作品時,一方面能體現出東漢末年的社會動態,又可以透過曹操的詩句表現出他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

    曹操還是名出色的軍事家,曹操的兵法深得後人的推崇。曹操在軍事上,熟讀兵法,並且在他人的軍事著作上又提出自己的觀點,結合現實總結出帶兵之法。歷史上,有一起官渡之戰,說的就是曹操,曹操當時與袁紹對峙,曹操的兵力單薄,相反,袁紹的軍隊龐大。並且,曹操佔據了不利的位置,曹操根據地形地勢和將士們商量找到了攻擊的方法,曹操很聰明,他擅於把握人的心理動機和狀態,進行作戰。在這場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獲得了勝利。

    曹操還是著名的政治家,曹操在治理國家政治上很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他善於發現人才,並且都能很好的進行提拔重用,在經濟方面,曹操在北方大興水利工程,使北方的農田都得到了很好的灌溉,增加了糧食收入,保障了國庫的充盈。

    曹操特點

    說起曹操,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說曹操是一代梟雄,有人說曹操是一代奸詐之臣。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並且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留下了詩歌作品至今依然被人傳唱。

    電影《赤壁》曹操扮演者

    曹操無疑是一位全才,他在軍事上運籌帷幄,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他在政治上也大有作為,期間,曹操在北方大興水利,保障了農業的生產,以及實行屯田制,鞏固了國家政權,為國家的安定做了保障。曹操還是一位伯樂,他愛才,並且善於發現人的閃光點,不介意他人的出身就能實現個人的才華施展,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曹操在東漢末年就是一位很好的伯樂。

    曹操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人,當年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被董卓到處緝拿,恰好當時擔任官吏一職的陳宮抓捕了曹操。陳宮被曹操的才能所折服,便決定拋棄一切跟隨曹操,倆人無處可去之時,曹操想到了投奔伯父呂伯奢,呂伯奢知道曹操的現狀,仍接待了曹操,並讓家人殺豬款待曹操。曹操誤以為呂家人要抓他懸賞,於是錯殺了呂伯奢一家,後來擔心呂伯奢報復自己,便也殺了呂伯奢。

    曹操是一位貪圖美色之人,在宛城一戰中,因為自己搶了張繡的嬸母,而北張繡報復。後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都戰死在這場戰役中。

    曹操人物分析

    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這個無法蓋棺定論。後人知道曹操的事蹟,都是從各種資料和書籍中來的,對曹操的評價也並不是客觀和正確的,所以,對於人好還是人壞這個概念,不能一錘定音。

    曹操畫像

    在《三國志》中,說曹操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的“熊”就在於曹操在軍事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曹操小時候就很喜歡兵法之類的書籍,等到曹操稍大時,父親發掘了曹操的才能,便對曹操進行提拔,讓有機會帶兵打仗,在戰場中,培養自己的帶兵技巧;後來,曹操深得東漢皇帝的信任,給予了曹操很高的權力,曹操便開啟了征戰之旅,曹操不僅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還大量的召集天下有才之士進行重用。曹操在軍事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並且率領軍隊獲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這與他的幕僚是分不開的,曹操的手下都驍勇善戰,在軍事部署上有很高的天分,所以,一群英雄匯聚在了一起,必定會有很大的作為;曹操的“雄”還表現在曹操深得百姓的疾苦,雖然曹操家境優渥,但是曹操卻深知百姓的水深火熱,所以在曹操的很多作品之中,都是以婦女應底層人民艱難生活為主要基調,曹操以身作則,不穿華服,並且提倡從簡的生活作風。這些都可以表現出曹操的雄。

    曹操的奸在於,曹操有很大的野心,曹操脅天子,想要自己當皇帝一說。曹操戎馬一生,立下了赫赫戰功,加上曹操在政治治國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有些功高蓋主的意味;曹操還是位瑕疵必報的人,報復心理較強。除此之外,在他誤殺呂伯奢一家後,害怕呂伯奢知道後對他報復,於是他又殺了呂伯奢,足以看見曹操是位心狠手辣的人。

  • 2 # 求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在書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絕倫,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漢末章草五大家之一。  

    三國演義中將曹操描寫為一個漢朝的篡逆者,其實並不公平。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爭權,朝野上下烏煙瘴氣。步入建安年代,東漢朝廷早已無可救藥。對此,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中評論道:“建安之初,四海蕩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董卓擅行廢立,劉焉自造龍袍,淮南袁術稱帝刻璽、袁紹欲私立新帝的亂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對朝廷的尊敬。

    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在政治上的功績亦是不凡的。

    在選拔人才方面: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曹操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史書評價:陳壽《三國志》:“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魏書》:“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 3 # 張景略

