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翻牆讀書

    但和其他諾獎得主可能又不一樣,比如門羅,雖然在2013年摘得諾獎之前,她就拿了不少文學獎項,但是,在加拿大普通民眾心裡,肯定是不知道這個80歲老太太的。但莫言不一樣,莫言的書,在獲獎之前,從發表《透明的紅蘿蔔》以來,他就是文壇明星式作家,是80年代影響深遠的“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更別說後來因張藝謀電影《紅高粱》在國外口碑爆棚,從而讓莫言的名字遠播海外。如果說判斷一個作家是不是廣為人知,只用看看地攤盜版書攤上有沒有他的書,很顯然,莫言在八九十年代的名氣,可能和2000年之後的韓寒、郭敬明差不多,雖然性質不一樣。

    在那個文學鼎盛的八九十年代,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作家班、座談會,一定是處處皆有莫言的身影的,他對大學生讀者乃至普通文學愛好者,那也是響噹噹的大人物。

  • 2 # 老虎他爹

    我是1988年上的中文系,從一個理科生轉向學文科,只好天天蹲在圖書館裡抄專業論文(抄才能記憶深一些),抄了大概半年,其中至少30%是論莫言的,比別的作家至少多三四倍,可見莫言當時的影響力。

    公允地說,在專業文學研究領域,當時大家公認莫言是最好的,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上大學之前,正好電影《紅高粱》拿了國際獎,當時中國能拿國際獎的電影很少,所以很轟動,找了原著來看,一下就被迷住了。

    當時莫言在部隊是個普通的宣傳幹事,我母親是醫生,隨口提起孩子是學中文的,很欽佩莫言。莫言便送了一本小說《白棉花》,我母親翻了翻,說實在沒什麼意思,都是胡扯。

    當時莫言狀況不太好,獲獎確實大大改變了他的地位,如今媒體採訪他基本不可能,而他一度是最好採的作家,手機打進去,他基本都會接。

    莫言一直很低調,恐怕他也沒想到,他獲獎會有這麼多人罵他。曾經就此事問過萬之先生(陳安娜的先生,也是著名作家,陳安娜翻譯了很多莫言的作品,莫言獲獎與她的翻譯有關),萬之非常客氣,但最終也忍不住說現在很多人無知無畏,比如說莫言文筆差,在當年,莫言被公認為文筆最好。

    萬之先生的話讓我想起當年抄論文的經歷,確實,當時有很多分析莫言文筆特色的論文。

    莫言的語言濃烈、誇張,色彩感強,此外他很多寫作是分鏡頭式,不斷變換視角,這種現代主義的寫法在當時很少見,曾引起巨大轟動。

    中國文學在向西方文學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過兩次高潮,後一次是80年代後,“傷痕文學”大潮漸退,現代主義開始甚囂塵上。因為國門開啟後,中國作家突然發現和世界差距這麼大。

    作為中文系學生,當時我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福克納、卡夫卡、艾略特、奧威爾、普魯斯特、加繆等,還在一味啃老託和老妥,真看了人家的書,簡直是被震呆了——原來小說還能這麼寫,它不是講個故事,糊弄你兩顆眼淚就完了,它還能探索人性的幽微,發掘出自己所不知道的那個我,對生命意義不斷進行反思。

    可以說,在閱讀西方現代主義大師的作品前,從來沒想過小說還能做這些事,很多東西從沒意識到,卻在這些小說中學到了。

    當時很多人有一種自卑感,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只能追西方小說看了,中國文學已經被徹底碾壓,再也出不來值得一提的作品。

    在巨大落差面前,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最早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它屬於黑色幽默,卻有獨特的地方,讓人驚喜:中國作家也能寫現代派,而且也能寫得不錯。

    在當時,很多作家在模仿西方作家的寫法,比如韓少功的《爸爸爸》、馬原的《岡底斯誘惑》、扎西達娃的《騷動的香巴拉》等等,可以說當時西方所有的流派,在中國都有學習的作家,當時不寫現代派的作家,很難被學習中文的學生所認同。

    學習當然是好事,但難免也會限制自己的創造力,當時的作品多屬高仿,讓人有些遺憾。恰在此時,莫言橫空出世,讓人眼前一亮。

    莫言的寫作風格是集大成的,他有比較紮實的寫實主義功底,同時又有對現代主義的創造性理解,他創造出一種“當代史詩”的風格,將神話、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前小說寫傳說很難寫生動,想象的成分太多,寫現實又很呆板,有很多禁區,此外很難寫出精神的高度。莫言的寫作則突破了困境,他在各方面都是有創造性的。

