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所以說什麼“顏體”,本身就是個坑,顏真卿一生現存刻石與墨跡帖七八十種,如何以“顏體”二字概括啊?即使說“顏體”是楷書,可是顏真卿楷書刻石也有幾十種,如何概括呢?

    所以顏體一說,過於簡單了。同理,歐體,柳體什麼趙體,也無法表達清楚他們的書法貢獻。

  • 2 # 靜心書法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既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於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牆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十年工力百般錘鍊、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三神人化的境界。“顏體”終於在書壇巍然屹立。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筐媚書風

    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於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末在此以前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傳世之作鮮見。如天寶元年寫<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孽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頸真卿在書學方面已有相當的修養,這在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封.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所悟對答如流,使張旭深以為然。他志向高遠,期在“齊於古人”。張旭也因此願意再授筆法。

    ◆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後,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於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從天寶五年以後的五年(或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照指引,刻苦再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後,顏真卿書碑紊多.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的聲誓: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顏真卿投身於金戈鐵馬與叛軍作戰之中,無暇顧及筆硯藝事。此可為顏氏書法歷練的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時期,雖然各碑面目或有差異。

    總體上說,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從《多寶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顏真卿所追求的是電筆上沉著、雄毅,以健力立骨體.敷以較厚之肉彩;結體上整密、端莊、深穩,由瘦長型變為方正形:在布白上減少字間行間的空自面趨茂密:這一階段,顏真卿追零“雄”中有“媚”的境界:“點畫皆有筋骨”,“點畫淨媚”,“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專門攻習真書、草書,雖有隸書、篆書之作,並不多。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礴

    ◆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盪,以及其後接二連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書生—鬥士—統帥,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頻繁轉換,人生體驗更多,藝術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於書”,將前期的“顏體”反覆錘鍊,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備,終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強廠腕力,中鋒執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採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出一波三折的節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從結體上說,方正端莊,穩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像篆隸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

    在布白上,字間櫛比,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不以疏宕取秀逸。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貌:前者側,後者正;前者妍,後者壯;前者雅,後者宜;前者瘦,後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後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後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第3境界】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真卿晚年也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並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線上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至此境界,其書如老卉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生機盎然。

    顏真卿開拓了書藝的嶄新的話恢宏境界: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鬥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創立一代新書體,顏真卿是先覺者。他是唐代社稷之臣,又是書藝世家的後裔,對於書法的演變.無不矚目關注。韓愈曾譏“羲之俗書趨姿媚”者,其片面處是未能正確評價王書,而其本意則在於從自己時代出發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審美觀。因此杜詩、韓文、顏書,無不以新的時代為背景自立風貌。·逮顏魯公出,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陶鑄永珍,隱括眾長,與少陵之詩、昌黎之文,皆同為能起八代之衰者,於是始卓然或為唐代之書”(《書林藻鑑》)。顏書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莊、闊大、豪放,重氣勢、魄力、雄風,都可以從唐代社會中找到時代的折光投影:顏真卿造就了在書法中的盛唐之音,這便是顏書的恢宏境界。

  • 3 # 書法有云

    關於提問者的問題“通常所見顏體,都是真書,顏真卿的草書隸書等,算顏體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算顏體了。書法中有兩個術語,經常有學習書法的朋友們混餚它們。那就是字型和書體的區別。

    圖片: 顏真卿 《麻姑山仙壇記》

    字型

    所謂字型,簡單來講就是流傳至今的篆隸楷行草五種,它主要是透過字型的不同而進行區分的。其中每一種字型按照其發展的時間早晚或者本身所具體的一些比較明顯得特徵再進一步細分而出。

    比如:從書法學的角度上來講,篆書可以分為大篆和小篆,我們將秦代之前的所有文字統稱為大篆,而將秦代的官文稱為小篆;隸書又可以分為古隸、漢隸和今隸等;草書可以分為章草、今草等;楷書分為魏碑和唐楷等;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等。

    圖片:鄧石如篆書《朱熹四齋銘》

    書體

    所謂書體,則是指具有個人風格且有自成一體的書家所書。書體強調個人風格有明顯區別其他人且其書寫可以自成系統。書體不僅限某一種字型,重點在於個人風格方面。

    顏體風格

    顏體以其雄強、渾厚特點著稱,顏體書法其筆法傳承自王羲之,其點畫則取法篆籀筆意,將兩者進行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特別在榜書(大字)方面,自從顏體出現以來,後代基本所有的大字書寫都或多或少蘊含著顏體特點。

    圖片:顏真卿《大唐中興頌》

    總而言之

    書體就是特指某個人的所書,跟其所書寫的字型無關,可以這樣說,只要是得到大眾認可的書家且其書寫自成系統,只要其所書寫的都是以某體稱之。

  • 4 # 曾慶鵬同學

    書體和書法家風格

    漢字有真草隸篆行五體,我們可以稱為字型。

    但是不同字型中還可以細分,比如

    篆書中可以分為鐵線篆,玉箸篆,倒薤篆等

    隸書中可以分為古隸,漢隸(八分)等

    草書中可以分為章草,今草等

    楷書中可以分為魏碑,唐楷等

    這樣細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書體。

    那麼唐楷這種書體下面,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即是指四位著名的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雖然同樣是寫唐楷,由於由他們天才性的創造,形成了強烈的書法風格,併為世人所推崇,將其所書寫的楷書,尊稱為歐體,顏體,柳體和趙體

    所以,從理論上講,只要在某種書體範圍內,如果某書法家在法度之內,寫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併為世人所稱道,是可以稱為某體的。

    請注意,這個條件非常嚴格,而且必須同時具備:

    1,在法度之內

    2,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3,後世人稱道和效法者眾多

    所以總結一下:

    字型的範圍最大,某一種字型中可以細分為書體,某一種書體中又可以細分為具有書法家個人風格的書風。

    好了,回到問題本身:通常所見顏體,都是真書,顏真卿的草書隸書等,算顏體嗎?

    先說隸書,查顏真卿主要作品目錄,沒有留傳在世的隸書作品。

    這裡設想一下:作為一代大家顏真卿,在世時或許曾寫過隸書作品,只是沒有留傳下來,也就沒有後人繼承,也就是說,顏真卿沒有可被稱為“顏體”的隸書作品存世

    再說行書,顏真卿的行書有強烈個人風格併為世人所稱道和效法嗎?有的,顏真卿行草書水平很高,代表作《祭侄文稿》《爭座位帖》等很多,其中《祭侄文稿》更是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但顏真卿行書被稱為“顏體”了嗎?

    是的,因為“顏體”在一般人心目中指的是顏體楷書,為了進行區分,所以顏真卿行書被稱為“顏體行書”。相對應的書風還有:二王行書,米芾行書,懷素草書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松怒殺20人,是嫉惡如仇還是心理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