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寸憂傷
-
2 # 宏灃學苑
孩子犯錯誤也分很多種情況,大部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並且這種獨自的想法來源於家庭生活過程中孩子所看到所聽到的,例如說爸爸媽媽說帶孩子出去吃蛋糕,但是沒有帶著去,孩子就會獨自生悶氣,或者因為家長的說話不算話,他們也會撒謊,這些都是造成孩子犯錯誤的根結,這時候一味地批評教育不一定見效,孩子畢竟還小不能明白大人的道理,這時候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我建議父母做好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嚴厲與包容的角色,分別去跟孩子溝通,如果發現自身問題造成孩子犯錯一定要要給孩子道歉,反之要透過教育和包容去跟孩子溝通。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作為父母也許沒有高深的文化水平,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你們教育孩子失敗的藉口,教育孩子就是言傳身教,作為父母肯定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個時候在孩子面前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
3 # 2019小二談育兒
7歲的小孩,還欠缺事物好辨別能力,自我約束及管控能力還不強,在日常生活中犯錯誤再所難免,面對這一情況,父母要加以重視,加強正確引導注重教育,使其在成長路上再犯錯誤。
一、7歲孩子犯錯誤的特點。
(1)、由於缺乏對事物好壞的辨別能力,以及缺乏對錯誤危害性的認知,7歲小孩難免會犯錯誤。
(2)、7歲小孩由於身心仍未趨於成熟,所犯過的錯誤在父母教育引導下,沒能達到入心入腦的教育成效,犯同一錯誤的可能性或許經常出現。
(3)、7歲的小孩,犯錯誤了面對父母的教育,並不像成年人那樣進行反思錯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查自糾,面對父母的教育一味的只是用哭來應對。
二、這是孩子身心發育程度的表現。
7歲的小孩,即使他/她犯錯了,面對父母的糾正教育,更多的表現在於“哭”上,即使在父母對其進行了糾正教育後,問及以後還再犯否?語言上雖然應付著說:“會改了”、“不犯了”、“不敢了”、“聽話了”等,但我認為這只是小孩嘴上的說詞,結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教育認知水平還未達到入心入腦成效,以後還會再犯同一錯誤,這其實是孩子身心發育程度的表現。
三、意見及建議。
(1)、這個年齡段的小孩犯錯後,教育方式方法上切記“打罵罰”,因為對其進行“打罵罰”,他/她只會哭,面對父母的“打罵罰”教育,其不會說自己為什麼會犯錯,犯錯後該怎麼改,他/她身心發育還未意識到這一程度,只會用哭來面對。
(2)、建議用榜樣教育方式方法,用平和語氣進行交流,向小孩說××做的多好,你要多向人家學習,透過這樣引導讓小孩以好的為榜樣,注意學習人家好的東西,自然的意識到自己犯錯誤的不對,有了對比有了榜樣學習,才會有效促使其自覺去改正,比“打罵罰”所取得的教育成效要佳。
(3)、嘗試用轉移注意力教育,小孩犯錯誤後肯定害怕父母責怪以及害怕父母對其“打罵罰”,父母若真的對其進行“打罵罰”,小孩也只會用哭應對你越打越罵越罰其越哭得厲害,根本開展不了教育工作。建議,此時父母可以先轉移小孩的注意力,讓小孩心思不集中在所犯錯誤的事情上,父母此時切勿對小孩進行“打罵罰”,可以讓小孩幫助做其他家務等事情,讓小孩分散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再找到適當的教育切入時機對其進行教育,既避免了“打罵罰”,又緩解了小孩緊張害怕的心理壓力,或許教育成效會更好。
-
4 # 一個教體育的高老師
七歲孩子,由於心智還沒有成熟,有時候自己犯錯誤了,,完全沒有發現其錯誤所在。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家長要在孩子面前充分的去分析錯誤的原因,厲害關係,以及如何避免。儘量去引導孩子自己承認錯誤,在這過程中一定不要和孩子發脾氣,打罵孩子,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回覆列表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多,父母對孩子百般疼愛,孩子從小就享受著父母的溺愛,但有的時候孩子實在太調皮,和他講道理也聽不進去,無奈只能動手,但以打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真合適嗎?小孩子如果犯錯,父母應該怎麼教育,打孩子是正確的麼?
前段時間一個老鄉聊起他孩子小時候的事,說他兒子從小就不聽話,一到商場裡就要這要那兒,不給買就躺在地上耍賴,不起來,他憤憤不平地說:“光因為這件事,不知道打過他多少次”,我當時在想,既然是“不知道打過多少次”,說明孩子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孩子在這件事上一定吃了不少苦頭,在屈服和反抗間始終沒有找到出路。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活在父母的拳腳之下,只因為他們還未成年,不能奮起反抗。其實打罵來教育孩子的父母並沒有起到管教作用,也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家長的權威,因為權威是要建立在責任之上、理智之上。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會產生行為和性格上的偏差。
愛說謊
孩子因為害怕遭受體罰,自然求助“說謊”這一本能來試圖躲避被打。
傷害孩子自尊
親子關係原本的形態是強者保護弱者,但當父母用惡言、甚至拳頭來教訓孩子時,管教模式變成了強者擺佈弱者。面對父母的貶低、指責,孩子會感到很無助。在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甚至會選擇離家出走。
孩子會產生報復父母的想法
體罰和打罵孩子都顯示出父母對孩子的判斷力和控制力的不信任,孩子的情感會受到傷害,對父母和自己的關係感到徹底喪失信心。在憎恨和無助的雙重壓力下,孩子會漠視親情,對父母心生報復之念。
前蘇聯傑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生活制度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建議家長做好以下幾點:
管教之前先管好自己的情緒
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拿第一,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孩子,卻有不一樣的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自己。做父母的要時刻告誡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但他們的人生卻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主宰不了。
保留一份童心
多以孩子的眼光來打量孩子,來與孩子相處;少用父權母權的威嚴,而是用幽默、人格魅力來感染孩子,讓孩子願意開啟胸懷與父母交流,以此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比如,晚上臨睡前和孩子玩枕頭大戰,講腦筋急轉彎等。
結束語:打罵只是皮肉之痛,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相反,如果孩子犯了錯還知道找父母幫忙,那才是父母的智慧。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