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遜倦客
-
2 # 九思堂筆記
你的問題是:村晚一詩中水南陂說明了什麼?我來解答,從我的簡要分析中,可以找到答案。
雷震純天然的一首傑作先來看整首詩:
《村晚》
宋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侵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前兩句:背景,雜草叢生,池水滿溢,落日西沉,波光粼粼。草、水、山、日交融,純自然的、沒有雕琢的靜態美景。
後兩句:人物,牧童回家,橫臥牛背,笛聲無調,信口而吹。純性情的、無拘無束的動態畫面。
整首詩的天然質感,在宋詞裡不多見,絕對是佳作。
讚歎古人在景象觀察和把控上的仔細和精準解讀這首詩時,很多人都對“水滿陂”無法理解,發出“草滿池塘水滿陂是不是寫的有問題”的疑問?我來告訴大家我的理解:
第一,這首詩,寫的是夏季,雨水充沛,這點很重要,請記住;第二,這首詩裡的池塘,不是我們現在的魚塘,池水與塘岸(陂的意思是塘岸)界限分明;第三,野外的一個無人打理的池塘,在純自然環境下,又經常下雨,池塘裡的草茂盛,已與塘岸的草連成一片,池塘裡的水滿溢至塘岸。
所以說,這句詩一點問題也沒有,Do you understand?
我們一定要記住:古人在觀察物象和寫作時,是非常仔細和嚴謹的,否則,經不起推敲,也會遺笑他人,也丟不起那個人。
宋代並不出名的雷震,寫了一首千古傑作。
-
3 # 環宇地圖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有畫面感的詩的。
你問“水滿陂”說明了什麼?這裡的陂讀做bēi,是池塘邊的意思,就是池塘水滿了岸邊到處都是,可不是水滿“坡po“啊,就是以下這樣。
我們再來看看全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宋代某天,某地農村,傍晚,雨後,略有寒意,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滿滿的都溢位來了,太陽馬上落山,倒映在池水波紋中。牧童胡亂吹著笛子橫坐在牛背上要回家。
看,多麼美好愜意而又有生活情趣。你要單看水滿池塘,那就是大雨過後池塘被水灌滿,確實沒什麼更大的意義,但是我們看的是這一整幅“畫”作。
詩人即景而寫,給我們讀者一種映入眼簾的即視感!
我前面說過,我個人是喜歡這種有意境、有畫面感的詩的。詩人帶著一種羨慕的的眼光去看農村田園生活的,他是滿足於這種自然美、生活又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般的環境的的。所以,看詩可還是要全詩看,單獨看幾個詞還是缺那麼點美好的。
回覆列表
詩人寫詩不是科學家考證,有時候寫的內容不一定與現實特別吻合。比方說李白寫詩“飛流直下三千尺”他真的用尺子去量了三千尺嗎?肯定不是的,如果那樣就寫不出詩了。所以這裡的“草滿池塘”也不是池塘里長滿了草,而是池塘邊上長滿了水草,給人的感覺就是草滿池塘。
這個“陂”就是堤岸。作者可能站在池塘不遠的地方,一眼望過去,池塘到處都是青草,水也已經漲滿了,甚至快要流出來了。這是當下的一個場景。這個時候,夕陽落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