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一月的肖邦

    清末的立憲運動近年來一直是史學界研究的熱點,這些研究雖然不斷在修正前面落伍的觀點,但是又提不出新的貫通整個清末立憲的觀點和理論體系。於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幾本關於清末立憲的“通史”,儘管過時的觀點比比皆是,最近卻又頻頻再版,儼然仍是研究清末立憲的前沿成果。其中一本,便是高放等著的《清末立憲史》。

      本書作者在新版“修訂、增訂版跋”中說,新版在論斷和觀點方面作了六處修改。這六處修改的第五處是,“原書的第十三章標題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和清末立憲騙局的終結,現在把下半句改為‘清末立憲拖局的終結’”,“客觀、公正地說,慈禧搞預備立憲不能完全是騙局”(第596頁)。

      改掉“立憲騙局”的說法,確實值得肯定。不過,原來的“騙局”之說並不是單一的觀點,而是評價清末立憲的全域性性的判斷。新的研究成果雖然否定了“騙局”之說,卻提不出新的框架。所以,雖然作者改掉了標題,但是改變不了整本書“騙局”說的基調,這就導致書中自相矛盾之處俯拾皆是。

      譬如,書中談到預備立憲諭旨時,說諭旨的精髓在於“大權統於清廷,庶政公諸輿論”,而且斷言“後六個字不過是點綴性的陪襯”,而“其他諸如憂國傷時、濟世救民等等美好的詞句,都不過是一些欺世盜名的空話而已”(第123頁);談到《九年籌備清單》時,說它是“以欺騙為目的”(第233頁);談到清廷諭旨寄望資政院“上為清廷竭協贊之忠,下為庶民盡代議之責”時,更是宣稱,“這前一句是真心話,後一句則是愚弄人民的假話。”(第370頁)這些都和作者在跋中特意否定的“騙局”之說自相矛盾。

      學術界對“騙局”的駁斥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騙局”之說並非起源於學術界,而是來自彼時立憲派對清廷“假立憲”的指責。以“拖局”代替“騙局”,在學術上固然可以商榷,但既不能幫助我們理解“騙局”說何以能夠流行,也沒有對“騙局”說構成真正的批判。

      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與其說是清廷欺騙了立憲派,不如說是立憲派欺騙了清廷。清末立憲中,清廷本來就是被動的一方。立憲派說立憲好,清廷就搞預備立憲。立憲派說預備要有年限,清廷就搞九年計劃,定於1916年成立國會。後來立憲派說要馬上開國會,清廷這回沒答應,立憲派便紛紛指責清廷假立憲欺騙人民。可是,清廷從來就沒答應過馬上開國會,欺騙之說又從何而來?

  • 2 # 要瘋啦

    真立,不過跑偏啦!幾百年思想冥頑不化,一朝想改,哪有那麼容易啊?幾個有先進思想想幫大事實事的人,被一大幫冥頑不化,思想腐朽拖累,挖坑,真立與假立都改變不了歷史的進城

  • 3 # 15518513

    任何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存在大量的不同階層的妥協與媾合,甚至是矛盾激化,導致戰爭與大規模的社會崩塌。英國立憲經過兩個查理的反覆,法國立憲還出現拿破崙帝制和三世帝制,德國就更是大起大落,希特勒將中間十幾年完全掏空。滿清政府的立憲真也好,假也好,起點是和平包容的,慈禧太后沒有對立憲派趕盡殺絕,立憲派在投靠孫大炮之前也不具備暴力因素,如果雙方能夠找到契合點的話,中國的立憲也許是最和平穩妥的。但歷史不容假設,滿清政府拿出的誠意和改革空間頗為有限,慈禧死後,載灃又凍結了立憲程序,無異於自尋死路。立憲派在失去希望後迅速暴力化革命化,雙方已經沒有共同話題可言,中國難得的一次立憲機會就這樣被拖死了。究其原因,還是清政府腐敗專制,核心政治頭腦花崗岩化,隨著洋務運動老臣逐漸凋零,袁世凱北洋勢力的崛起,已經沒有人能為這個低能的政治集團出謀劃策了。所以,慈禧立憲,真也好,假也好,都是沒有出路的。歷史給滿清開啟一扇立憲的希望之窗,但這窗戶是畫在牆上的,裡面還是滿清皇族集團的磚牆。

