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紅小巖談古論今

    錦衣衛,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明初的軍制比較簡單,其基層單位是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5000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48處。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下面是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不像後來的東廠由太監擔任首領。

    錦衣衛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一個頓號,基本上把錦衣衛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

    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其中比較著名的為大漢將軍。這些人雖名為將軍,其實只負責在殿中侍立,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

    說白了,就是是在皇宮大殿上的樁子。當然,這些樁子也非等閒之輩,一般都是人高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氣十足,聲音洪亮,從外表上看頗有威嚴,對不瞭解明朝朝廷底細的人有一定震懾作用。

    大漢將軍在錦衣衛中自成一營,初期約有1500人,到明末,由於官僚機構的膨脹,大漢將軍也一度增加到5000餘人。

    至於巡查緝捕,則是錦衣衛區別於其他各朝禁衛軍的特殊之處,也是它為什麼能為人們牢牢記住的原因。

    其實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初衷也只是用來鹵簿儀仗,但後來由於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覺傳統的司法機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來不太順手,於是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部隊。

    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

    南鎮撫司則是對內,也就是錦衣衛管自己人的部門,相當於後世的憲兵。

    南北鎮撫司下設五個衛所,其統領官稱為千戶、百戶、總旗、小旗,普通軍士稱為校尉、力士。

    校尉和力士在執行緝盜拿奸任務時,被稱為緹騎。緹騎的數量,最少時為1000,最多時多達60000之眾。

    錦衣衛官校一般從民間選拔孔武有力, 無不良記錄的良民入充,之後憑能力和資歷逐級升遷。同時,錦衣衛的官職也允許世襲。

    明朝前兩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於其出身的特殊性,對皇權的維護有其他朝代所沒有的強烈慾望。這就使得錦衣衛巡查緝捕的職能無限擴大。

    一般來講,錦衣衛的工作只限於偵察各種情報、處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一旦適逢一個野心大、心腸狠的指揮使掌權,就會利用職務之便不遺餘力地製造事端,既可以打擊異己,也可以作為自己升遷的資本。

    如成祖時的紀綱、英宗時的逯杲、武宗時的錢寧等,在他們掌權時,緹騎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處於他們的監視之下,對他們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會家破人亡,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

    臭名昭著的北鎮撫司大牢中更是關滿了各種各樣無辜的人們,死於錦衣衛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計其數。更為可怕的是,這種恐怖的氛圍,與唐武則天時期的短期出現不同,終明一朝幾乎是綿綿不絕,這種無節制的濫捕,極大地影響了皇帝與官僚機構之間的關係,使百官、民眾、軍隊與皇帝離心離德,難怪有人說明朝不是亡於流寇,而是亡於廠衛。

    錦衣衛另一項著名的職能就是執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來教訓不聽話計程車大夫的一項酷刑。一旦哪位倒黴官員觸怒了皇帝,被宣佈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綁雙手,押至行刑地點午門。

    在那裡,司禮監掌印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一左一右早已嚴陣以待。受刑者裹在一個大布裡,隨著一聲打字,棍棒就如雨點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為錦衣衛校尉,他們都受過嚴格訓練,技藝純熟,能夠準確根據司禮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的暗示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

    如果這兩人兩腳象八字形張開,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條活命;反之,如果腳尖向內靠攏,則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杖完之後,還要提起裹著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後再重重摔下,此時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條命。廷杖之刑,對士大夫的肉體和心靈都是極大的損害,但明朝的皇帝卻樂此不疲,錦衣衛將校對它也是情有獨鍾。

    縱觀有明一朝,錦衣衛曾經出過袁彬、牟斌這樣比較正直的指揮使,但大略來說,其職能主要還是為明朝的極端專制制度充當幫兇。有了錦衣衛這樣高效率的工具,明朝的皇帝壓制起士大夫階層、下層民眾就更加得心應手。

