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捌捌捌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下來會打洞。人一出生既非善,也非惡,善惡相間;而經過後天的影響與薰陶,有些人偏向行善,有些人偏向作惡。行善之人偶爾也會心生惡念,但是多數時候會被善心壓制;作惡之人也會心生善念,但是多數時候還是會選擇作惡。所以,出生時候決定了一個大的方向,而後天的自我認知養成了格局。

  • 2 # 春華秋實5621

    荀子是主張性本惡的,這與孟子的性善說直接相反。他的總論點是,凡是善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人努力的產物。價值來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創造。正是在這一點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1.“人之性惡”——一自然資質為性的性惡論

    荀子最主要的努力是確認人在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在道德修養方面,作為前提與起點的,是荀子主張的性惡論。荀子從天人相分的立場出發,否定而人性中先驗的道德根據。在他看來,所謂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謂“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現為“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6]。其實質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

    荀子認為人的這種天然的對物質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禮儀規範相沖突的。他認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紛亂理而歸於暴”。所以說人性是“惡”,而不是“善”。

    荀子這裡的情性觀與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關。然而性自命出以“情”為天的觀念引出的是自然主義、情感主義的生存論調。荀子沒有沿著這一個路向發展,這是因為,他認為天然稟賦的性情是惡的。因而順應他的發展,將引起人與人的爭奪,賊殺,導致社會的混亂,這就是性惡論。

    2.“化性起偽”的道德教化論

    荀子認為,凡是沒有經過教養的東西是不會為善的。對於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命題。荀子的人性論雖然與孟子的剛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為聖人。荀子以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堯舜之與桀蹠,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都是天生性惡,後天的賢愚不肖的差別是由於“注錯習俗之所積耳”。後天的環境和經驗對人性的改造其則決定性的作用。透過人的主觀努力,“其禮義,製法度”,轉化人的“惡”性,則“塗之人可以為禹”。

    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是因為人本來就是善的,而荀子論證塗之人可以為禹是因為人本來是智的。

    3.“化性起偽”的性惡論的意義與目的

    性惡論的價值在於:(1)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從人的實然層面來看待人性。(2)強調後天環境對人發展的作用。(3)進而說明禮樂教化的價值與意義。

    性惡論的限制在於:(1)從性惡出發,固然可說明禮樂教化之“偽”的現實必要性,但由於否認了人的道德先驗性,聖人治禮作樂的“化性起偽”的教化行為就失去了堅實的存有論根據。(2)把人的先天的自然本性等同於社會道德之惡,沒有真實地看到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會性“惡性”之間具有人的意識的造作性。如此將使社會性的“惡行”具有自然存有論根基,以至於“惡”成為了價值的合理性行為。(3)性惡論使人性的超越幅度喪失殆盡,人完全成為社會宗法等級的奴隸。

    性惡論的目的:性惡,或性善,對儒家並沒有決定性的意義。其價值僅僅在於如此的人性論奠基可以為現實社會的禮樂教化提供內在人性的根據。

  • 3 # 華開蓮現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開頭幾句。經的內容很好地詮釋了人性的本質。佛法中有"我"即為惡,無"我"方稱善。既然談到了"人之初",不得不追根朔源,人是怎麼來的,是爹媽生的嗎,顯然不是。12因緣法告訴我們:人和人就是四種緣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無緣不來。人沒有生過也沒有死過,來到這個地球上示現生示現死,大家都是來"了緣"的。緣盡人散,各歸本位。三世通因果,在世間,你持"五戒",來生仍為人,持十善昇天,修四諦為阿羅漢,修六度為菩薩,修12因緣當闢之佛,受持妙法蓮花經可成為"分真即佛"乃至到等覺菩薩。阿彌陀佛。

  • 4 # 風是牧塵人105543081

    了善惡在於父母,小學生好家長告訴孩子,學校裡不許欺負同學,和同學好好玩,有人欺負你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凡事要讓著別人,惡家長說,寶兒,在學板挨欺負打他,打壞了咱家有錢,打不過有我們,咱不能吃虧!小時不吃虧的進監獄了!

  • 5 # 北京得明

    以降生到人世間為初,那麼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人之初,善惡兼而有之。人間聰智與愚蠢兼而有之。所以,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和孟子的“人之初,性本惡”都是偏頗的,都說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那一聲啼哭就是在向母親討奶水,其實,何嘗不是為母親懷胎十月的痛苦而感動呢?兩者兼而有之。二,誰說孩子出生吃母親乳汁就一定是讓母親受罪呢?孩子吃奶也是在消除母親乳房腫脹的痛苦。綜上所述,凡事都有兩面性,偏執一說都說在“胡說八道”,凡事,要因人而異。

  • 6 # 壹學安心

    人之初或如佛家言:無明,無明妄名,才有後來那許多事,無明無始,管它先有雞先有蛋。

    不問出家,在家言,愚以為維繫人類發展到如今的根本在善,善者人則喜之,惡者人則惡之,人如是國亦如是。

  • 7 # 淵鯨

    善之樹,自虐其枝,以適外界。

    惡之樹,伸舒其枝,以適自我。

    若無外界之涉,何損何壽?

    若有不期回報,純淨無質之善,以其為需為樂,比之以吃飯睡覺,自可反哺己身,頤養天壽。

    而反之,比若期人回報而不得者,意本不欲而以理壓之者,自損其身。

    善有意義,在於人人為善,反之則為惡鋪架於前。

    一人為善,眾惡爭齧其肉。

    一人為惡,眾善化其盛筵。

    善之沃土,滋榮惡之草,不生農稼。

    世有惡之花,亦有善之莠。

    惡有可取者,善有無是處。

    由是,惡而有人愛者,而善而有人厭者也。

    善為公允的忠庸。

    惡是預設的才能。

    大惡如刃,有極利處,無人敢攖觸;小惡硬如,人擊無礙,而擊人可破。

    上善若水,有極軟處,無人可捏揉;下善軟如,人擊即破,而擊人己破。

    論其點染,善無如惡。

    譬之,一甌泉置滴墨;一甌墨置滴泉。

    世有行惡而樂者,亦有行善而樂者。

    行惡不樂者,其被執也;行善不樂者,人未識也。

    善行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十善一惡,不若十惡一善。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世有善心作惡行,亦有惡意為善舉。

    惡中無善,剛而無韌;善中無惡,柔而無剛。

    孟子曰:人性本善。

    荀子曰:人性本惡。

    揚子曰:人之性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修其惡則為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