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希文

    首先要說的是,安全氣囊並不能提供高速事故的安全。而F1賽車也不具備安裝氣囊的空間。

    輕量化安全車身

    F1雖然速度快,但車身非常輕盈,尤其是座艙,沒有任何焊接點,完全是由碳纖維一次性塑型的單體殼車身構成。這樣在碰撞過程中,只要沒有擠壓,車手的身體和腿部能夠非常安全。

    六點式安全帶

    普通轎車都是三點式安全帶,拉力賽車是四點式安全帶,而F1賽車則採用六點式安全帶,雙腿、雙肩,胯部,都被牢牢鎖死,不可能讓你有任何身體前後左右搖擺的餘地,也就不會需要安全氣囊這個玩意兒。

    狹小的駕駛艙

    一般來說安全氣囊都是由炸藥引發,膨脹起來的空間能夠填滿整個F1座艙,在狹小的空間下,這種爆炸對無處躲藏的駕駛員是很大的傷害。我們看F1比賽就能發現很多車手坐進座艙才能裝上方向盤,如果要離開座艙,也要先拆下方向盤,這就是座艙裡的空間。

    F1最大的危險

    由於F1目前是開放式座艙,頭部高於整個車身,因此F1最大的危險是頭部的危險,無論是翻車,還是裝車,摟在外面的頭部可能會受到滅頂之災,因此F1一直在考慮將座艙標準改為封閉式座艙,如同勒芒賽車一樣,最大程度保護頭頂。

  • 2 # 老倪DIY

    F1的極速雖然能達到350km/h,過彎的橫向G值甚至可以達到4倍的重力加速度,但發展到21世紀,隨著高科技和FIA更嚴格的安全標準,這項運動對於車手來說安全性要遠遠高於裁判和看臺上的觀眾。

    F1賽車沒有安全氣囊是因為,這個玩意兒對F1沒有任何意義,F1賽車每年比賽前車隊都要把車身送去FIA進行碰撞測試,必須能滿足在300km/h的時速下多個方向的碰撞和翻滾不會傷及到車手。而車手本身也有防火賽車服、頭盔、hans系統和6點式安全帶等等的保護,這些保護體系已經足夠讓車手非常安全了。氣囊只能說並不適合F1.

    當然我覺得在F1的方向盤上裝氣囊雖然不是說不可能,但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實際來說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F1確實自從1994年塞納去世後透過嚴格的安全標準,已經變得非常安全,如果您記得2007年庫比卡那次嚴重的翻滾撞車事故的話,在當時的現場多數人都會覺得他凶多吉少,但實際他只是把腳歪了下。

    不過F1的安全性仍然有有待完善的地方,去年日本站天才車手比安奇在安全車的情況下意外衝出賽道,更意外的追撞到正在清障的工程車底盤,造成了頭部的重度損傷,在昏迷了一年後去世。

    一方面我們替這位法拉利車隊很看好的年輕車手惋惜。如果他還活著,也許很多中國美女追捧的冰人Kimi今年就不會繼續留在法拉利了。

    另一方面也說明F1賽車還要不斷的提高安全性,雖然這是一次特別小機率的意外事件,其實賽道的設施對於車手來說都是很安全的,但沒想到賽車會衝入救援吊車的底部,而導致車手嚴重傷害。

    F1的安全性還在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因為比安奇的事故,法拉利、紅牛和賓士等車隊都在練習賽中測試了座艙防護架或防護蓋之類的東西,當然這些新玩意還都在測試和評估階段。對於一些車手比如阿隆索來說並不喜歡這類東西,缺少了和氣流的直接溝通,他們認為開放式的方程式賽車車手理應承擔這種風險,當然支援這種做法的聲音也是有的。

    只不過未來要加上去的也不會是氣囊,因為那玩意更適合民用汽車而已。

  • 3 # 小墨挪車

    第一:F1賽車!賽車的目的是參加競賽,競技體育在保證運動員安全的前提下會盡可能的減少一切影響成績的因素。

    第二:沒有空間!,F1賽車駕駛室及其狹窄,且大多數操作在方向盤上,沒有空間去配備氣囊。

    第三:出現事故氣囊膨脹,極有可能阻礙運動員逃離駕駛室進行逃生。

    第四:多點式安全帶,頭盔等防護措施優於氣囊,要是知道氣囊爆炸膨脹的瞬間,威力也不小。家用汽車配備氣囊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多點式安全帶生活中不實用,何況總不能帶著頭盔去開車吧。