    錦衣衛在明朝確實人見人怕,但也沒有電影中那麼誇張。

  • 2 # 耀世玄青

    錦衣衛,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朱元璋設定錦衣衛以消滅功臣為目的,羅織罪狀,置無罪者於死地。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下一代皇帝駕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幾興大獄,假借若干由頭,把輔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盡,《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足見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術不正的產物,所以其後遺症也特別嚴重。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不過,始作俑時心術已壞而造成的弊政是難以斷根的,到燕王朱棣起兵奪得帝位時,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統治又恢復錦衣衛。

  • 3 # 顧前史而言今

    錦衣衛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刑部、都察院 大理寺這三個辦理刑獄衙門之外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 。錦衣衛最初是皇帝的親軍待衛。洪武十五年改稱“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設指揮使一人,統屬有將軍、力士、校尉等 官卒約一千五百人。衛屬機構有南、北鎮撫司。他們只對皇帝負責,可以不遵守明律隨意緝捕、刑訊犯人。因為朱元璋小時候是個農民,他對官老爺們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感。為了時刻掌握官員的一舉一動,便藉助錦衣衛的校尉對他們進行偵探。錦衣衛做的有多麼嚴密呢?一次國子監祭酒宋訥碰到朱元璋,朱元璋問他為什麼昨晚不開心,宋納老實說“因為僕人打碎了杯盞,所以生氣!”。朱元璋高興地說“沒有騙我”。他掏出一幅畫,正是宋訥生氣表情的畫像,由此可見錦衣衛的工作效率。後來一方面因為錦衣衛只顧結果,不管對錯。製造了很多冤假錯案,引發了民憤。另一方面由於大量功勳權臣被打壓後江山已固。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把錦衣衛關張了,還特地把錦衣衛詔獄裡的刑具拿出來當著官員燒掉。但是後來,朱棣奪取江山後,為對付建文帝餘黨又重新啟用錦衣衛,而且更勝從前了。

  • 4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明朝大部份承繼元朝政制,但錦衣衛這類組織是元朝所沒有的。這要從太祖朱元璋的性格說起,太祖這個人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勤勉儉省、堅韌不撥。這些都是優點,太祖性格的缺點不多,就是在用人上的狼顧狐疑。知人善任和狼顧孤疑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對一般人來說,這兩個矛盾的性格是不可能並存的,但太祖朱元璋能。

    比如使用劉基、徐善長、徐達、湯和、胡惟庸、藍玉等人才,那一個不是給予充分的權力供其馳騁,促其建功立業。但最終又有幾人可以逃得過他舉起的屠刀?他是個實用主義者,只要有用,先用後疑、邊疑邊用、用盡棄之。歷代帝王,誰不想傳位千秋萬代?但誰也設計不出,象錦衣衛這種集包打聽、背後盯,超法度的天才組織來。(太祖的政制、軍制的設計能力超強,賦稅和衛所的設計極為精彩漂亮)

    銱衣衛,來源於皇家衛隊中的一支的改制(金吾衛 、羽林衛 、府軍衛、虎賁衛 、錦衣衛 、旂手衛等),皇家衛隊掌管儀仗和侍衛。自洪武13年“胡惟庸案”後(中國最後一個宰相),太祖借勢廢中書省的相權,為填補六部和地方官在缺少相權的節制,需管控百官的私密動態。

    那麼,相權的存在既利於管控官員,為啥又取消了呢?因為相權有個特點,會與皇權爭權分利,且易生對峙撍越。以朱總之多疑善權,必廢之。但管控的缺失怎麼辦?就用法外組織錦衣衛去彌補之。何謂法外組織呢?大明政府的架構裡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一整套的公檢法機構,還設立了可風聞奏事的六科給事中、御史等言官來赳參百官。按正常需求來說,夠健全了。

    但老朱生性多疑又聰明狡黠,他知道人的公行和私為,是完全可以割裂的。想的真對,華人誰不這麼兩面派的混官場呢。說不定,你上朝山呼萬歲,下朝就罵罵咧咧;說不定,你人前道貌岸然、人後男扮女裝。所以,做為皇帝,咱,要時刻知道你的私為動向,再與公開表現比對一下,看看公私相符否,言行一致不。不符合、不一致,如果威協皇權,就及時防備和替換你。