    從前看《三國演義》潛移默化了很多對曹操的很多負面看法。比如奸詐狡猾,忘恩負義,更有《三國演義》上一句“寧叫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而似乎板上釘釘了。

    但一個事實是,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輕鬆得來的。

    尤其是在東漢末年這一水深火熱的環境中,普通人能否生存下來都是未知數,更何況是建立一番事業。王陽明說過一句話,古往今來做出一番事業的人,都有一種真摯的精神在。必定是心中有所追尋有所期望,所以才會一生戎馬,而百折不撓。

    平心而論,能在史書上留名的人,無論智識或武力或為人處世基本都會比同時代普通人的平均水準高出一大截,更何況是在如此腐朽而黑暗的朝代末年能建立一番功業的,因此我們現在談論古人的時候“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錢穆《國史大綱》)。

    我在孫權那個回答裡,講過我對三國幾位君主的感情:“我是喜歡曹操的,敬服劉備而畏懼司馬懿”。

    現在在這裡大概講一下前半句話的由來,之前寫過一篇《魏武故事》,古文大家都沒耐心看,這裡大概解釋下:

    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

    用現在的話來說,曹操的兒子曹昂戰死後,丁夫人哭哭啼啼不停的怪曹操,“你看看你,把我兒子都害死了,一點兒都不想念!”曹操一開始還能忍著,想著自己也確實不好嘛,兒子都死了。被說得多了就煩了,乾脆遣送她回家了。

    過了段日子,心裡估計又有些後悔,自己親自到孃家來接她。丁夫人正織布著呢。僕人們告訴她曹公到了!丁夫人不動。

    曹操站在她背後看了一會,輕輕拍了拍她的背說:“跟我一塊回家吧?”

    丁夫人沒有回頭。

    太祖走到門外,又喊了一句:“真不跟我回去了?”

    丁夫人還是沒動靜。

    曹操感嘆了一句:“真分了啊!”

    曹操對敵人“奸詐狠辣”,對自己媳婦兒倒是好話說盡,溫柔到底。這可跟一些在外面吆五喝六,在家裡打罵自家媳婦的男人強多了。他後來還特意叮囑讓丁夫人改嫁,不過也沒人敢娶。

    至於曹操臨死前囑咐的“分香賣履”,還特意關照銅雀臺上的女伶們的辛苦生活。蘇東坡認為這失了一代梟雄的威風,臨死前想的事情還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我倒以為恰恰相反,這才是曹操身上一些真正的閃光點,不做虛無模糊的完美梟雄,只願做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劉備一輩子政治正確,臨老玩了一把兄弟情仇,聯營七百里施壓於吳國,甚至早年也是氣血方盛,怒鞭督郵(他對人民仁愛,對朋友義氣)。

    張良晚期焚香學道,不問朝堂事,年輕時卻也聚集起眾多豪強,親自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

    曹操為官之初,造五色棒,鞭撻豪強,後來得罪權貴,只能避禍辭官。

    他們都是人傑,我有時忍不住想,如果他們凡事都隱忍低調,完全冷漠的向自己的終極目標進發(司馬懿、王莽),肯定成功的機會會大很多,然而,正是他們那些血性之舉,才真正讓人感到英雄的血肉,雄傑真實的人性。

    也才更值得讓我們欽佩。

    在當時人人都說假話謀取官位的時候,他是少有的敢講真話的人。

    在早期他真的是大漢孤忠,初當官時,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夡,莫敢犯者。”

    然因得罪權貴,棄官去職。

    年少的理想熱血受到了現實無情的打擊“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屯潁川,馥在鄴。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觽已合,諸君何疑?……”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早年各路勢力會盟,商議剷除董卓,談了半天每一個人動,都是光說不練,怕損失自己的兵將。曹操急了,對他們喊了一大通沒人聽:玩手機的玩手機,摳指甲的摳指甲,轉佛珠的轉佛珠,諞閒傳的諞閒傳,氣得曹操憤而離營,決定自己帶兵前進。

    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有自己內心的信仰併為之而奮鬥的熱血青年。可是現實總是殘酷。

    後來他逐漸成熟,然而心中的英雄夢依然沒有破滅,他是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濟蒼生之志的。他敢作敢當敢說真話,為人詬病詆譭而代以諸般“大笑”。

    曹操的幾則小事也讓人感到他的可愛。比如:

    “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譚,斬之。操作鼓吹,自稱萬歲,於馬上舞。”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個逗比兒,仗打贏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而彼時的皇叔早在曹操和袁紹合夥偷新娘子的時候就已經極為成熟了。

    袁暐獻帝春秋曰: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閒,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

