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俗稱“吃苦課”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該校傳統的一部分。其實,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傳統,而這也成為其塑造身份標籤和價值認同的重要方式。當然,就事論事來說,輿論在評價此一“吃苦課”時,實則呈現出了兩種完全迥異的見解:有人贊其是“人生歷練的寶貴一課”,也有人質疑此舉純屬“為吃苦而吃苦”。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怎樣才是讓學生吃苦的“正確姿勢”,終究是個問題。
1
回覆列表
  • 1 # 顧丹

    “吃苦課”的本質應該就是體驗教育,所以,各個學校雖然形式不一樣,但都是有設定的,比如:

    一、學校軍訓。營造軍營的環境,假設軍人的身份,在部隊教官的帶領下培訓。其實這個過程與軍隊的實際訓練差距很大,但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的是平常看電視電影完全不一樣的收穫,由於身在其中,樹立起的團隊意識、責任擔當、自律約束等都是自然發生的,這樣的體驗可能當時是覺得苦,但這種感覺是會成為學生永遠難忘的記憶,有些時候甚至會是轉變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契機。

    二、社群服務。我記得有一個學校的暑期實踐是社群各項服務實踐,有一組學生選的專案是對社群留守老人的生活服務。完成這個專案時他們不僅是照顧了社群老人的起居,還對老人留守的背景進行調研,形成建議提交政府。這個體驗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拓寬視野,關注社會,提升思想境界。

    三、親子活動。父母與子女平常在家相處,大多難得說說心裡話,但在活動中,特定的氛圍和活動,觸發情感,開放心靈,平常不說的話,不表達的感情,都會一觸而發。每次看到父母與孩子在活動中相擁而泣,或表達感恩 ,或解開誤會,或達成共識,我都會覺得這是最美麗動人的畫面。

    總之,“吃苦課”也好,親子課也好,有讓體驗和感受的前提,才會有精神的樹立和培養,這不應該看作是與科學教育的差距,應該是過程和結果的關係。只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運用智慧而不是蠻幹的方法,都會有益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 2 # 老翟之路

    吃苦課和吃苦教育都是好的嘗試,都是值得我們去花費時間去探索的領域

    我個人認為吃苦課和吃苦教育,都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很具體的形容,另外一個是很抽象的事物。

    吃苦課:

    狹義的簡單來講就是讓學生,瞭解我們的一些勞動活動或事情的困難程度,然後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多是增強外在感受。

    吃苦教育:

    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告訴學生,應該要具備一種優秀的品質,從心理上來加深理解,多指內心的內在的。

    無論是吃苦課還是吃苦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生活其實很不簡單,吃苦是經常要發生的一件事情,要有堅持不懈的優秀品質,然後要在做最困難的環境中怎樣應對,首先就要具備能吃苦的品質。回想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上一輩或者再往前一輩,從革命到建國再到現在,我們這些前輩都是不斷的發揚壯大我們能吃苦的隊伍,這種奮鬥的精神是我們要不斷的延續和學習的。

    所以我認為吃苦課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吃苦教育也是必須要慢慢展開的,都是非常好的,使我們現在生活中所必備的一種優秀的素質,而我個人更看重我們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先理論再實踐,完了實踐之後再總結回到理論中好好的總結,最終在回到實踐。

    所以說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還是學校,各方都是希望在我們的個人成員中個人應該所具備這種吃苦精神,無論你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裡,或者是在學習中,我們都可以舉出例子來說,一定的精神來匹配這種吃苦精神,吃苦並不一定就是在極端的惡劣條件下,進行工作或者學習或生活,也有可能是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一種精神上的自我鼓舞和堅持不懈。所以我個人是很贊同吃苦克和吃苦教育,主要就看教育的方式和時間的手段是怎樣的了,因為初衷是好的,然後剩下的就是需要實踐來檢驗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的程度和最終的執行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7開不了機變成了白蘋果,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