    於是獨立於政府和法度之外,皇傢俬人特務執法機構,錦衣衛就誕生了。為求皇權輾壓性地鉗制政府的權力,太祖賦予了錦衣衛在“直駕侍衛”正常職權之外,一個凌駕於公權力之上的私權力——“巡查緝捕”權。如此超越法度,即便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也是空前不絕後的。

    錦衣衛設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掌管錦衣衛內部的犯法罪案和裝備督造,重頭在北鎮撫司,它轄詔獄。對六部和地方政府,行使無需任何證據的偵緝、監控、逮捕、審判、處罰的權力,且三法司勿需過問和監責。超越法度就在這裡。實際上這麼一改制,錦衣衛從皇家儀仗和侍衛隊,已蛻變為皇帝的私家警察、法官、特務。

    但畢竟這個時候,還不是永樂朝或成化朝,也不是正德朝,宦官的勢力還沒有參與到皇傢俬權利之中。所以東廠、西廠、內廠這些私權力更大、為禍更烈的私家特務組織還沒有出現。更因為老朱也本著用用就好,用完即棄的心態,錦衣衛還兼著皇家儀仗護衛的本職工作。為了體現皇家儀仗的雄渾壯美,錦衣衛的著裝很是華壯柔麗,錦衣衛們穿著精作的蟒服、飛魚服、鬥牛服,配帶著輕細狹促,秀雅陰柔的繡春刀,腰懸雙面書篆文的“守衛”、“隨駕”的金牌。

    金牌、飛魚服、繡春刀,稱為錦衣衛的正裝。平常執行包打聽和背後盯的任務時,要麼潛伏進府做事,要麼便服盯梢追緝。並不需要正裝。為了與其他衙門執行公務有所區別,錦衣衛出擊叫“緹騎”。一般正裝的錦衣衛出現在官員面前,這個官員也就算提前走完仕途,或者了無生路了。 後來,太祖也察覺到錦衣衛履行皇傢俬權的過程中,有濫用職權、私刑過分,侵食公權太甚的壞處。環顧滿朝文武百官皆已人人自危和極度恐慌,便下詔棄用綿衣衛,所有詔獄未決之案、人犯轉由“三法司”,依明律處理。

  • 5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錦衣衛,飛魚服、繡春刀,鮮衣怒馬,威風赫赫,在明朝這是一幫讓群臣活在驚恐中的人,在明代200餘年的歷史中,錦衣衛始終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錦衣衛原本只是明朝皇帝的十二個親軍衛之一,是皇帝的保鏢和儀仗隊。後來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統治,給了錦衣衛掌管刑獄、巡察緝捕的權力,成為明朝專有的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錦衣衛全盛時期在籍人數超過6萬,設正三品指揮使一人,從三品指揮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揮僉事二人,從四品鎮撫使二人,正五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這些是中高層領導;底下的基層官員包括副千戶、百戶、試百戶、總旗、小旗等,人數不固定。

    因為權力無人制約、辦案過程全是機密,所以錦衣衛為了升官發財、討皇帝歡心,常常羅織罪名、不擇手段的製造各種冤獄去打擊不討皇帝喜歡的大臣,一場大案可能就要牽連上萬人。朱元璋時期的“胡惟庸案”“藍玉案”死傷數萬人,開國功勳幾乎被屠戮一空,不得不說錦衣衛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錦衣衛中也不全是壞人,比如明英宗、明憲宗兩朝的錦衣衛指揮使袁彬就是一個忠義正直之士,不貪汙斂財、不濫殺無辜,是明朝少有的不死於非命的錦衣衛指揮使。袁彬去世時官爵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左軍都督,是明朝超一品的大員,連他的母親和妻子都是一品誥命。

