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必須注意人性的啟蒙。
所謂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時下有些學生,缺乏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作為一個人所應具有的正常的情感特質和思維常態,常常表現出冷漠自私、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缺乏同情心等影響人的發展的負面品性。
著名刑偵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講過一個故事,說二次大戰時,一位集中營倖存的中學校長曾寫給所有老師們一個請求:“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製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狂,成績優良卻殺人不眨眼。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
這是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學科教師以及所有的家長都應該謹記的一句話。
而語文學科豐富的文學與人文素材,使其在人性啟蒙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翻開中學語文教材看看,有哪一篇經典美文、名家名篇不具有豐富的人性內涵呢?《岳陽樓記》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和廣闊胸襟,《背影》中父子之間至真至純的親情,《最後一課》中小弗朗士在祖國危難時的情感激盪和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懷……這些情文並茂、文理相容的佳篇,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語文教學必須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挖掘教材以及其他教學素材中的人性內涵,讓學生在吟誦、閱讀、品評、情感薰陶、享受藝術中得到人性的啟蒙和感化。
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性情氣質會不一樣,為人處事的方式和態度也不一樣。
一個具有文化意識的人,往往顯得真誠、美好,氣質平和,而且理解能力強,富有進取心,適應性好……
文化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愛默生所說:“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法國哲學家維克多•埃爾也說:“文化,就是對人進行智力、美學和道德方面的培養。”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具有強文化意識的人,向學生推介先進文化,讓學生接觸、接受優秀文化,使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成長,使文化滲透人的一生,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在2000年,當時初涉初中語文教學不久的我,有幸到廣東省實驗中學跟崗學習,語文特級教師羅易的課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啟發。羅老師非常注重和善於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他常用《咬文嚼字》等流行雜誌來上課,很注意指導學生關注當代、身邊的文化現象,他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單從題目來看就不一般:《廣州街巷文化》、《哈利波特的魔力》等,可以想象,這些學生濃厚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底蘊,必定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羅老師重視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教學理念和靈活多變的引導方式很值得語文老師學習。當然,如果研究一些當代語文名師就會明白,重視閱讀,重視教學中的人性啟蒙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可喜的是,隨著2003/2017兩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推行,這種注重文化意識培養的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實,語文教學會越來越迴歸本質。
語文是基礎性學科,更是人文性學科。教會學生運用語文的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語文教學可以也應該發揮更大的教育效應,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發展意識和良好的品性。
語文,不僅是交際的工具,謀生的手段,更是滲透人的一生的思維意識和思想素質,語文教學應該著力於人的長遠發展。——可惜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語文老師,都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是正確的“空話”——這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悲哀之處。
語文教學必須注意人性的啟蒙。
所謂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時下有些學生,缺乏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作為一個人所應具有的正常的情感特質和思維常態,常常表現出冷漠自私、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缺乏同情心等影響人的發展的負面品性。
著名刑偵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講過一個故事,說二次大戰時,一位集中營倖存的中學校長曾寫給所有老師們一個請求:“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製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狂,成績優良卻殺人不眨眼。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
這是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學科教師以及所有的家長都應該謹記的一句話。
而語文學科豐富的文學與人文素材,使其在人性啟蒙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翻開中學語文教材看看,有哪一篇經典美文、名家名篇不具有豐富的人性內涵呢?《岳陽樓記》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和廣闊胸襟,《背影》中父子之間至真至純的親情,《最後一課》中小弗朗士在祖國危難時的情感激盪和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懷……這些情文並茂、文理相容的佳篇,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語文教學必須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挖掘教材以及其他教學素材中的人性內涵,讓學生在吟誦、閱讀、品評、情感薰陶、享受藝術中得到人性的啟蒙和感化。
語文教學必須注意文化意識的培養。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性情氣質會不一樣,為人處事的方式和態度也不一樣。
一個具有文化意識的人,往往顯得真誠、美好,氣質平和,而且理解能力強,富有進取心,適應性好……
文化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愛默生所說:“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法國哲學家維克多•埃爾也說:“文化,就是對人進行智力、美學和道德方面的培養。”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具有強文化意識的人,向學生推介先進文化,讓學生接觸、接受優秀文化,使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成長,使文化滲透人的一生,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在2000年,當時初涉初中語文教學不久的我,有幸到廣東省實驗中學跟崗學習,語文特級教師羅易的課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啟發。羅老師非常注重和善於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他常用《咬文嚼字》等流行雜誌來上課,很注意指導學生關注當代、身邊的文化現象,他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單從題目來看就不一般:《廣州街巷文化》、《哈利波特的魔力》等,可以想象,這些學生濃厚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底蘊,必定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羅老師重視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教學理念和靈活多變的引導方式很值得語文老師學習。當然,如果研究一些當代語文名師就會明白,重視閱讀,重視教學中的人性啟蒙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可喜的是,隨著2003/2017兩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推行,這種注重文化意識培養的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實,語文教學會越來越迴歸本質。
語文教學應著力於人的終身發展語文是基礎性學科,更是人文性學科。教會學生運用語文的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語文教學可以也應該發揮更大的教育效應,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發展意識和良好的品性。
語文,不僅是交際的工具,謀生的手段,更是滲透人的一生的思維意識和思想素質,語文教學應該著力於人的長遠發展。——可惜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語文老師,都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是正確的“空話”——這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悲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