  • 4 # 哎黎斯唐

    非常喜歡F1方程式賽車

    至於為麼沒有配備安全氣囊,首先,賽車手是有戴安全頭盔,再則賽車上的安全帶是跟普通家用車不一樣的,配備的是六點式安全帶,加上頭盔有效固定以及保護了賽車手的頭部和身體,然後賽道路面也是相對非常安全的,再有就是賽車空間狹小恨不能賽車服用幾根線都有規則,而且賽車發生碰撞容易起火,必須快速爬出,只需解開安全帶即可,如果是氣囊,那,就跑不了了。

  • 5 # 老倪DIY

    氣囊這種應用於量產汽車上的碰撞防護設施,對於一輛F1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的安全措施和標準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量產汽車的氣囊是配合三點式安全帶一起使用的,當車輛出現碰撞時瞬間產生十幾個G以上的減速度,光透過安全帶的收緊還不夠,釋放幅度過小會把人勒死,釋放幅度過大安全帶就失去意義了,所以安全帶收緊的同時還要透過氣囊的炸開來進一步緩衝人體向前的衝擊,避免碰撞到車內飾或方向盤造成頭部、胸腔的擠壓傷害。

    對於量產汽車氣囊和安全帶只在一定的速度範圍內會對人體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比如現在的NCAP碰撞標準規定,正面碰撞測試的速度是64km/h,而側面的碰撞速度是50km/h,在這個速度下來對車輛的碰撞情況進行打分,換言之如果速度超過這種規定的碰撞速度就很難保證人體在碰撞中不受到傷害了。

    但對於F1賽車來說碰撞要求的標準和量產車幾乎不是一個數量級了。F1規定要在300km/h的碰撞中能夠保持賽手座艙的完整,並且透過賽車鼻錐,側箱碳纖維的破碎剝離進行緩衝保證賽手不受到到致命傷害。

    F1賽車因為每年規則都在改變,所以每年參賽的賽車都要將車身提供給FIA進行碰撞測試,只有通過了碰撞測試的考驗才能參加當年的比賽。

    而賽手坐在幾乎半躺著的賽車座椅中是被六點式安全帶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上,無論賽車出現任何碰撞或翻滾賽手身體都會嚴絲合縫的貼合在量身定製的賽車座椅上,身體沒有任何可能性撞擊到方向盤上,所以安全氣囊對於F1並不適用。

    用F1當中兩起嚴重的碰撞事故就可以看出F1的碰撞防護能力,遠不是裝個氣囊那麼簡單就可以解決的。

    2007年6月10日蒙特利爾站比賽,當時寶馬車隊波蘭車手庫比卡遭遇了一起極其嚴重的撞車事故。車輛失控撞牆後翻滾數圈又撞到另一側護牆,我們已經能從破損的鼻錐處看到庫比卡的雙腳了,這次碰撞只是讓庫比卡的腳輕微扭傷,其他並無大礙。也正是因為這次碰撞,庫比卡休息一站,由當時寶馬車隊的試車手維特爾接替了一站比賽,維特爾抓住這個機會獲得了積分,為後來成為F1正式車手打下了基礎,所以這一撞也可以說成就了後來4連冠的維特爾。

    最近的就是去年揭幕戰澳大利賽站比賽,阿隆索在直路末端試圖超越古鐵雷斯時賽車撞到了前車車尾,導致賽車以300km/h左右的速度衝入緩衝區後翻滾著拍在護牆上。

    從這一組畫面中可以看出即便是賽車在高速碰撞和翻滾的狀態下,車手依然被穩定的固定在駕駛座艙內。

    如果這種碰撞是在20多年前,對於賽手來說很可能是凶多吉少,但現在這類嚴重的碰撞並沒有導致賽手受到什麼傷害,阿隆索只是因為背部拉傷短休息了一站比賽就又回到了座艙。

    從事故後的車輛來看,除了座艙保持完整外,其他部件已經面目全非了。F1雖然現在觀賞性越來越差,但安全性也確實越來越高了,這裡和氣囊沒有半毛錢關係。

  • 6 # 隔壁店老張

    1、F1賽車使用了5點式安全帶,在發生碰撞的時候,車手幾乎不會發生大幅度的位移。另外所佩帶的頭盔以及hans頭頸保護系統已經足夠保護賽車手。

    2、座艙空間狹小,氣囊彈出影響視線和逃生。比賽在發車、彎道、超車等地方經常會有碰撞磨擦,如果配備安全氣囊很容易彈出,輕則遮擋車手視線,影響救車機會,重則在嚴重事故中阻礙車手逃生以及場外救援

    3、氣囊是一次性的,無法修復。如果F1賽車帶有氣囊,一旦賽車發生碰撞氣囊炸開,即便賽車受損不嚴重,也只有退賽的份兒,因為沒辦法修復,不能帶著一個炸開的氣囊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這個社會里麵包和愛情你選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