    錦衣衛權力再大、威勢再重,也只是明朝皇帝養的狗,他們的行為很多時候是皇帝想法的體現,為皇帝背黑鍋。每個皇帝上臺錦衣衛都得大清洗一遍,民怨太大的錦衣衛指揮使基本上都被皇帝殺了平息眾怒。

  • 6 # 冬眠要趁早

    錦衣衛最早叫儀鑾司,後來改名叫拱衛司,再後來改成叫親軍指揮使司,最後才改成錦衣衛。

    錦衣衛是二十二衛禁軍之首,但是並不歸五軍都督府管轄。不同的時期,錦衣衛聽命不同的人。有的時期完全聽命皇帝的旨意,有的時期服也從東廠廠公或者司禮印公的命令,當然很多時候,錦衣衛的緹帥見了廠公都要磕頭,有的時期聽命於當權相爺的指派。

    錦衣衛很多中高階官員都是世襲蔭承得來的,當然也有很多是因功封的,也有一部分是走門子巴結當權者得來的,所以歷來錦衣衛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錦衣衛的堂官叫都指揮使,是一把手。二三把手有指揮同知,指揮僉事,這都是堂上官,也就是在錦衣衛所的大堂上處理公務的官。下面還有司官,比如南鎮撫司,北鎮撫司,東西緝事房,還有正副千戶、百戶、試百戶、總旗、小旗、黑靴校尉、白靴校尉。

    錦衣衛的校尉多的時期能有幾萬人,除了一部分負責皇帝保衛、儀仗、車駕工作外,很大一部分人負責在全國範圍內抓人,一部分負責蒐集情報也就是緝事,還有一部分負責在北鎮撫司的監獄裡拷問犯人,當然還有一部分精明能幹的直接選拔到了東廠,聽東廠調遣,但是組織關係還在錦衣衛。很多人不知道吧,東廠裡的總旗小旗校尉是從錦衣衛選拔過去的,所以歷來都是廠衛並稱,也就是所謂的盤結膠固。

    待續吧……

  • 7 # 劉大媽說三農

    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即使是不瞭解劇情,但只要看到一個關鍵性標識,就知道這是大明朝的事兒,因為錦衣衛就是明朝統治下的一個特色。自從朱皇帝建立了這種監視人的特務組織之後,就使得他在大明朝迅速的佔有了重要地位,現在還有很多電影專門拍的就是錦衣衛的故事,比如龍門飛甲,再比如鄉春刀,還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錦衣衛。在影視劇中,無論是誰在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會聞之色變,歷史上的錦衣衛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事實上一開始的時候,朱皇帝設定的錦衣衛其實是歸於軍隊管理的。我們從明初的軍隊稱呼就能夠感覺到,當時經常會稱為某某衛或者某某所。當時為了拱衛京畿,禁衛軍中專門設定了多達四十八個這樣的衛所。後來為了把這個機構抓到自己手裡,朱皇帝就從這裡面挑出了十二個最精銳的衛所,組成了親軍衛,這裡面就包含有我們後人耳熟能詳的錦衣衛。作為皇帝身邊的近衛軍,他的首領是由皇帝最親信的人擔任。當然他們效忠的也就是皇帝一個人,主要任務就是監視文武百官還有軍隊。

    我們知道禁衛軍本來就已經是大明軍隊中的精銳之師了,而這錦衣衛更是從禁衛軍挑選出來的,那隨便哪一個拉出來都絕非等閒之輩,不光是人高馬大,而且武藝高強,因此他們的戰鬥力也是特別的強悍。他們既然對皇帝一個人負責,那就擁有特別的權力,比如可以不經任何人同意就開展秘密調查,比如可以用任何方式進行刺探情報,有了他們的嚴密監視,這滿朝大臣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他們的眼睛,和我們看到國軍中的軍統完全沒有區別。

