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八線mama
-
2 # 媽媽累成狗
這是肯定的。但是要想辦法控制孩子看的時間和次數。我家孩子看不見手機就不會要,電視還沒有主動看的意識。手機如果看就限制時間,比如10分鐘或者15分鐘,看完就不讓看了,如果哭鬧就讓她哭鬧,實在不行我就象徵性的打一頓。他看我實在不讓她看也就不看了。我家孩子一歲半多點。
-
3 # 吖頭70809493
我家的手機基本上沒給看,電視看得多,脾氣也不暴躁,個人覺得大人有耐心的引導,偶爾看電視的時候給孩子聊一下電視裡播放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聊一下他們容易接受一點
-
4 # 小公主變形計
題主問的是,如果我的孩子總是看手機和看電視,脾氣會變暴躁嗎?我想說,要是我孩子這樣,我的脾氣肯定會變暴躁!怎麼能總看手機和電視呢?多不健康!對眼睛、對身體、對成長有什麼好處?我是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
至於孩子的脾氣,我會密切關注。要真是天天對著手機和電視,估計被動接受慣了,還真有可能對家長的話當耳旁風,嫌煩,嫌被打擾了,家長一說,他就起急,這是有可能的。但即便這樣,我也會幫他改掉。多陪他說話和玩耍,多帶他出去走一走,多鼓勵閱讀等等,我都會嘗試的。
-
5 # 隨心舞者小山楂
此刻看到這個問題心裡有許多話想說。最該責怪的就是我和電視機了。我家寶寶每天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視機或者是要我的手機看汪汪隊。他已經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哪怕我叫他的名字,都要叫很多遍很大聲他才能聽到。他跟我說好了是看兩集看完了過後他還沒有一絲一毫要關的意思,我立即果斷地把它關掉,寶寶就大哭大鬧還要對我拳打腳踢。想想真寒心,這才四歲的孩子!但這跟電視有關係,跟我的教育方式也有關係了。
因為我一個人帶孩子,有時候為了多做點家務會讓孩子自己打發時間,那他唯一的娛樂就是看電視了。
但他真的變暴躁了,只要一點不如意的話就大哭大鬧,看得周圍的人都搖頭呢。
我現在已經不太由著他了,他如果哭的話我就讓他在一邊哭,哭好了過後我再去跟他講道理。晚上的時候我會盡量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增加閱讀的時間,有時也會陪他玩玩橡皮泥、做做手工。
-
6 # 北京陽光語言矯正學校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當今社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千萬人都擠著過這條獨木橋。孩子成長和教育上,家庭成了主戰場,父母成了指揮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孟母三遷絕對不是為了找WIFI訊號,匡衡鑿壁偷光絕不是為了扯網線,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如何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應該自我檢討的第一課。
關於孩子看手機看電視,脾氣會變暴躁的問題,我個人從兩個方面看。首先看手機、電視和脾氣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其次,孩子的脾氣變暴躁是個教育問題。
一、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的認識和管理
近20年來,我們的電子產品越來越豐富,從電視、家庭 DVD、電腦,發展到 iPad、手機……資訊資訊無處不在,各種電子產品的觸角延伸到我們的生活終端。這個時代最矛盾的事情是,我們一方面歡呼雀躍的享受著資訊時代帶來的便利,一方面卻如洪水猛獸一般 隔絕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接觸。新奇豐富的電子熒幕對學齡前孩子的莫大吸引力,使得我們擔憂於其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大隱患。但在迅猛的數碼時代,怎麼可能完全逃避電子產品呢?