    比如“我爺爺”這一敘述方式,在今天看來很平常,當時是一個巨大突破,似在陳述家史,其實很容易塞入傳說的私貨,從而比單純講故事要有意思得多,這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形成的敘述策略。

    莫言語言的色彩感很強,濃墨重彩,有梵高式的誇張、狂躁,給人印象深刻。他在用詞上也下手極狠,常常超越人的想象,如“彎曲如香蕉般美麗的大便”,在狂虐神經的同時,預留下強刺激。看莫言的小說,常常是這樣眾聲喧譁,強音不斷,在文字層面有一種絢麗感。

    可以不喜歡這種過於誇張、過於噁心的寫法(其實薩特也曾精描過如何掐死一直蒼蠅,以至於它白色的內臟奔湧而出),但文學世界不能都是花紅柳綠、小橋流水的甜俗,審美之外,我們也應審醜,這樣才能直面真實。

    莫言小說有一種強烈的剝離感,讓我們反思被塑膠裝點的這個世界。當你走在亮閃閃的商業街上時,多少人能看出,它的基質不過是破紅磚呢?做得這麼漂亮,才能把裡面的商品賣出高價,才能讓我們跟傻逼一樣每天工作,賺更多的錢,去購買那些商品,可當我們賺到錢了,商品又變得更漂亮、更光鮮了,你要花更多錢,所以只好繼續在格子間裡去奮鬥,聽老闆罵娘。

    我們正在被什麼所奴役?如果有人說,拿你的血去換商業街上的玻璃窗,誰會願意嗎?可現實是,我們人人都這麼活下來,都覺得這樣挺好,別人把我們賣了我們還在幫他點錢,這難道還不愚蠢嗎?

    莫言的文筆直接展示了這個世界的真相,剝去了它的偽裝。在莫言看來,香蕉的弧線與大便的弧線就是一回事。可以不喜歡,但不能不說,莫言體現了他的敏感,而當時還是80年代,我們對消費主義還茫然無知。

    文學的世界是開放的,可以不喜歡莫言和他的作品,但辱罵他、給他潑汙,那就沒道理。當然,莫言寫諂詩,還自稱是“諷刺”(坦率說,我是沒看出諷刺的意味來),那確實有點無恥。但這個小說質量是兩回事。

  • 3 # 太陽王子的兄弟

    當然不是

    很多人說莫言獲諾獎有水分,但是不是這樣的,中國現在的知名作家中,能和莫言比肩的真的不多,餘華越寫越差,北島已經封筆多年,以前沒獲獎,現在更加不可能,畢淑敏影響力也慢慢淡化,嚴歌苓現在說白點就是西方的代言人了,而如劉震雲、遲子建、蘇童等人也沒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其他的,閻連科的小說很棒,畢飛宇也很不錯,而莫言真的,就像一顆常青樹,雖然獲諾獎以後就“莫言”了,但是獲諾獎前真的一直在堅持,水平也很穩定,是真的有實力的作家,也受到社會各界認可的。

  • 4 # 淘狗無憂

    並不是!

    沒有獲得諾貝爾的時候就很出名了好嗎

    出名後會有人把他的著作從新看一遍,跟現在的流量小生一樣,重新帶火了他的作品~

    插播一下吧~

    養寵物呢就是會有很多小煩惱啦~

    這裡每天都會分享一些

    養寵的小知識和寵物圈最新的趣聞喲~

    wx搜尋你懂得~

  • 5 # 淡泊綠草漫漫

    在這之前莫言就火。1987年莫言發表中篇小說《歡樂》,次年出版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美國漢學家葛浩文讀後極為震驚,把莫言小說推向世界。1989年,他的小說《白狗鞦韆架》獲臺灣《聯合報》小說獎。這之後,莫言英譯本小說集《爆炸》在美國出版,引起強烈反響。幾年後,他的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在美國出版,《時代週刊》驚呼:"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2005年,他的長篇小說《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同時獲義大利尼諾國際文學獎。2011年,他的長篇小說《蛙》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他的長篇小說《豐乳肥臀》獲諾貝爾文學獎。在獲諾獎前後他獲得的大獎還有:華語傳媒文學大獎、法國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勳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格里拉和西雙版納的民俗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