    朱重八作為一個平民皇帝,猜忌心理不是一般的嚴重,因此他需要隨時掌握下面一干人的心理動態和活動軌跡,我們知道有個故事,就是講的某天上朝的時候,皇帝就問一個大臣昨天干什麼了。這個大臣比較老實,就實話實說了昨天晚上在家裡和幾個朋友喝酒,皇帝就微微點頭,表示讚許他沒說謊話。皇帝還對當時他家裡的客人坐在哪個方位、講了哪些話都一清二楚,讓這位大臣心裡慶幸不已,這老實也是一種福氣,如果胡編亂造,說不定早就以欺君之罪開刀問斬了。

    事實上錦衣衛做的遠遠不止這些,他們簡直就是無孔不入的存在,簡直就像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監控系統一樣,下面的任何臣子在皇帝眼裡都是透明的,包括他們晚上行房幾次,哪種姿勢,甚至夫妻之間說了哪些淫詞浪語,錦衣衛都是盡收眼底。當然錦衣衛還幫皇帝做了很多他不方便做的事情,殺害了很多的大臣。

    從大明王朝歷史來看,錦衣衛雖然只聽命於皇帝,但卻又受到宦官的管制。儘管他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鞏固了朱氏大明的統治,但其也反映了朱元璋內心的陰暗與不自信,最後還淪為了殺人機器,也成為了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 8 # 鄧海春

    錦衣衛是明朝二十六親軍衛中最為後世所熟知的一個,但後世對於錦衣衛的定位,主要是作為明朝的特務機構而非親軍衛來認識。事實上,錦衣衛從建立之初,便與一般的親軍衛大為不同。首先,錦衣衛儘管建立較晚,但卻與明初宮廷侍衛制度淵源頗深,其最早的前身是拱衛司。拱衛司改為儀鸞司之後,主要負責宮廷侍衛。“四年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但隨著朱元璋大開殺戮,重典治國,洪武朝時局十分動盪。為掌握官員把柄、窺伺大臣行動,朱元璋從而對儀鸞司進行改造,將其從一個主要負責宮廷禮儀的侍衛機構轉變為主要負責偵察刑訊的特務機構——錦衣衛。

    由於錦衣衛作為一個特務機構名聲大著,其另一半職責反而很少 有人關注。

    作為明朝官方行政法典,《大明會典》在記述錦衣衛職責上,是將“直駕、侍衛”排在“巡察、捕輯”等刑名職責之前的。《明史》也認為錦衣衛設定伊始,其主要職責在於參與鹵簿之禮。“太祖之設錦衣也,專司鹵簿。是時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錦衣衛鞫實,本衛參刑獄自此始。”

    錦衣衛在禮儀方面的職責主要有以下12項。現依據萬曆《大明會典》卷二百二十八《錦衣衛》敘述如下:

    1.逢車駕出入,陳設鹵簿、儀仗。“凡聖節、正旦、冬至、三大廟會、朔望日及每日常朝,並郊祀等項,車駕出入,該設鹵簿、儀仗,俱本衛提督所屬官校,依次陳列。”

