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觀歷史

    兩者均是智慧的化身,處於同等級別。諸葛亮有隆中對,一舉奠定了劉備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道路。隆中對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三篇文章之一,其他兩篇是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他們讓我感受到了文章也可以這麼有力量。扯遠了,再看劉伯溫,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關鍵性對決中起到定鼎的作用。不過從他們的領導來看,倒是比較明顯,劉備陰柔,朱元璋強悍,所以諸葛亮顯得比劉伯溫更為突出。

  • 2 # 史不知味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三國諸葛亮,明朝劉伯溫,皆以智謀名聞今古。劉備曾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朱元璋則稱劉伯溫為“吾子房也”。劉伯溫與孔明,何人更為老於謀算,因為他們所處時代並不相同,所面臨的局勢也不同,卻是很難評定,當時有人說劉伯溫是“孔明儔也”,即是說伯溫孔明不相伯仲。

    劉伯溫和孔明皆通天文地理,政治軍事,堪稱不世出的人才。劉伯溫與孔明的經歷也有相似處,劉伯溫曾仕於元朝,後來因為方國珍的事對元朝徹底失望,便辭官隱退。朱元璋在起事以後,因為劉伯溫頗有名聲,便想用錢將他籠絡到自己麾下,劉伯溫當然沒有答應。後來是朱元璋的手下孫炎又多次寫書信給劉伯溫,殷切邀請劉伯溫出山輔佐朱元璋,劉伯溫這才點頭答應,頗有點劉備三顧茅廬的味道。

    關於歷史功績,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赤壁之戰已是盡人皆知,這場戰役為三國鼎立的局勢奠定了基礎。在劉備死後,劉禪當政時期,諸葛亮則主持了北伐中原的戰役。劉伯溫為朱元璋制定了“先陳友諒,後張士誠”的計策,最終讓朱元璋順利取得江山,可謂赫赫功績。在鄱陽湖之戰中,如果沒有劉伯溫,朱元璋的結局可能是兵敗身亡,當時朱元璋在船上指揮作戰,劉伯溫忽然跳起來讓朱元璋換船,結果朱元璋剛換好船,他原來乘坐的那艘船便被陳友諒炸爛了。隨後朱元璋拍著胸口用劉伯溫的計策打敗了陳友諒,陳友諒也在這場戰事中身亡,由此天下局勢底定,江山已入朱手。

    在三國時代,群英薈萃,天下不止一個“諸葛亮”,諸葛亮、司馬懿、荀彧、陸遜、龐統、周瑜、郭嘉等等,哪個不是智謀超群,站在智商的頂峰?在那個英豪輩出的時代,諸葛亮硬生生為劉家開闢出了一個“三國鼎立”的局勢,雖然在諸葛亮死後,這個局很快被破。在元末明初的時候,便沒有三國時代那麼恐怖,似乎只有一個“劉伯溫”,可是這並不是說劉伯溫的智謀輸於諸葛亮,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孔明與劉伯溫皆是古代謀士的代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謀略過人皆是他們的代名詞,可是他們畢竟沒有處於同時代,沒有經過較量,幾乎是無法評定他們孰強孰弱的,更何況非要讓他們分出個誰勝誰負也沒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人充滿了暴戾,抑鬱,孤獨等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