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帶娃的那些事

    爸媽要知道寶寶們的年齡特點,不能過於迫切的讓他們互相交往,這樣會適得其反。

    1-2歲期間,寶寶們最好互相遠遠的看著,各玩各的,大家各自玩自己的玩具就好了。

    如果湊在一起,就很容易爭搶,尤其是出現了一點新鮮的玩具,就會爭搶的更兇。

    所以親子園裡如果10來個小朋友在一起,老師就會給大家發一樣的玩具,這樣就不會引起爭鬥,如果有一個人的與眾不同就會引起爭搶,這種狀況稱為平衡遊戲。

    但是在家庭中不可能自己家的寶寶與鄰居孩子的玩具完全一樣,所以需要保持一個距離,讓他們仍然遠遠地看著各玩各的就好了。

    如果媽媽很想讓寶寶同鄰居孩子交朋友,就要事先購買兩份玩具,讓小朋友來時同自己寶寶玩一樣的玩具,這樣就不會引起爭鬥。

    不過各自的麻麻也要看好自己的寶寶,不讓他們離得太近,以免互相碰撞引起啼哭。

    所以不必要求2歲半以前的寶寶在一起玩,這個年齡還做不到,要等到2歲半以後才能互相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寶寶2歲半以後,要多跟同齡的小朋友打交道,學會社會適應性,以便3歲後入幼兒園。

    很多爸媽覺著小朋友間打鬧,擔心自家寶寶受欺負,做出過度保護的樣子,以後寶寶就不敢同別人玩,會經常要求大人保護,就再也不敢進入群體了。

    孩子之間互相伸手其實就是打招呼,2歲左右的寶寶不知深淺,有些人會手重一些,大人不必大驚小怪,應該跟寶寶講“小朋友跟你鬧著玩呢,沒關係的”,哄哄就過去了。

    寶寶就算想哭,看到大人一直在笑,也就無所謂了。

    孩子交往中的糾紛和衝突時經常發生的,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去解決問題,而衝突的自主解決過程就是對孩子的換位思考能力和交往策略的培養過程,家長過度的直接干涉將剝奪幼兒的發展機會。

    首先家長可以在旁邊冷靜的觀察孩子自己解決衝突的方法,適時的加以簡單指導,如果衝突再升級,再酌情引導處理。

    總之,孩子們遇到糾紛和衝突的時候,家長如何引導,決定了孩子以後處事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

  • 2 # 青青寶貝

    針對孩子之間搶奪玩具的事情,那就要看孩子的年齡了,不能一概而論,認為小朋友搶玩具就是沒禮貌。畢竟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搶玩具、爭吵甚至打鬧等,根本避免不了。

    那麼,遇到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搶奪玩具寶媽們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針對一歲半一下小孩

    我家小寶現在才一歲一個月,每次出去玩,儘管每次出去玩有給他準備玩具,可是他就是覺得別人的玩具好玩。小孩子愛新鮮,家裡也不可能看到別人有的玩具就給孩子去買,所以孩子這麼小就會要你拉著他去搶相仿年齡小朋友的玩具。

    好在同一個小區的小朋友,互相認識,又經常一起玩,大人有時候就看那個小朋友手有勁,讓他們一起搶,或是相互換著玩具玩。你要說這麼小的孩子沒禮貌,他們都還沒這概念,也沒有物權意識,父母跟他說這是別人的他還是好奇啊,想看看,不肯走,那麼在對方的大人同意下可以讓孩子換下玩具,或一起搶,看誰手勁大。不過大人得時刻關注,不要讓孩子被誤傷了就行。

    其次,針對兩至三歲的小孩

    要是孩子上了兩三歲,總喜歡去搶別人的玩具或被別的小朋友搶玩具。那麼,父母就得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得徵求別人的同意,別的小朋友搶玩具大聲拒絕別人的要求等。這個時候父母一定的規範孩子的行為,不能讓孩子強硬去搶別人的玩具。如果孩子總被別人搶玩具,那麼,父母得教會孩子學會拒絕,或是要求別的小朋友拿玩具來換,慢慢引導孩子學會處理這類問題。

    最後,父母不要過多幹預孩子之間衝突行為

    只要孩子之間衝突沒有升級到打架,那麼,普通的吵鬧、意見不合、爭搶玩具等,就讓孩子自行去解決。父母不要過多幹預,因為這樣的衝突是沒法避免的,這也是孩子社交、自行解決矛盾的很好鍛鍊機會。父母可以在旁邊關注事態發展,如果孩子請求幫助,那麼我們可以適當提示、引導孩子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就行。

  • 3 # 豆小米媽媽說

    遇到這種小朋友告訴他,要玩別人玩具要經過人家同意才可以,不能直接搶。一般小朋友聽到大人給說話會聽進去的。或者該小朋友的家長也在一旁,聽到你這麼說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會告訴自家孩子要徵得別人同意,不能隨便去搶奪。

