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叫《擁有的代價》,很好的回答了你的問題,爭取到了作者的授權,分享給你吧。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場景。
場景 1
超市大促銷,我們想去超市買些東西,假設我們沒有帶任何其他袋子之類的東西,也沒有開車,只能用兩隻手把東西拿回家,就算我們想帶回家的東西儘量多,我們能拿回家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因為我們的力量有限,拿的東西越多,我們就會越累,東西太多,我們就提不動了。
場景 2
朋友請客吃自助餐,很多人都會想要多吃一些東西,最好是能把本兒都給吃回來,但就算我們再想吃,我們能吃東西的量也是有限的,因為我們的胃容量有限。
這裡,我們可以把提東西的力量,吃東西的胃容量理解成我們擁有的資源,基於這部分資源,我們可以去得到超市的商品,自助餐的食物等等。
在以上場景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不能再多了,是因為東西把我們的資源耗盡了,並且給了我們很強烈的反饋。
第一個問題:我們擁有哪些資源?
除了前面提到的力氣、胃容量這樣的例子外,我們每個人,還擁有很多其他的資源,並且往往是極其有限的,比如:時間、財富、精力、注意力甚至情感。
隨著社會產能方式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我們之前沒有意識到資源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比如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創造無限的可能,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甚至說:這是一個連睡覺都覺得浪費的時代;比如注意力,正逐漸成為商業爭奪的焦點,甚至出現了國民注意力總和的概念。
第二個問題:資源消耗過多了,會發生什麼?
有人會說,我只是想趁價格便宜多買些東西,趁免費多吃點大餐,而且,要做到這些對我來說也並不難,沒有什麼不對啊。是的,只要你高興,都沒有問題,只是你可能會同時失去了一切其他的東西,比如,滿手東西的你,回家路上你看到了你一直想要買的限量版餐具套裝,可能就不能再買了;比如,吃撐了的你可能要和你的“減肥計劃”失約了。
幾乎所有資源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可以透過利用它們來換取其他東西,但最終能換回什麼東西給我們自己,全在於我們怎樣去利用它們。
第三個問題:我們的資源都是怎樣被消耗的?
我們擁有的每一件東西,無論有多普通,甚至都不需要是實物,都在大量消耗我們的資源。再舉兩個栗子,說明一下:
例一:你有一張小桌子,只是偶爾會拿出來放一下膝上型電腦,但好好的,你一直捨不得扔,覺得總還是有用的,於是它就被你一直放在你房間的一個角落裡。我們來看看它佔用了你哪些資源:1.放在房間裡,房間更凌亂,影響房間的整齊度,消耗了整齊度資源;2.每次你打掃房間的時候,都會去擦擦上面的灰塵之類的,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3.你有東西找不到的時候,可能又會去小桌子的上下翻一翻,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4.你的房間你打算放一個盆栽,桌子可能擋著了,你要去移動桌子,移動桌子你還要考慮之後放哪裡好一點,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5.如果你打算搬家,你可能需要先考慮這個桌子要不要搬,如果要搬,你可能還要考慮是不是要叫個車來拖一下,消耗了你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6.你家裡的小孩子,你要時刻提防著,擔心一不小心會撞到桌子的稜角上,消耗了你的注意力和孩子的安全資源;7.你會無數次地猶豫,這個桌子是不是該想辦法處理掉呢,不斷消耗你的精力。
例二:你每年會為自己買一些新衣服,但舊的衣服都還可以穿,你一直沒有扔掉,,平時都疊好放在你的衣櫃裡。我們來看看它們消耗了你哪些資源:1.找衣服穿的時候,可能都要去一大堆衣服裡去找,消耗了你的精力;2.收拾衣櫃的時候,你有很多衣服需要整理,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3.如果衣服太多了,衣櫃可能就放不下了,你需要思考另一個放衣服的地方,消耗精力,如果新買一個衣櫃或者箱子,又還要承擔新的東西帶來的資源消耗;4.如果你也覺得煩了,你要扔一些不怎麼穿的,你要去一堆衣服裡挑,哪些可以扔,哪些還可以再留一下,消耗時間和精力;5.等等等
栗子都好大一個個的,舉累了,休息一下,先不舉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終想表達的就是,每一樣東西,你都會因為單純地擁有它而付出代價,如果東西多了,你的資源消耗就會指數級地增加,你總是會覺得很忙,總是會覺得很累。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總是很忙,卻不知道在忙什麼,總是很忙,沒有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的原因。
整理一下自己的東西吧,沒用的就扔了,或者處理掉,也別再隨隨便便就把東西帶回家了,多留點時間和空間給你自己,去學習、去健身、去孝敬長輩,或者其他的什麼都好。這其實也體現了微簡很推崇的“如無必需,勿增實體”的思想,擁有的東西少,生活反而會更輕鬆、更自由、更精緻。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叫《擁有的代價》,很好的回答了你的問題,爭取到了作者的授權,分享給你吧。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場景。
場景 1
超市大促銷,我們想去超市買些東西,假設我們沒有帶任何其他袋子之類的東西,也沒有開車,只能用兩隻手把東西拿回家,就算我們想帶回家的東西儘量多,我們能拿回家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因為我們的力量有限,拿的東西越多,我們就會越累,東西太多,我們就提不動了。
場景 2
朋友請客吃自助餐,很多人都會想要多吃一些東西,最好是能把本兒都給吃回來,但就算我們再想吃,我們能吃東西的量也是有限的,因為我們的胃容量有限。
這裡,我們可以把提東西的力量,吃東西的胃容量理解成我們擁有的資源,基於這部分資源,我們可以去得到超市的商品,自助餐的食物等等。
在以上場景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不能再多了,是因為東西把我們的資源耗盡了,並且給了我們很強烈的反饋。
第一個問題:我們擁有哪些資源?
