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國目前為止,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是否值得一代年輕必須在乎的緊要問題,如何贍養老人、怎麼贍養著實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尤其現在年輕兒女生活節奏快,都苦於奔波。有多少人在乎父母的感受,啃老族在當前是多數年輕人的首選。為此請問閣下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送父母去敬老院還是找個伴,還是隨他自生自滅,如老黃牛一般……
13
回覆列表
  • 1 # 聆聽天籟的鷹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已不是年輕人了,所以回答有些困難!我是這麼看的:從大部分年輕時有工作退休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來說,他們不太願意給兒女們添麻煩,實際也不需要兒女們贍養,很多時候還反過來從金錢或其他方面來幫助兒女;而一部分沒有養老金的老人那就需要子女的贍養了。在我看來年輕人對贍養老人持什麼態度,很大程度上是老人從小教育的結果。從小老人教育好子女贍養老人,並且給了子女正確的榜樣的話,那麼子女對贍養老人就會有正確的態度,反之恐怕老人就要傷心失望了!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是應了那句話,父母是子女的最好榜樣,年輕人對贍養老人是什麼態度,就看父母從小對他們的教育了,不知道我說的有那麼調道理不?

  • 2 # 文化名人堂

    現在基本上都是421家庭,所以,兒女壓力很大。基本都是兩邊都要看!家有一老是個寶!父母好了,一切都好了!!!

  • 3 # 園寶寶999

    雖然咱們國家非常提倡孝道文化,但是不得不說,孝道文化在現實中,執行很差。尤其在偏遠山區和農村,老人們的生活很悲慘!生活條件差,貧窮,醫療條件很落後,兒女能力有限,所以,老人過的很悲慘!

  • 4 # 月上老人

    謝謝相邀!目前的父母贍養問題確實是大多數在外奔波闖蕩的年輕人最為無奈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對於還在農村的父母來說,而子女都在大城市打拼,他們的父母更成為他們的牽掛。可是大城市帶來的生活壓力,又讓他們不能花費太多的時間回家陪陪父母,甚至也不能常常透過電話與父母聯絡。

    而在老家的父母,完全清楚子女在大城市的不易,他們拖著年邁的身軀,依然用不便的動作和辛苦勞動為子女多掙點;還有的老人為了在城市裡打拼的孩子不要為孫子孫女操心,甘願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鄉村來到一個陌生的沒有一點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大城市裡照顧孫子孫女。他們逐漸成為很多大城市裡最孤獨的靈魂,飄蕩著找不到家在什麼方向。

    這個年紀本該是他們安享天倫之樂的年紀,可是為了孩子的一切甘願忍受靈魂的孤寂。而作為孩子的我們在事業無成的年紀裡卻無能為力,有時候我就在想,我為什麼還要待在大城市裡?為什麼不回到家鄉的二三線城市?雖然生活不會很豐富精彩,但是父母、自己也不用太多勞累。

    也許是很多人不願放棄大城市的光鮮,不願放棄大城市裡的機遇;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為了自己事業的成功,為了自己更夠進入上層社會,為了孩子將來更高的平臺,為了孩子以後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其實,他們也很無奈,大城市裡待著雖然很累,但是回到家鄉又能做些什麼呢?沒有關係,沒有人脈,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他們也懂得父母的辛苦,也懂得父母的不易,可是能做些什麼呢?他們就處在這樣一個時代,父母、孩子、生活、工作已將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本該幹勁十足的年紀就早早染上了中年危機氣息!他們的父母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勞累不堪。

    送父母去敬老院?讓父母自生自滅?可是是否想到又有多少父母有這個福利?有這個待遇?而又有多少父母願意這樣做?

    一想起這樣的情況,甚至為父母們感到悲哀和憐憫。都說年輕的一代是最不容易的,上有老下有小,可是,您曾想過父母的這一生,年輕時上有老下也有小,可是到老了,雖然上已經沒有老了,但是卻有兩個小,他們那一代更是不容易的!

    我想我也該離開這個時有夢想,時有虛幻,時有現實,時有無奈的大城市了,回到家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

  • 5 # R唐人

    謝謝邀請!我認為農村的老人相對城市的老人贍養的問題,矛盾會更突出。原城市職工老了退休了,靠養老金生活一般不會有問題,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生活自理能力了。解決的辦法可以依靠多建社會養老機構,也能解決部份勞動就業的事。至於感情上的需要,那就是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方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家鄉有哪些民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