  • 4 # 簡效育兒

    遇到這種事情呢,我一般都會先讓寶寶們自己解決。 畢竟寶寶他也有自己的社交,他也應該學會獨自處理問題,但是如果問題比較嚴重,那麼我就會去插手。比如說,問題嚴重到自己家的寶寶受欺負啦。那麼,應該站起來去保護自己的寶寶。那如果是自己的寶寶欺負別人啦,那自己也要適當的去阻止。

  • 5 # 鑫媽向前衝

    我覺得首先不能為了大人的面子讓孩子“無條件”分享,這樣會破壞孩子的預算意識,不能讓孩子做“只說yes不說no”的包子。

    所以,在處理搶玩具這事時,我秉持的原則是:

    我可以跟你分享我的玩具,也可以不跟你分享玩具。【所以如果是別的小朋友來搶我家娃的東西,我會先問寶寶“對方想玩你可以跟他分享嗎”,如果寶寶表示不願意,我會鼓勵他說“那你告訴對方,這是我最喜歡的,我想先玩。”但如果第二個玩具依舊不讓,我會告訴寶寶“你已經有了最喜歡的玩具了,這個應該分享”】

    如果我跟你分享了,你又不跟我分享了,那我有權利不再跟你分享;

    如果我不跟你分享,你不跟我玩了,那我承擔少一個玩伴的後果;

    如果我很想跟你玩,那麼下次我會跟你分享玩具的。

  • 6 # 林清楠

    小寶寶總是看著別人手裡的玩具好,總是喜歡玩別人的玩具,雖然自己也有同樣的玩具,也還是覺得別人的好。我家寶寶通常是畢竟霸道的一個,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總想拿過來自己玩。如果看到他有這種想法或行動的苗頭時,我總是把寶寶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讓寶寶和別的小朋友換著玩。

    就在前幾天我帶寶寶在公園裡玩的時候,有個比我家寶寶小一些的男孩看到我寶寶手裡的飛機,就直接奪過去了,我是開玩笑地對他說:“你是想玩這個飛機吧,怎麼能一上來就搶呢?”可能男孩的姥姥誤會了我意思,不知道我是開玩笑說,也許是因為“搶”字太敏感,老太太直接說:“我們不是搶,是想摸摸了。”雖然有些尷尬,老太太還是把他外孫的小汽車拿出來換飛機玩了。

    其實很多時候都會遇到小寶寶搶奪玩具事,我和我家寶寶也就習慣了,搶就搶了奪就奪了,我們再玩別的。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很懂禮的,會拿其他玩具讓孩子交換著玩,但也有的家長和孩子,被搶了玩具之後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再把玩具奪回來。這樣的人,我們就少和他們接觸了。

  • 7 # echo小茵茵

    沒禮貌是成年人詞彙,在孩子的世界裡是沒有“禮貌”這個詞的。可能我們先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看,為什麼會出現粗暴搶玩具這種情況。

    試想一個家庭裡如果家庭成員都能彼此尊重,溫和有愛,大家對孩子也能夠相對寬容尊重,那麼孩子是沒有地方去學習這些粗暴的相處方式的,每天看到的就是彼此關心彼此尊重,孩子自然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和別人相處。

    反之,如果一個家庭裡經常爭吵,甚至動手,對待孩子的教育也是簡單粗暴的打罵,而不去理解和共情孩子,那麼孩子一定也只會用這種粗暴的方式去和別人相處,因為這就是他每天看到的,學習到的。

    帶孩子出去一定會遇見一些特別霸道特別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一般我帶兒子出去會選擇先看看他和對方孩子的體力年齡的差異,如果對方孩子比他高大很多或者力氣大很多,我會選擇帶孩子離開這片區域,因為一旦受傷,並不是我們去把對方孩子罵一頓就可以抵消自己孩子受到的傷害的,這個時候安全第一。

    如果兩個孩子“實力相當”,那麼我會選擇站在一旁觀察。我的理念是:我們並不能代替孩子社交,我們離兒童時代也太遠了,早就忘記了孩子之間是怎麼相處的。他自己的人際關係模式需要他自己去探索。我負責保護他身體不受傷害,如果他傷心或者憤怒了,我會去理解他,接納他,並且鼓勵他去思考更合適的方式去面對這樣有攻擊性的小朋友。

    現在他會根據不同的孩子性格選擇交換玩具或者敬而遠之。我相信孩子在得到安全感和愛之後是會非常有智慧的,甚至比大人還有智慧。

  • 8 # 愉悅456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小朋友,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就非常想奪來自己去玩,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要理性處理,不要批評了事,而是要給他講明道理,讓她知道東西是別人的,要有自己和別人的界定,不要讓她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自己的,或者轉移小孩的注意力,讓他想玩的心思消化掉,過後再給他說明道理,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我家孩子這樣做效果比較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檸檬加紅茶真的會致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