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可愛真的好厲害

    站在ATM機前,不需要身份證、不需要銀行卡,臉朝視窗一笑,按提示操作幾下,錢就自己“吐”出來!

    9月,“刷臉”火了,有關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強勢進入公眾視線,聲勢浩蕩。

    你可能也被震撼到了,蘋果新機iPhone X帶著它“刷臉”解鎖的新姿勢面世,蘋果公司CEO庫克宣告,人臉解鎖是未來解鎖的趨勢。

    之前,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剛剛宣佈在杭州肯德基的KPRO餐廳首推線上“刷臉支付”服務;一些銀行也嘗試開啟了自動取款機“刷臉取款”功能,不需要銀行卡,看一眼攝像頭,再輸入手機號、取款金額、密碼,自動吐鈔,拿走現金;還有高校開闢了“不刷卡、就刷臉”的新生報到和宿舍門禁系統……

    沒有一點點防備,科幻已照進現實。

    >> “刷臉”機器在做什麼?

    “化妝臉”“整容臉”“雙胞胎”都能識別出來嗎?

    對計算機來講,一幅影象資訊,無論是靜態的圖片,還是動態影片中的一幀,都是一個由眾多畫素點組成的矩陣。機器需要在成千上萬個影象資訊資料中,找出哪一部分資料代表了人臉,再將待識別的人臉特徵與已得到的人臉特徵模板進行比較,根據相似程度對人臉的身份資訊進行判斷:一種是一對一地進行影象比較,來驗證“眼前之人是不是某人”。另一種是一對多進行影象匹配對比,用來辨認“這人是誰”。

    那麼,根據目前的“刷臉”技術,“整容了還識別得出來嗎?”“別人拿我的照片或者影片刷臉能成功嗎?”“網紅臉、雙胞胎分辨得出來嗎?”……

    以“刷臉取款”為例,目前各銀行“刷臉取款”的第一步為“人臉識別”,即機器系統自動抓取取款人現場照片,與銀行可信照片進行對比。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動取款機採用的是高安全的紅外雙目攝像頭活體檢測技術,同時實時採集近紅外和可見光兩種影象,透過分析人臉面板的紋理及微小動作帶來的光流場規律變化進行活體檢測,可以有效防止使用者惡意採用照片、面具甚至是影片偽造真人。

    而針對 “化妝臉”“整容臉”“雙胞胎”等識別問題,有招商銀行人士介紹,使用者在化淡妝或者稍微濃妝、整容微調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識別出為同一個人,也可以從雙胞胎中準確分辨出真正的賬戶戶主,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骨骼、眼角開度、眉間距等資料是一定的。當然,除非整容過度,這個可能沒辦法識別出是本人。

    螞蟻金服方面對“刷臉支付”的商用也進行了評價:與在手機上使用,或實驗室場景下的內測不同,商用的真實應用場景複雜多變,讓人臉識別技術的挑戰更大。比如,白天和晚上的光線不同,對採集的影象質量會有影響;使用者面對固定攝像頭的角度和姿勢各異,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識別的難度。

    >> 真問題:我們的隱私還好嗎?

    事實上,“刷臉”走向現實生活給人們帶來的思考,絕不僅限於技術上,更會深入到社會倫理層面。

    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近期刊文表達了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擔憂:儘管人的面孔為個人獨有,但也是公開的,因此乍看起來,技術並沒有侵犯隱私之嫌。但是,低成本、快速、大量地記錄、儲存和分析人臉影象的能力終有一天會使隱私、公平和信任等觀念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人臉識別能做的不僅僅是驗證一個身份,它更能透過分析面部特徵來捕捉難以捉摸的社交訊號。雖然這也成就了一些好事,比如,法國巴黎的一家書店,透過分析監控影片,仔細觀察購物者的動作,尤其是他們驚訝、不滿、困惑或猶豫時的面部表情,店員會上前做出“心領神會”的服務,銷售額因此增長了十分之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正準備引入面部識別系統,用來在結賬處識別使用者的情緒,以及使用該分析技術分析購買者購買行為趨勢。但是,在機器面前,每一個強忍住的哈欠,每一絲惱怒的表情都會被察覺,人際關係可能變得更加理性,也似乎會更加機械而冷漠。

    此前,谷歌曾研發出一個能夠裝在智慧手機上的街景軟體。當這個軟體掃描街景時,也可將路過的行人面部資訊採集,引發公眾極大的不滿。隨後,該款谷歌軟體被迫做出修訂,對人臉資訊打馬賽克。還有一家名為D-ID(意為“de-identification”,去識別化)的以色列初創公司,已研究出一種基礎演算法,對影象進行微調,從而保護影象資料免受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該公司CEO表示,“如今的街道都覆蓋了攝像頭,每個人都攜帶著智慧手機,我們一直都在被照相。當把這些攝像頭和人臉識別技術相結合的時候,我們的隱私就完全無從談起了。”

    據悉,歐洲監管機構在即將於2018年5月生效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中嵌入了一套原則,規定包括“臉紋”在內的生物資訊屬於其所有者,使用這些資訊需要徵得本人同意,意味著歐盟對個人資訊保護及監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無論如何,“刷臉”的時代已經到來,希望在技術日益成熟的同時,也能給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保留足夠的隱私與感性。

  • 2 # 頭髮很多的程式設計師

    用密碼,用密碼,用密碼。

    要知道密碼洩露你還可以改,可是你人臉資料洩露就改不了了。

    除了整容,但臉型結構還是沒辦法整。

  • 3 # 專業二手注塑機

    目前國內,從消費電子領域到汽車電子、安保、網路支付、金融等領域都在逐步引入人臉識別,堪稱是百花齊放。但任何新技術與生俱來的雙刃劍屬性,都不可避免地讓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存在隱私安全風險。

    一方面,在資訊即價值的時代,個人隱私資訊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面部識別技術在“刷臉”過程中,使用者大量資訊,都被採集並儲存;另一方面,面部識別技術所採集到的個人隱私資訊,必然難逃不法之徒的環伺和圍獵。一旦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洩露,那麼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就無異於處在“裸奔”狀態,安全必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面對刷臉產生的個人隱私問題,必須加強多角度共同努力,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第一,政府監管層面

    第二,個人意識層面

    第三,技術管理層面

    人臉識別採集技術要求高安全性、高準確率、高可用性、高實時性,會積累大量的資料,相關應用如何設計人臉識別系統,確保使用者資料不被盜用,目前在技術開發仍有很大拓展空間,有必要加大引導資料的共享和開放力度,促進技術發展;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會越來越多,其技術的各類標準,包括保護公民隱私的標準應儘快出臺。相關行業及企業應當積極擔負起社會責任,主動積極地規範行業標準,自覺維護所採集、儲存的公民隱私資料安全。

    無論如何,“刷臉”的時代已經到來,希望在技術日益成熟的同時,也能給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保留足夠的隱私與感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app可以控制安裝手機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