  • 4 # 千真萬聖

    清朝搞立憲的時候可以說已經沒軍權、威望了,不同於歐州洲國家搞立憲時有軍隊、威望,這個時候還想玩王族內閣,透過立憲收回軍權和恢復威望,不是找死嘛

  • 5 # 手機使用者25924192283

    清末朝廷搞的立憲不是目的,是手段。拖拖看,如果將來的局勢對皇權有利,那就廢除《預備立憲》,繼續實行皇權獨裁統治。如果將來的局勢對皇權不利,就以《預備立憲》,順應民意,慢慢的走立憲之路。拖是手段,達到皇親貴族利益的最大化是目的。只是歷史沒有給清朝廷更多的時間,讓它充分表演,就被推翻了。

  • 6 # 大熊貓163760632

    立憲?清朝就算了,百日維新?拉倒吧,一個倒退的朝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喜,1.7萬人打到北京連個像樣的抵抗都沒有直接投降。一個愚昧的朝代,刀槍不入的義和團,裝瘋賣傻的太平天國,屠殺百姓不眨眼的團練,視除旗人外其他百姓生命如草芥的的朝廷,立憲只不過是弄幾個職位安排幾個親戚做做樣子給漢族官僚看看罷了,老百姓會關心嗎?老百姓留著不屬於自己民族的辮子能關心到民主這麼高階的東西?清廷敢引導老百姓嗎?哦,那是亂黨孫中山乾的事情,得抓得殺。我很慶幸大清終於亡了,民國雖弱,但國共兩黨教育了人民什麼叫人民權利,所以國雖弱,能和日軍200萬死戰,最終走向統一。

  • 7 # 無事不生非23363615

    預備立憲,是真是假,必須綜合分析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分析滿清統治集團的情況和其出現的背景。上述三方面如果要講清,無疑是一篇大論文。簡單講,八國聯軍侵略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滿清貴族的統治的威信掃地,統治的合法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國內外反清活動的興起,自90年代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傳播,近鄰日本的榜樣,隨近代工業化發展而逐步壯大的以地方鄉紳和租借買辦為代表的民族資本階級,等等因素都把清政府置於不變即死的境地。也正是這一點,清末新政不是當地人所說的騙局而是具有確實想改變的一場革新運動。這一點可以從新政的各項政策措施得到證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既得利益集團實施新政的目的並非是為了放棄甚至徹底放棄利益而是為了鞏固統治,以致最終出現“皇族內閣”的“騙局”。就當是國內外情勢看,如果沒有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歷史不能假設),中國也許會逐步形成類似當是德國、俄國和日本式的君主制。

  • 8 # 四川達州人

    所謂《欽定憲法大綱》基本就是滿清貴族集團依據德意志第二帝國憲法搞出來的,其最根本的主旨就是為了拖延時間,為清政權披上一個憲制外衣。

    1908年,清政權已是搖搖欲墜:1905年廢除科舉制令龐大計程車紳階層逐步站到了反面,需知控制中國廣大農村及人口的就是士紳。辛丑條約及東南各督互保則令中樞最後的一層遮羞布被徹底撕下,只能瘋狂排擠漢族士大夫,試圖更緊密地控制軍政權力,卻是更加導致漢族官僚集團的反感。

    所以清政府更不可能搞什麼立憲,200萬在旗玩選舉,能玩得過數千萬漢族官僚士大夫?