除了前面提到的力氣、胃容量這樣的例子外,我們每個人,還擁有很多其他的資源,並且往往是極其有限的,比如:時間、財富、精力、注意力甚至情感。
隨著社會產能方式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我們之前沒有意識到資源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比如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創造無限的可能,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甚至說:這是一個連睡覺都覺得浪費的時代;比如注意力,正逐漸成為商業爭奪的焦點,甚至出現了國民注意力總和的概念。
第二個問題:資源消耗過多了,會發生什麼?
有人會說,我只是想趁價格便宜多買些東西,趁免費多吃點大餐,而且,要做到這些對我來說也並不難,沒有什麼不對啊。是的,只要你高興,都沒有問題,只是你可能會同時失去了一切其他的東西,比如,滿手東西的你,回家路上你看到了你一直想要買的限量版餐具套裝,可能就不能再買了;比如,吃撐了的你可能要和你的“減肥計劃”失約了。
幾乎所有資源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可以透過利用它們來換取其他東西,但最終能換回什麼東西給我們自己,全在於我們怎樣去利用它們。
第三個問題:我們的資源都是怎樣被消耗的?
我們擁有的每一件東西,無論有多普通,甚至都不需要是實物,都在大量消耗我們的資源。再舉兩個栗子,說明一下:
例一:你有一張小桌子,只是偶爾會拿出來放一下膝上型電腦,但好好的,你一直捨不得扔,覺得總還是有用的,於是它就被你一直放在你房間的一個角落裡。我們來看看它佔用了你哪些資源:1.放在房間裡,房間更凌亂,影響房間的整齊度,消耗了整齊度資源;2.每次你打掃房間的時候,都會去擦擦上面的灰塵之類的,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3.你有東西找不到的時候,可能又會去小桌子的上下翻一翻,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4.你的房間你打算放一個盆栽,桌子可能擋著了,你要去移動桌子,移動桌子你還要考慮之後放哪裡好一點,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5.如果你打算搬家,你可能需要先考慮這個桌子要不要搬,如果要搬,你可能還要考慮是不是要叫個車來拖一下,消耗了你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6.你家裡的小孩子,你要時刻提防著,擔心一不小心會撞到桌子的稜角上,消耗了你的注意力和孩子的安全資源;7.你會無數次地猶豫,這個桌子是不是該想辦法處理掉呢,不斷消耗你的精力。
例二:你每年會為自己買一些新衣服,但舊的衣服都還可以穿,你一直沒有扔掉,,平時都疊好放在你的衣櫃裡。我們來看看它們消耗了你哪些資源:1.找衣服穿的時候,可能都要去一大堆衣服裡去找,消耗了你的精力;2.收拾衣櫃的時候,你有很多衣服需要整理,消耗了你的時間和精力;3.如果衣服太多了,衣櫃可能就放不下了,你需要思考另一個放衣服的地方,消耗精力,如果新買一個衣櫃或者箱子,又還要承擔新的東西帶來的資源消耗;4.如果你也覺得煩了,你要扔一些不怎麼穿的,你要去一堆衣服裡挑,哪些可以扔,哪些還可以再留一下,消耗時間和精力;5.等等等
栗子都好大一個個的,舉累了,休息一下,先不舉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終想表達的就是,每一樣東西,你都會因為單純地擁有它而付出代價,如果東西多了,你的資源消耗就會指數級地增加,你總是會覺得很忙,總是會覺得很累。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總是很忙,卻不知道在忙什麼,總是很忙,沒有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的原因。
整理一下自己的東西吧,沒用的就扔了,或者處理掉,也別再隨隨便便就把東西帶回家了,多留點時間和空間給你自己,去學習、去健身、去孝敬長輩,或者其他的什麼都好。這其實也體現了微簡很推崇的“如無必需,勿增實體”的思想,擁有的東西少,生活反而會更輕鬆、更自由、更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