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完了。回到正題,什麼是學者?我只說點自己的看法。
先說說國外的學者怎麼樣吧?狹義學者,又叫知識分子,最根本的是堅守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這包括疑問、批判、求真、思辨、關懷、擔當,如果我們較真的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真理的話,那麼知識分子應該是離真理最近的人,他們的領域無禁忌,他們只服從良知、科學與信仰,有知識與技術未必叫學者,學者是有靈魂的人。我們不好說他們能幹什麼,但是我卻很明確的告訴你,他們不幹什麼:他們不屈從政治、金錢、愚昧盲從和暴力。是的,有人會說這種學者在世界上,少之又少。
所以我也相信,“學者”是人類臆想出來的形象,就如同中國的聖人,僅僅代表人類渴望真理、公正、救世主的一種心態,可笑的是,那些掌握技術的人,恰好利用了這種心態,巧妙的扮演成了知識分子。
想在權力世界外,開闢真理世界,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等待他們的是審判所、絞刑架、柴火堆,還有地下囚牢。
再來說說國內的學者吧,中國最早掌握知識的一個群體叫“巫覡”,掌握天文、曆法、地理、文字、原始信仰,天生就是陪王伴駕。後來隨著知識技術的下移,“士”才從學在王官到學在四野,“士”的主體品格才日漸形成,這就是所謂的“志於道”,士人聞道可死,試圖踐行一套超脫於王權的道統價值觀,天人君子,德格於天,這套士人價值觀影響了中國曆代知識階層,但是事實上依然與王權政治糾纏不清,四海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英雄皆入我彀,真正獨立計程車人君子品格是很難做到的,當然,說一套和做一套是兩回事。
應該說中國傳統主流知識階層並不具備學者含義。首先,他們做不到真正的獨立,其次,言文都有禁忌。沒有了思想自由,就不存在學者意義。當然不能否認中國知識階層的天道良知、德性修為、社稷擔當與家國情懷,中國知識階層的這種入世訴求,是建立在他要知道天子門庭朝哪開的基礎上,想做天子門生,肯定不是讓你來另搭爐灶的。不樂意就去隱居好了,反而是這群另類的遺世而獨立的隱士們,更像是“學者”。
中國硬邦邦的歷史,超碼告訴我們一句話:在中國,知識與真理恰恰不是最重要的。論資排輩,學者無非就是個“老九”,王者就是真理,知識階層想另尋真理和公正,不可能。
所以即便現在所謂的中國學者也是戰戰兢兢顫顫巍巍的。
現在你該知道學者是什麼了吧。
囉嗦完了。回到正題,什麼是學者?我只說點自己的看法。
先說說國外的學者怎麼樣吧?狹義學者,又叫知識分子,最根本的是堅守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這包括疑問、批判、求真、思辨、關懷、擔當,如果我們較真的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真理的話,那麼知識分子應該是離真理最近的人,他們的領域無禁忌,他們只服從良知、科學與信仰,有知識與技術未必叫學者,學者是有靈魂的人。我們不好說他們能幹什麼,但是我卻很明確的告訴你,他們不幹什麼:他們不屈從政治、金錢、愚昧盲從和暴力。是的,有人會說這種學者在世界上,少之又少。
所以我也相信,“學者”是人類臆想出來的形象,就如同中國的聖人,僅僅代表人類渴望真理、公正、救世主的一種心態,可笑的是,那些掌握技術的人,恰好利用了這種心態,巧妙的扮演成了知識分子。
想在權力世界外,開闢真理世界,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等待他們的是審判所、絞刑架、柴火堆,還有地下囚牢。
再來說說國內的學者吧,中國最早掌握知識的一個群體叫“巫覡”,掌握天文、曆法、地理、文字、原始信仰,天生就是陪王伴駕。後來隨著知識技術的下移,“士”才從學在王官到學在四野,“士”的主體品格才日漸形成,這就是所謂的“志於道”,士人聞道可死,試圖踐行一套超脫於王權的道統價值觀,天人君子,德格於天,這套士人價值觀影響了中國曆代知識階層,但是事實上依然與王權政治糾纏不清,四海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英雄皆入我彀,真正獨立計程車人君子品格是很難做到的,當然,說一套和做一套是兩回事。
應該說中國傳統主流知識階層並不具備學者含義。首先,他們做不到真正的獨立,其次,言文都有禁忌。沒有了思想自由,就不存在學者意義。當然不能否認中國知識階層的天道良知、德性修為、社稷擔當與家國情懷,中國知識階層的這種入世訴求,是建立在他要知道天子門庭朝哪開的基礎上,想做天子門生,肯定不是讓你來另搭爐灶的。不樂意就去隱居好了,反而是這群另類的遺世而獨立的隱士們,更像是“學者”。
中國硬邦邦的歷史,超碼告訴我們一句話:在中國,知識與真理恰恰不是最重要的。論資排輩,學者無非就是個“老九”,王者就是真理,知識階層想另尋真理和公正,不可能。
所以即便現在所謂的中國學者也是戰戰兢兢顫顫巍巍的。
現在你該知道學者是什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