    2.升殿、大朝、常朝時,侍衛殿陛,傳奉聖旨,聽候傳喚,以及巡查皇城。

    3.大祀圜丘時,先期抬香亭、輿亭,請太祖皇帝神版,詣壇配天。 並在祭祀之日侍衛禮儀。

    4.皇帝駕臨齋宮時,負責宿衛巡視。

    5.祭祀北郊與幸國子監時,侍衛禮儀。

    6.凡視牲、朝日、夕月、耕耤、祭歷代帝王,擺丹陛駕隨侍。

    7.凡祭太廟、社稷壇,擺常朝駕隨侍。

    8.凡有事四郊,同科道官點閘駕儀、三千營旗幟及本衛將軍。

    9.凡經筵,於文華殿侍衛。

    10.從皇帝巡幸。

    11.凡親王出府,撥校尉隨行。

    12.殿試充巡綽官,歲貢生員於午門內考試,負責看守。

  • 9 # 蒼茫大地顧煒斌

    朱元璋建國後搞的是特殊政治,錦衣衛就是它的代表機構。

    錦衣衛原本只是一支軍隊,是皇帝的親軍二十六衛之一,這二十六衛直屬皇帝指揮,各司其職。

    二十六衛地位可不一樣,南京有個地方叫孝陵衛,孝陵衛原來是替皇帝老兒看墳的。

    錦衣衛,是皇帝的衛隊,皇帝出行時負責保衛,它還是皇帝的儀仗隊,上朝時掌管禮儀。電影《錦衣衛》裡曾展現過錦衣衛的行頭: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因為錦衣衛責任重大、和皇帝關係密切、深受皇帝的信賴,漸漸地成為皇帝的耳目,負責打探情報和懲處大臣。

    他們只聽從皇帝指揮,錦衣衛領導機構設正三品指揮使一人,下設同知、僉事、鎮撫各二,千戶十四人。

    錦衣衛要求嚴格,要嚴格審查、面試,必須是良民、無犯罪前科,經過精挑細選和各種訓練,才能入列。

    錦衣衛主要職責是偵查大臣們的一舉一動,再向主子打小報告。宋濂作為明初三大學士,受聘擔任過太子朱標的老師。可他晚上和誰吃飯、吃點什麼,朱老大都一清二楚,一次宋濂就遭老大盤問,幸虧宋濂老實,一五一十如實上奏,不然一個欺君之罪就夠他整個家族喝幾壺!朱老大他是當之無愧的勞模,晚上除了要處理大量的政務、還要拚命繁殖朱家軍,他可沒興趣晚上躲在宋老頭的門縫裡搞偷窺,這些髒活累活都是錦衣衛乾的,錦衣衛們可是朱老大的抽水馬桶,他們不怕髒!髒不怕!他們不怕髒的原因並不僅是出於對皇帝的忠誠,更多的是做抽水馬桶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榮華富貴!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錦衣衛還負責廷杖,負責懲處不聽朱老大指揮的大臣。當年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大明首輔楊廷和之子、狀元楊慎因大議禮事件,就吃了回龍棍,充軍路上遭仇家追殺,也只能躺在馬車上哼哼,無法站起來!大明洪武年間一旦有錦衣衛登門,大臣們就相當於收到死刑判決書,用毛骨悚然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錦衣衛在戰時還負責收集軍事情報、策反敵高階軍官。當年大明軍隊在北韓戰場猛揍豐成秀吉時,就有錦衣衛那熟悉的身影!

    錦衣衛不受刑部、大理寺管轄,可獨立抓捕犯人,獨立審判判刑。錦衣衛指揮使能發駕帖,即逮捕證。錦衣衛帶駕帖捕人,如遇反抗,就讓他們通通地死拉死拉的!錦衣衛還有獨立的監獄一詔獄,名氣超過刑部大牢。

    錦衣衛大權在握,只受皇帝管轄,如果放任一直存在,就會嚴重影響國家法律的約束性、權威性,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旨:詔內外獄無得上錦衣衛,大小鹹經法司,朱老大還當眾焚燬錦衣衛刑具。

    但他死後不久,就死灰復燃,大明後繼皇帝不僅恢復壯大了錦衣衛隊伍,還增設了東廠、西廠新特務組織。朱元璋當年創設錦衣衛,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怎一個怕字了得!

  • 10 # 金兔歷史

    錦衣衛,原來是明朝內廷御林軍,後來慢慢變成皇帝的軍政特務機構。

    那麼錦衣衛是怎麼來的呢?