    這則故事的場面則有些無厘頭了。

    呂布一個下屬逮住了曹操,大聲喝問:“嗨!你小子知不知道曹阿瞞往哪兒跑了?”曹操一想,有戲,於是縮著頭對他說:“報告!就前面那個騎著黃馬的人就是曹操了。”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曹操寫的《讓縣自鳴本志令》: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他本來最高的願想也只是做大漢朝的將軍,臨死之前有墓碑上能刻上“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心裡已經很滿足了。

    曹操任濟南國相時,下屬官吏多趨附權貴,貪贓枉法。曹操奏請撤免八個縣官,下令搗毀六百多所祠廟,嚴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當時的權貴近臣。於是託病辭官還鄉,年方三十來歲。

    而後築精舍,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他懷著讀書人最樸素的理想與願望,如孔子所言:如果世道還算清明,就努力做官為人民造福,如果世道汙濁,就掛冠而去,等待清明時代的到來。

    他講實話“設施天下無辜,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他還告訴我們,他不是想當皇帝,他之所以不肯丟掉兵權,是因為真的退隱以後,肯定會有人害自己,把話都講到這份上了。

    呂思勉評述曹操時講:“魏武帝的已亥令。還有可注意的兩端:

    其(一)是他怕兵多意盛,不敢多招兵,這正和後世的軍閥務求擴充軍隊,以增長自己權力的相反分裂時代的爭鬥,其禍源都是如此造成的。

    其(二)他老老實實說:我現在不能離開兵權,怕因此而受禍,不得不為子孫之計。又老老實實承認:想使三個兒子受封。以為外援。這是歷來的英雄,從沒有如此坦白的。天下惟心地光明的人,說話能夠坦白。遮遮掩掩,修飾得自己一無弊病的人,他的話就不可盡信了‘現代的大人物,做自傳的多了,我們正該用這種眼光去判別他。

    《三國志。郭嘉傳》說:嘉死之後、魏武帝去弔喪,異常哀痛,對荀飲等說:"你們諸位的年紀,都和我差不多。只有郭奉孝最小。我想天下平定之後,把事情交託給他,想不到他中年就死了。這是命呀!。

    可見得他的本意,在於功成身退,後來不得抽身,實非初意。至於說他想做皇帝。或者想他的兒子做皇帝,那更是子虛烏有之談了。

    人生在世,除掉極庸碌之輩,總有一個志願。志願而做到,就是成功,就是快樂。志願而做不到,看似失敗,然而自己的心力,業經盡了,也覺得無所愧作,這也是快樂。志願是各人不同的,似乎很難比較。然而其人物念大,則其志願愈大,其志願意大,則其為人的成分愈多,而自為的成分愈少,則是一定不移的。哪有蓋世英雄,他的志願。只為自己為子孫的道理?說這種話的人,正見得他自已是個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鴻鴿之志了。”

    ——摘自知乎使用者,江寒園

  • 4 # 南宮葭月

    對於曹操先不說好壞,但絕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三國時期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他的影響都是最大的。政治上用人不拘一格,重用寒士,抑制豪門士族,開創屯田制。尤其是用人上,我認為為隋開創科舉制提供了借鑑(個人想法)。我們知道曹操過世以後,曹丕採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才得到了士族的支援,從而登上了地位,由此吧曹操的努力化為了飛灰。曹操不能登上帝位很大原因就是得不到士族的支援,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謀士荀彧,最終兩個人分道揚鑣。曹操這個人很奇怪,他的確有想當皇帝的野心,但是不肯妥協,這一點我認為是比孫劉要高的。曹操的謀劃雖然被搞沒了,但是我覺得他重用寒士為南北朝那些登上大雅之堂的草根開了先河。還有一點就是曹操奠定的魏國版圖為後來司馬氏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這份基礎不是曹丕或者曹操以後任何一個人打下的。可惜的是曹氏沒守好江山,奪權的司馬氏窩窩囊囊。在文學上的影響就更不必說了,魏晉三曹那是沒人比得過。曹操本人詩歌俱佳,書法被品為妙品。軍事上,我們可能總認為曹操在吃敗仗,但是曹操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少見的,更有《孟德新書》等兵書著作。曹操本人也是一個很有趣兒的人,比如後世的分香賣履就是說他。蘇東坡也嘲笑他身為一個大人物,臨死了還搞些婆婆媽媽的事,這也說明他跟我們其實一樣的有血有肉。當然曹操的缺點簡直跟他的優點一樣多,至於喜歡他也罷,討厭他也好,總之已經作古。從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他就好,沒必要別人喜歡你就喜歡,別人討厭你就討厭,只要你認為對的,正確的,那都是沒問題。