我們天天喊著教育“以人為本”,卻沒有理性的認識到,電子產品只是個“工具”,而家庭教育才是“活體”。我們的錯誤和擔心其實是沒有正確的管理,而是讓“工具”充當了保姆和教師的角色,讓“工具”承擔責任使我們最大的不負責。
對幼兒的影響
有教育專家認為,0-3歲是嬰幼兒各種發育的重要時期,過早,過多接觸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會造成很多危害,科學的教育管理,才會發揮電子產品的優勢。
優點:1、對幼兒語言發展有幫助,2、開發智力。3、豐富幼兒生活。4、有利於知識積累。
缺點:1、損害視力。2、幼兒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於遊戲。3、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缺少與人主動交流興趣。
建議:1、環境建議:餐廳、臥室、洗手間禁止。2、時間建議:吃飯,睡覺,起床禁止。3:、人文建議:親情互動,遊戲,其他溝通交流時間禁止。
對青少年的影響
七歲以上的孩子,開始接受有規律的普通教育,對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電子產品管理應該有針對性的改變,首先這個年齡段孩子自控時間變長,對各種電子產品的使用能力提升(很多都無師自通),興趣更加廣泛,對資訊、遊戲類電子產品容易沉迷成癮。但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以電子資訊科技和網路為媒介的教育實踐在不斷的廣泛應用,是國家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趨勢,這就意味著未來,面對這些你的孩子無處藏身,很多學校,老師,也利用網路的便利性對學生和家長進行管理和溝通,很多孩子的輔導和作業甚至都是在網上完成和批改的,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各種學習軟體APP,充斥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可以說有的孩子離開手機,電腦,學習過程就會出現障礙。
這個階段我們要考慮的三個核心問題:1、父母在家庭環境中是否對電子產品成癮,以錯誤的方式去糾正另一個錯誤是否有說服力?2、電子產品到底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多重要得角色?電子產品是教育主導還是溝通輔助?3、是否有原則和目的的進行監控和引導,產生矛盾後的解決方向?
每個家庭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觀念千差萬別,因此我只能從個人角度談談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想法。
1、在學習方面,允許使用電子產品作為輔助工具,但絕不會讓電子產品佔據學習的主導地位,不會讓手機電腦成為學習的主要幫手,保證孩子獨立思考,循序漸進的正常學習規律。
2、在娛樂方面,允許使用電子產品作為遊戲娛樂的工具,畢竟這是電子產品的本身功能之一,娛樂是人的天性,適當放縱也是人之常情,只有嘗試過壞的,才能分辨什麼是好的,比如聽音樂,看電影,但內容必須監控,時間必須節制,地點必須合理。絕不會僅僅以時間長短作為掌控的唯一手段。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養成良好的使用電子資訊產品的習慣和素養,才有資格去監控、糾正孩子。
二、孩子的脾氣和手機、電視有關係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樣米養百樣人,人人都有脾氣,有性格,
環境和語言溝通是影響性格的兩大重要原因,
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有的父母有時會發現長看電視的幼兒對母親的聲音反而沒有反應,對母親的呼叫不予理睬,不能注視母親的視線;活動劇烈,無法安靜;能夠迅速被電視的聲音和畫面吸引,只是單方面的接受電視語言,注意力集中能力差,語言會話功能發展遲緩。
對青少年性格的影響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使用手機頻繁,沉迷遊戲的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和交流上很容易產生隔閡。而對於手機,電腦等網路電子產品過渡產生依賴性,特別是過分依賴於手機作為與他人的交流工具,變得缺乏創造力、想象力,思維呆滯,思考懶惰,同時還會降低運動和視覺的發展速度,進而變得怯懦、孤獨、偏執。
看到這裡,100%的父母都會直接甩鍋給手機電腦。可是那些優秀的、性格、脾氣好的孩子,也同樣在用手機電腦啊,或許人家使用的時間更長呢。
放下手機,立地成佛好與壞的區別往往就在一念之差,當你的孩子用手機電腦玩遊戲,看小說時,別人或許正在用它學習,陶冶情操。
當你的孩子用手機享受精神、視覺的垃圾毒癮,別人或許正在與父母共享家庭溫暖。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電子產品猶如刻刀,有的人用它精心雕刻成了藝術品,有的人卻自我殘害成了謀殺工具。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手機電腦等不過是孩子人生中遇到的一條河,有的人懂得趨利避害,順勢而為,一躍龍門。有的人卻眼花繚亂,迷失自我,一墮深淵。有的人如遇洪水猛獸,逆勢而為,最後一敗塗地。
回覆列表
我是不會讓我的孩子發展成總是看電視看手機的,所以也不能得知他會不會變得脾氣暴躁。我覺得家長應該多陪孩子,而不是把孩子丟給電視手機。
我想看手機看電視本身和脾氣暴躁不暴躁沒什麼關係吧。孩子看電視看手機應該把握一個時間和選擇,不能經常看。不過如果沒有人陪伴孩子,而孩子總是看電視手機之類的,可能會很無聊,那麼更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的現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