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隱楓
-
2 # 坤鵬論
1.不能存款的原因分析
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單位都在要求寫年終總結了,而個人呢,也需要總結一下自己這一年有些什麼收穫。除了經驗、人脈、資源等方面,收入、存款也值得好好總結一下。如果發現一年下來,還是沒有存款,那就要好好分析下原因。
第一,不能存款,是因為收入太低了嗎?如果你收入比較低,比如只有三四千,而且還要自己租房子,各種費用除去,還要給父母一點,那麼確實剩不下多少錢了,但這並不能成為你一點錢都存不下的理由。收入高多存,收入低,也應該少存。而且,新的一年,應該給自己的職場擬定一個規劃,爭取升職加薪來改變這個現狀。
第二,收入高,還是不能存錢?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要想想,自己的收入都花到那裡去了。是雙11、雙12這類購物節上買買買了嗎?還是看著各類數碼產品控制不了自己的雙手,新款手機、筆記本、iphone X,你來者不拒,大量入手了?亦或者是跟小夥伴們頻繁聚餐,外出旅遊,支出太大?如果是這樣,那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消費行為了。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今年你將存款用來買房或者買車了,那麼,應該說這一年是收穫滿滿的一年,即使沒有存款,也是很滿意很高興的。
2.堅持記賬,控制不合理消費
很多人反應,自己當初剛上班時,收入比較低,所以攢不下錢,然而,後來工資都翻倍了,仍然存不下錢?就如同題主說的,根本就沒有存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種情況,反映的是大家沒有理財觀念。理財是一個很普通的字眼,不是大家想的投資、買股票等才算理財,管理好你的收入支出,這就是理財。比如說,你月收入4000,每月拿到這4000元,如何規劃相應的用途,比如1000元房租,200元交通,1000元生活費,500元用於買衣服……這就是理財規劃。但規劃是規劃,重在執行。其中非常好的一種方式就是學會記賬,現在可以用一些記賬類的APP,將你每天的消費情況如實記錄,你每天只需要花幾分鐘,就可以發現自己消費是否合理,一週下來,再次進行分析,當發現這個時間段消費超支了,那麼後面就要控制自己的消費。之後,每個月再根據記賬的情況進行分析,確保你的日常開支合理,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3.強制儲蓄,學會理財
當然,除了記賬的方式外,你還需要學會強制儲蓄,比如每個月用收入的20%來作為強制儲蓄,這樣,發工資後,先把必須儲蓄的錢存入指定賬戶,這樣,剩下的收入才是你可支配的收入。只有透過這種方式,到了年底,你才會有存款,否則大手大腳全都用掉了。最終受損的必然是你自己。當同齡的小夥伴都攢夠了首付款買房時,你身無分文存款,這時你再著急也沒用。所以,理財的觀念和行動必須都要跟上!
-
3 # 理財在路上
堅持記賬,分析收入支出,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記賬有一個好處,就是錢花在哪裡清楚明瞭,不會到最後錢好像都不知道花哪兒了。可以每月記賬,月末分析一下自己的花銷,看看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那些不必要的開支就可以減少。
必要的開支如房租,通訊費,生活費,房貸,車貸,這些是少不了的。而不必要的開支如一些娛樂消費,不必要的應酬。一些不起眼的消費,日積月累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現在市面上的記賬app很多,我自己用的是隨手記,很方便,每天晚上用幾分鐘就能記錄一天的消費。月末也是花幾分鐘看看都用在什麼地方,第二個月改進。
轉變儲蓄觀念,先儲蓄再消費以前我們的傳統觀念都是先消費,剩下的再存起來。其實可以反過來,每個月的收入先存下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再拿來消費。比如5000塊的工資,可以先存500,剩下的4500再消費。
很多專家做過實驗,一個人一個月少用百分之十其實對生活不會完成很大影響。如果覺得一下子從百分之十開始難度有點大,可以從百分之五開始,之後慢慢提高儲蓄比例。
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去計較存下金額的大小,就算是一個月能存下一百,一年也能存下1200百元。至少已經不是月光族了,最重要是養成儲蓄的習慣,積少成多。
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可以在網上做一個風險等級測試,如果是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可以把每個月存下的錢存銀行定期,或者定投長期純債基金。以前我剛開始理財的時候就是每個月發了工資先存一年期定期,一年下來就有十二張存單。
如果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可以每個月定投指數基金,長期堅持下來收益也還不錯。既養成了儲蓄的習慣,又能升值。如果單純定投指數基金覺得風險高,可以作一個組合。
例如一部分定投指數基金,一部分定投長期純債基金。這樣風險不會很高,收益也適中。比單純存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一些,不過風險也比存銀行定期存款高一些。
回覆列表
因為收支不能平衡嘛,對於普通的工薪族來講一一如果不想作月光族,就必須有計劃的支配工資,同時還必須發揚中華傳統美德一一勤簡節約,否則就會入不付出,甚至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