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濟點火器
-
2 # 有雄出沒
大多數摩托車後視鏡是平面的,像一些復古踏板的小圓鏡是曲面的,個人認為,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摩托車的後視鏡視野是不夠用的,原因在於鏡片不夠大,由於成本和製造工藝考慮,均設計為平面鏡,肯定是考慮到安全因數,曲率過大會造成騎手無法準確判斷後方車輛距離,凸透鏡雖然擴大了視野,同時也會將實際距離拉長,如果你覺得摩托車後視鏡視野不夠大(因為外觀考慮,摩托車後視鏡大多數無法看到過近的左後方車道的車輛)可以考慮加一個小圓凸透鏡。
一、汽車後視鏡
汽車行業規定,曲率半徑為R1200(mm),不過現在多為雙曲率的後視鏡。雙曲率後視鏡是指在後視鏡外側約1/3的位置會有一條虛線。虛線以外的曲率半徑較小,主要用來觀察車身側面較遠位置的情況,虛線以內,曲率半徑較大,用來觀察車身側面較近位置的情況,兩種曲率的結合可以儘量減少後視鏡的盲區。
凸面鏡的原理,想必大家也並不陌生。一些道路拐角處的凸面鏡就能很好的為我們提供另一面的視野。那是因為凸面鏡使得後視物體縮小,從而後視範圍與視角都擴大了。而曾經一度出現的做法就是,將一個小小凸面鏡直接加裝在側後視鏡上。然而這樣做,從外觀看,確實太醜了,而且還容易被摘掉(小編家的老桑塔納就遭遇過),另外,也不能真實的反映車後物體大小及實際距離,所以這種做法很快就遭遇了市場無情的拋棄。但是,凸面鏡的優勢卻在另一項技術中得到了體現,這就是雙曲率鏡面技術。
雙曲率鏡面技術原理:依據車型、駕駛員眼點位置與後視鏡相對位置、視野要求三個要素,運用光學原理和資料方法,對車輛的前後左右不同視野角度選擇不同的曲率半徑,並平滑過渡。這樣,能夠在滿足基本不失真的條件下進一步擴大視野、減少盲區,既滿足了國家強制性標準,又解決了盲區問題。另外,在鏡面的設計上採用分界線的辦法來警示駕駛員變曲率面僅供觀察車後大致情況,在後視安全性的設計上是一個創新的進步,但製造工藝較為複雜,製造成本昂貴。
雙曲率鏡面後視鏡,中間2/3的面積採用平面鏡,靠外1/3的面積就用大弧度的凸面鏡,這樣駕駛者就能看到車後的一個全景,消除轉彎時的盲點,視野擴大了兩倍。一方面較好的彌補了平面鏡後視範圍過小,另外,由於其凸面部分曲率半徑較大(SR2000左右),所以基本上解決了失真問題。
既保證了後視鏡小巧的外觀,又為駕駛者提供了更為開闊的視野,還解決了凸面失真的問題,所以雙曲率鏡面技術,在汽車後視鏡技術中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二、摩托車後視鏡
根據GB1735-1998的標準,曲率半徑r的數值不能小於800mm,也不能大於1500mm,摩托車的後視鏡有平面,也有凸面。
根據《摩托車後視鏡及其安裝的設計規則》,
反射表面曲率半徑r的測量方法:
測量儀器
圖1所示的球面曲率計,由兩個相距31.62mm±0.05mm的固定支承和一個安裝在中點的千分表組成,千分表的準確度為0.002mm,在平面上讀數為零。
1.2 測量點
1.2.1 基本曲率半徑ri(或ri′)應在三個點上測量,這三個點應儘可能取在透過鏡面中心並平行於鏡面最大尺寸的平面內,距離應為反射面圓弧全長的1/3、1/2和2/3處。用第1.1所述儀器在上述反射面圓弧上和與它垂直的圓弧上兩個方向測量。
1.2.2 如果由於鏡子尺寸關係,不能在第1.2.1條規定的方向上測量,則可以在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並儘可能在接近上述規定的點上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