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委員來啦
-
2 # 開心姐姐藍水晶
比起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
這是朋友家孩子的親身經歷,朋友家孩子考上大學後,在一次次摸索中,發現學習方法比學習本身更重要,並且推翻了自己過去為了應試教育的那套學習方法,下面就和大家詳細說說。
一、上了大學才不是輕鬆了,反而會有更多的事情干擾到學習,需要學生自己去平衡好瑣事和專業學習。
大學四年的時間其實是很短暫的,所以大學生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時間,充分利用時間,認真學習,努力使自己的大學生活過得充實。在大學裡,雖然各種各樣的活動很多,但大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所以在時間安排上必需處理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學才能學得既好又輕鬆呢。
首先,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知識是為了提高我們自身的價值,而不是為了他人而學習。
其次,要深入你的專業去了解,哪些東西是你學成後能夠用在工作崗位上的,哪些能力是行業需要但是學校卻教不了你的,從而站在未來的角度,做出具有前瞻性的規劃,為自己樹立一個長遠的目標,同時制定一個個具體的短期目標去循序漸進,達到最後的目標。
二、傳統的學習方法正在被AI的浪潮催生改變
現在每一個人都在學習,或者正打算學習深度學習(DL),它是目前人工智慧諸多流派中唯一興起的一個。各個年齡階段的數十萬人學習著免費和收費的深度學習課程。深度學習並不是人工智慧的同義詞。谷歌、Facebook 等巨頭公司宣傳最多的人工智慧工具主要是或者僅僅是深度學習,因此大眾誤以為所有的人工智慧突破都(將)由深度學習實現。
三、學習也需要儀式感
人,藉由這種儀式帶來的儀式感,來給自己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這種自我暗示能夠使自我變革,把自己的專注力、反應能力、運動能力迅速提升。
翻看即將在要來到的兩個小時之內需要學習的內容,心裡有個大概。我會多瀏覽幾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題,但是我不會把這個活動當做是我的正式學習的過程。
大學學習的方法千差萬別。比如,有人有能耐能泡老師透到題,或者被老師泡也能泡到題,這種做法我認為是最高效的,有了考試題目就只需要鎖定知識點奪取高分。
這種做法我十分欣賞,但只有一點我不喜歡,那就是逃避了學習過程。沒錯,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實實的透過正常的學習完成這個過程。
四、空杯心態很重要
常見的心態有兩種,一個是“空杯心態”,另一個叫“篩子心態”
“空杯心態”指的是,人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清空自己的內心,去接納新的事物。
而“篩子心態”則是說那些不願意聽到外界聲音的人,他們會篩選過濾掉自己不想聽到的話,只聽自己想聽的。
如果一個人只想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那麼慢慢的,格局越來越小,越來越狹隘,到最後成為極其自私和自我的人。
“空杯心態”其實就是認知的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擁有“空杯心態”才能稱為終身學習者,不斷吸納新知識,看到更寬更廣闊的世界。
綜上所述,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本身,還與學習的方法,學習的心態有莫大的關聯。
-
3 # 安安生
這個好像在說,有哪些是壞人的品質?
千人千面,個人有個人適合與不適合的學習環境方法。
對此,我想說幾個學習上值得堅持的品質吧。
謙虛待人,全力待事,不恥下問,勿輕易言敗。
回覆列表
學習的目的在於提升能力,而不僅僅侷限於掌握科學知識。
關於這個問題,想必每個學生和家長都會有所疑問。有的同學雖然非常努力的學習,可是成績就是沒有顯著的提高。那麼究竟該如何走出學習的誤區,提高學習的效率呢?
只顧數量而忽略休息的意義如今經過課改,中小學生的教學模式與課業量相較之前要輕鬆了許多。但為了追求更高的成績,家長通常會在週末給孩子報上好幾個學科的輔導班,平時也會購買額外的練習題冊給孩子做。
而在大學裡,我們也時常出現休息日在圖書館一呆就呆一天的情況。每次結束自習後,都會感覺到昏頭昏腦,不僅效率不高,而且失去了好好休息的機會。雖然有句話叫做熟能生巧,但只拼數量的學習卻不能很高效的提升我們的成績。因為我們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同工作久了的機器需要散熱一樣,合理的安排休息的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用時間去規定學習還有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用時間去規定學習,結果相應的時間內並沒有學到太多東西。從小學起,家長就會說再學一小時就可以休息了之類的話,以至於到了大學在圖書館自習時,也會給自己規定學到幾點幾點然後去吃飯。
這是不利於提高學習效率的做法,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給自己一個馬上就能休息的心理暗示,越到時間的臨界點,學習的效率就越差。
學習的意義不只是學習有的學生到了大學仍舊沒有搞明白這個問題,每天的課程也只是機械性的完成學習而已,這樣畢業後是無法很快適應社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的。學習的目的在於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於學會如何學習的方法。都說在工作崗位上需要用到的知識裡,以前學過的僅佔七分之一。可見掌握學習的方法是多麼的重要。
而且學習也不僅僅包括課堂上的書本知識,知識是保羅萬千的,作為大學生,我們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以外,更要全方面的發展,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在未來獲得更多的機會。
家長需要走出學習的誤區,大學生也要走出學習的誤區。時刻的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全面的發展自己,從而達到輕鬆和高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