    因此,立憲派欺騙也好,孫大炮反對也罷,滿清貴族集團都不可能主動放棄權力。

  • 9 # 六甲番人

    背景: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以君主立憲小國戰勝俄國專制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朝野上下認為"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

    1905年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國,上書建議立憲:“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但是,他們也指出,“今日宣佈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佈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1906年9月1日,清廷頒發了《宣示預備立憲諭》,“預備立憲”由此而來。

    “預備立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設立議會;三是實行地方自治。

    清政府於1908年8月宣佈預備立憲以9年為限,同時頒佈《欽定憲法大綱》23條,其中關於“君上大權”的14條,規定皇帝有權頒行法律、黜陟百司、設官制祿、宣戰議和、解散議院、統帥海陸軍、總攬司法權等。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軍機處等機構,公佈所訂內閣官制,組成新內閣,由慶親王奕劻任總理大臣。在13名國務大臣中,漢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滿族8名,其中皇族又佔5人,被譏為皇族內閣。

    從晚清“預備立憲”的內容及內閣組成看,預備立憲是緩兵之計,根本目的是繼續維護皇權統治,所以說它是假立憲也沒錯。

    但客觀而言,包括這次立憲在內的清末十年改革也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過程。在改革程序中,廢除科舉制度,初步建立近代教育體系;形成近代軍事制度;獎勵實業刺激了經濟發展;法制改革開啟了中國法制現代化的程序。

  • 10 # 第五玥璋

    謝謝!就形式而言是假立憲,目的是緩和國內矛盾,求得世界對晚清政治上的支援。但是為什麼說是假立憲呢?原因是立憲預備時間太長,而且本質上並沒有太大改變,立憲中的重要人物都是頑固的保守派(滿人居多),讓他們預備立憲猶如黃鼠狼守雞窩。直到武昌首義後,清廷才被迫大刀闊斧地改革,使用袁世凱作總理大臣全權負責國內外事務,也看出清廷迫於無奈之舉。

  • 11 # 國史拾遺

    這個問題要看你怎麼定義“真立憲”和“假立憲”了,因為對於統治階級來說,任何的政治改革的最高目的只有一個——維護自己的權力統治,清政府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說,從目的上來看,區分真”和“假”沒有意義。 當然,此時的清王朝已經積重難返,不得民心,其統治集團早已成為全民族的公敵,這種情況下它的“自救”確實令人厭煩,而且晚清的立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滿洲貴族的吃相很難看(比如“皇族內閣”),這使得其改革的性質更容易受到懷疑。

    然而很諷刺的是,清末立憲不僅僅沒有延緩清朝統治,反而加速了其滅亡,因為這次立憲得罪了體制內的最後一批既得利益者(強化中央得罪地方督撫,廢除科舉得罪士大夫)。 這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清朝的崩潰不是傳統意義上一家一族之王朝的崩潰,而是整個封建體系已經日薄西山。

  • 12 # 歷史兔兔佛

    實行“預備立憲”是為了抵制日益發展的革命形勢。慈禧太后派載澤等五大臣赴外國考察。五大臣回國,認為實行君主立憲有三大好處,首先是皇位永固,其次是外患漸輕,最後是內亂可弭。

    清政府並未打算真正的“預備立憲”,企圖以預備之名行拖延之實。後來在立憲派的強烈要求下,1908年,預備期定為九年,並訓令立憲派以後不得再搞請願,露出了它假立憲、真專制的兇像。

    名為立憲,實際上是滿族貴族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預備立憲首先是改革官職,中央是皇族貴族掌握實權,地方督撫、財政大權收貴中央。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共23條。其中14條是為了維護皇權至上,維護清政府統治,9條是規定了臣民的權力義務,包括服從清政府統治,繳納賦稅等等,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欽定憲法大綱》實際上是維護清政府統治。

    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推出“責任內閣”,主要是以皇族貴族為主,“皇族內閣”的推出使得社會矛盾激化,加速了清政府的腐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棉條真的比衛生巾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