    最後再提一下,我們這裡叫姥爺姥姥的稱呼:魏爺、魏婆。這個稱呼就是曹操的女兒曹節讓她的兒女這樣稱呼曹操,以此來紀念自己的父親,久而久之人們感念山陽公和山陽公夫人的恩德,都稱外公為魏公或魏爺。

    曹節也算得上歷史上少有的女子了。沒有她,恐怕獻帝真的難以保全。

  • 5 # 手機使用者6084820504

    曹操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大漢朝邊關內遷胡人百戶都要上報朝廷批准,可是曹操北擊烏桓,不就地進行安撫安置,居然內遷五胡數十萬戶於陝西、山西一帶的中原地區(曹操對徐州、雍城、彭城等等許多地方的軍民可沒這麼好,而是幾萬、幾十萬的屠殺,曹操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殘忍嗜殺的十大屠夫之一)理由是加以控制,其結果大家都知道其後百餘年間是巨大的災難。

    有人說,五胡亂華是司馬晉八王之亂引起的,這話不錯,但我要問你,漢朝也有七國之亂,明朝也有藩王內亂,為什麼沒有引發胡人之亂?你曹操將胡人遷至漢人的核心區域,又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帶,如果政權發生內亂或是朝廷軍事力量衰退,誰來控制這些胡人?魏晉都是得國不正,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就是這個原因。有人說,如果魏不篡漢,也就不會有晉,仍實行大漢軍政體制,鐵血大漢的存在,五胡亂華也不會發生,是很有道理的。

    內遷胡人對國家安全來說,是非常危險之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難道你曹操不知道?),當然能把狼馴化成狗(前提是天下能保持百年以上的太平),那你曹操可以青史留名。可是緊接著曹操野心膨脹,曹操竟然不顧天下安危,在政治上又鋌而走險,重走王莽、董卓權臣篡位的老路,日後證明這是對國家、對大漢民族,以及曹氏家族來說都是一場災難深重的歷史浩劫,其實荀彧反對曹操稱王篡權,不僅是為大漢、為天下蒼生,也是為了曹操著想,是三贏之策,荀彧不愧為三國的謀略大師,但曹操野心膨脹,根本聽不進去,逼死不忘初心、忠誠使命的荀彧而重用助紂為虐的奸佞小人司馬懿,為曹丕篡漢掃清了全部障礙,(曹操一方面製造內亂,另一方面在這種內部極其不穩定的大環境下,大量地內遷胡人於漢人居住的核心區域,這不是引狼入室,養虎遺患是什麼?)果不其然,曹操篡權與王莽、董卓一樣,引發朝野紛爭(大漢存在了幾百年,必定會遭到大量的忠志之士反對),天下大亂,國家分裂為三國,更嚴重的是,曹魏統治的正統性受到嚴重質疑,為後面司馬氏篡魏提供了藉口,落下了口實(所謂天下能者居之)。魏晉南北朝400年間,竟然先後出現了30多個王朝,歷史進入最黑暗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內亂不斷,民不聊生,漢人人口銳減,都是因為權臣效仿曹操(大漢皇帝弱小,被權臣篡權)。曹操的引狼入室,成了養虎遺患,幾十年後曹魏的權臣司馬氏後代(司馬晉皇帝弱小,又被權臣纂權)終於釀成了五胡亂華(胡人打出光復漢室的旗號反晉),這也是權臣篡位後的必然結果。有人說,曹操此舉雖然導致了五胡亂華,但是卻促進了民族融合,可是北方漢人幾乎被胡人屠殺殆盡,有這麼融合的?無恥至極,這完全是漢奸言論。(歷史知識拓展, 漢光武帝劉秀曾內遷南匈奴,為什麼後世沒有人罵,相反得到肯定,就是因為劉秀奠定了穩定的政治基礎,天下太平二百年,有足夠的時間馴化狼,這些胡人也完全被漢化,沒有引起社會的巨烈動盪,這才是成功案例)。

    把五胡亂華的主要責任推給司馬氏是站不住腳的,曹操不引狼入室,八王再亂也是內亂,正是因為中原腹地有了這麼多的胡人,才會有胡人趁機作亂,與漢人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而大量屠殺漢人的情況發生(胡人的兇殘令人震驚,北方漢人幾乎被屠殺殆盡),漢人成了他們的兩腳羊而慘遭屠殺是內遷胡人的必然結果(在此懷念民族英雄冉閔。劉裕在南方建立南朝,南方漢人得以倖免)。曹瞞明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仍要內遷胡人,難道不是養虎遺患?

    引狼入室的曹操就是這場大災禍大浩劫最重要的製造者,曹操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千古罪人鐵板釘釘,誰都洗白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電子廠上班的結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