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道夫的男孩
-
2 # 歷史研習社
在二戰中,美國深刻地感受到日本是一個極其令人費解的對手。其實,不止是美國,我們也常常難以理清對日本的印象,大和民族獨特而晦澀,直率而複雜。日本人既可以為表示謙恭而彎腰四十五度鞠躬,也可以將武士刀刺向自己的腹部以留住最後的“光榮”。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受美國政府委託對日本進行考察,以便日後管理日本。基於這次考察,一本影響深遠的人類學著作——《菊與刀》——赫然誕生。作者將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性形象地用“菊”和“刀”來表示。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家徽,而刀則是武士文化的象徵,“菊”代表了日本人性格中謙遜、溫順的一面,而“刀”則是指日本人性格中剛毅、倔強的部分。一定意義上講,這種矛盾性可以上升到國家層面,對於日本國或者大和民族來說,“菊”代表了其溫和的一面,而“刀”則代表了其黷武的傾向。除此之外,本尼迪克特還揭露了“恥感文化”對日本民族性的影響。作者認為,在日本知恥乃道德之本。在個人層面上,恥感文化表現為日本人非常敏感的羞恥心。日本人往往會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倘若自己的錯誤引來大家鄙視的目光,那日本人一定會非常羞愧而且急於挽回,當罪行積重難返時,日本人則會在羞恥感的作用下以剖腹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在國族的層面上,恥感文化則表現為軍國主義的形成和戰爭輸出。日本迫切地渴望世界各國都能“尊重”自己,十分想要在世界上找到存在感,在這種追求“榮譽”的心態的引導下,日本試圖“領導”鄰國,在選擇被領導的物件時,一水之隔的中國首當其衝。《菊與刀》一書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闡述了日本人的國民性格,相較於其他分析日本民族性的書籍,此書在史學界和人類學界的地位尤為重要。首先,此書是受美國政府委託,因此它具有一般書籍不具備的權威性。其次,作者列舉大量案例進行分析,與日本傳統的思辨式學問相比,這種重實證的方法更為現代史學和人類學界所接受,而且更具可讀性。再者,此書出版於1946年,時間非常之早,所以有“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之稱,這一點是其他研究論著難以企及的。最後,此書一經問世,便在美國、日本引起強烈反響,迅速被印成多種語言譯本,至今,已被譯為30多種語言,創下3000萬冊的銷量。所以,對於《菊與刀》,有“50年代,美國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紀,中國用它重新認識日本”的說法。經典之作,自然能夠超越年代而成為“代表作品”。當然,並非所有學者都贊同本尼迪克特的觀點。很多日本學者並不認同作者關於日本人生死觀和精神與物質辯證關係的論證。但是,從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上講,基於縝密的邏輯性和詳實的實證分析,此書仍被認為是揭示日本民族性的代表作品。參考文獻:1. 王志堅:《從<菊與刀>看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格》,《中國軍轉民》,2015年第3期。2.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回覆列表
思考一下《菊與刀》,究其本質,那就是恥辱感在作用。因為恥辱感,所以在乎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修養,注重以和待人。哪怕別人不小心觸犯了心中的義理,也不輕易動怒,給人虛偽的感覺,此為菊;因為恥辱感,所以在乎別人的言行和自己的尊嚴,倘若無法忍受別人過度的侮辱,內心的義理再也達不到平衡,就會以暴待人,此為刀。
所以在A型血主導的日本社會如此看重義理是有原因的,懂義理,和A型人就很好相處,不懂義理,則處處遭人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