    錦衣衛的前身是朱元璋所設立的“拱衛司”,後改名為“親軍都尉府”。

    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改設錦衣衛。錦衣衛主要掌管刑獄,有巡查、緝捕之權,下面又設鎮撫司,從事偵查、逮捕和審問。

    因為錦衣衛是由皇帝直接管轄的,朝中官員無法與其抗衡,所以哪怕一些大案與朝中官員有關,錦衣衛也可以直接處理,之後直接呈送給皇帝。

    值得注意的是,錦衣衛的刑訊範圍一般只針對官員士大夫,不會牽扯到普通老百姓,普通的民事案件,還是得透過正常的司法途經解決。

    憑藉著錦衣衛,一方面,朱元璋幾興大獄,幾乎把輔佐他的文武功臣都給殺了;另一方面,由於錦衣衛的存在,當時官員的貪汙腐敗大大減少。

    朱元璋執政後期,因為錦衣衛存在虐待囚犯的行為,明太祖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並將錦衣衛廢除。

    不過到了明成祖時期,錦衣衛有得以恢復,換句話說,在建文帝時期,是沒有錦衣衛的。

  • 11 # 歷史滾輪

    飛魚服、烏紗帽、鑾帶,佩繡春刀等

    只要看到這樣的服飾,錦衣衛都不用說話,就自帶威嚴效果,

    百姓們看到錦衣衛的申請,與其說是尊重,不如說是畏懼

    如果還是不熟悉錦衣衛的話,建議去把電影《繡春刀》看一遍,劇中的錦衣衛基本上合乎歷史

    圖:繡春刀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錦衣衛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大刀,想殺誰就殺誰

    這麼一個血腥氣很濃的殺手機構,為什麼會有一個儒雅的名字叫錦衣衛呢?

    說到原因,小輪子真挺為錦衣衛傷感的:一代偶像男神淪為特務殺手

    錦衣衛最開始,就是身著華麗服飾的衛隊,給皇帝出行撐門面的,屬於儀鸞司

    圖:錦衣衛

    這個衛隊中的男子,要求其實非常簡單:長相秀麗,身材健壯,如果有美美的八塊腹肌就更好了

    多由京城中的富家子弟及其王公大臣的兒子們擔任,說白了,就是聚光燈下的偶像男神

    可就這一人畜無害的偶像男神怎麼就演變成了人人畏懼的特務殺手了呢?

    說到這,還是要談談朱元璋的猜忌心了

    朱元璋奪得天下,其實也不能完全算的上光明正大,說不好聽些,不還是從人家小明王那奪來的嗎?

    圖:朱元璋

    因此,朱元璋登基後,就非常怕那些開國功臣惦記自己的王位

    首當其衝的就是胡惟庸了

    他是大明王朝丞相,權力自然不在話下,慢慢有些膨脹,也就漸漸不給朱元璋放在眼裡

    有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和皇帝朱元璋唱反調

    雖然面上朱元璋都過的去,但他心裡那臺開國功臣收割機已經慢慢開始啟動了

    錦衣衛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

    圖:朱元璋殺功臣

    他們開始化身為特務殺手,收集胡惟庸的罪證

    果然,胡惟庸沒有鬥得過朱元璋,因謀反被誅連九族,那叫個殺得血流成河,鬼哭神嚎

    此時的錦衣衛就像被放出瓶子的魔鬼一樣,肆意妄為,殘害忠良

    圖:錦衣衛

    後來,朱元璋也意思到了這個問題,臨死前曾經下令撤除錦衣衛,但因後來朱棣奪取皇位,錦衣衛又被保留了下來

    從此,錦衣衛以自帶法庭和監獄的功能一直到了明末,活脫脫成為了特務殺手.......

    縱觀明朝32任錦衣衛指揮使,有19人不得善終.......

    感嘆一下:

    一把鋒利的大刀,在你需要披荊斬棘的時候,是非常趁手的,但如果運用不當,就會帶來致命的打擊

    當年,豐臣秀吉侵入北韓的時候,錦衣衛潛入日本收集情報,裡應外合,大破日軍,響噹噹的國之利刃

    但如果用的不當,就會反噬自己,終明一朝,死在錦衣衛手中的忠良之臣就不在少數

    圖:東廠西廠

    所以,一個能者的智慧之處,不能僅僅侷限於當前的工具用的多順手,

    而是在工具發生變化的時候,自己也能隨著變化,並不斷超越它

    這或許就是當今21世紀的生存法則: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重太胖在健身房減肥的話,是不是不能跑步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