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跛勃

    目前不能,要用多大數量級的機器人才能辦到?殺雞用殺雞刀,殺牛用牛刀。

    消滅病毒還是從化學分子層面解決吧。

  • 2 # 科技一杆槍

    如果真的有奈米機器人,那麼它是可以殺死病毒的。

    首先要知道奈米到底是多小,1奈米=0.001微米=0.000001毫米=0.000000001米,也就是10億分之1米。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呢?我們來對比各種微生物尺寸:細胞10~200微米,細菌0.5~5微米,病毒50~100奈米,分子和原子大小的數量級在0.1奈米。可見,奈米機器人幾乎可以分子層面進行操作,改變微觀構造,甚至重新排列原子,簡直就無所不能,所以破壞病毒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真正的問題在以下幾方面:

    1,目前實驗室內的都是偽奈米機器人,要麼是用了納米材料製作的機器人,要麼就是微米以上級別的機器人,並且後者只在研發階段,不能實際應用。

    2,病毒的可怕性在於變異和無限複製,奈米機器人如何精準識別病毒,以及如何快速自我複製來摧毀病毒,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3,如果奈米機器人真的問世,是福是禍真的難說。相信看過《超級駭客》的朋友,一定對奈米機器人感到恐懼,因為它們可以操作原子隨意改變物質特性,並且自身可以無限複製,有可能帶來一場災難。

    不過,我們仍然有著對美好科技的嚮往,奈米機器人可以說有著改變世界的能力。如果人體有奈米機器人給你消滅病毒、細菌,自動修復損傷器官,所以人類不需要任何手術或吃藥,就能永遠保持健康,這時奈米機器人就成就了人體最強免疫力。但我們要防止奈米機器人無限複製。我們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一定要堅守底線,要讓科技服務於人類,而不能成為科技的奴隸。

  • 3 # 小楊拆解

    奈米機器人適合定點治療,如通血管啊,結石,腫瘤之類的。病毒太多,估計機器人去到就懵了,一物降一物。還是用對的東西對抗。

  • 4 # 繁星落石

    理論上講當然可以,因為分子決定物質的性質,而原子決定物質的種類,奈米機器人的尺寸應該與原子同級,那麼意味著可以進行原子尺度的操作,這種原子尺度的操作可以破壞分子結果從而導致分子性質變化,可能可以使病毒死亡,或者失去毒性,從而可以針對不同的病毒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 5 # 文宇1239

    其實每個生物細胞就是“奈米機器人”,細胞裡面的DNA基因就是機器人的軟體。

    病毒則是可植入細胞的破壞性軟體。

    人類目前的技術遠遠達不到設計並控制這些奈米機器人的地步。

    否則糧食生產肉類生產就不需要動物植物了,直接用奈米機器人生產!

    但是目前人類不用生物根本沒有辦法哪怕製造出一粒米。

    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有對付病毒的奈米機器人。 但是需要人的身體非常健康才行。 而人們普遍處在亞健康狀態,所以面對病菌和病毒的攻擊,會有許多麻煩。

    用中醫或者西醫尋找合適的藥物,幫助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

  • 6 # 機器人觀察

    ()當前製造出的微小型機器人,主要是採用生物學的特徵,做的細胞改造,或者是大分子及化合物的改造。

    奈米機器人的研究方向:事實上機械機構的機器人,是一定做不到奈米級大小

    不論是我們在科Phantom視中看到的納米蟲,還是所謂的蟻人,這種科幻的題材讓大家都覺得做到奈米級別的機器人,就應該是機械結構:帶有電路板,甚至帶有觸角等等。

    事實上科技已經很早就否定了機械結構製造微小型,乃至奈米級別大小的機器人。

    科幻電影:納米蟲

    機器人必然存在的結構組成:動力部分(能源)——控制系統(人們需要整個機器人幹什麼,需要下達指令)——執行系統(可以是手臂,可以是攜帶各類夾具裝置)——軀幹構成。

    我們以工業機器人為例,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人類知道機器人必然要求可控,並且根據設定好的程式,或者需求去完成目標。

    因此,受限於機械結構本身的物理大小特性,希望依靠:CPU+電路板+各類外殼實現奈米級機器人肯定是錯誤的思路。

    奈米機器人的研發方向在:大分子,化合物,以及人造細胞領域有很明確的突破

    1、使用氧化物特有的屬性

    如化合物的磁性,特殊蛋白附著性等特點,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聖巴巴拉分校以及麻省理工大學制造的“納米蟲”,是使用的球型氧化鐵顆粒連線在一起,形成一個30奈米“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優勢,是可以在血液中存在,並且不會被免疫系統排斥,同時可以在腫瘤表面聚合。由於氧化鐵的超順磁性,可以讓醫生很快看到腫瘤在什麼地方,對於腫瘤各個時期的診斷都非常有幫助。

    《納米蟲入侵:《微型計算機》2008年 第17期》

    2、人造生命機器人——Xenobots

    2019年底,科學家將非洲抓爪蛙的面板細胞和心肌細胞切開為兩個部分,分別培養。而後將兩者切開的細胞重組,形成一個全新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既不是細胞,也不具有繁殖能力。只是一個一次性的活體細胞結構形成的生命體。

    (1)在顯微鏡下,將細胞分割。

    (2)表皮細胞結構與心肌細胞結構重新組合

    (3)透過觀測發現,心肌細胞能夠自動的收縮,使機器人移動。根據計算機模擬生命機器人三位結構可以實現各類運動作態,用鑷子和電極對這個新生成的細胞進行“電路改造”,設計外觀。

    (4)最終形成這五種機器人生命體。計算機進行的3維模型構建,紅色及藍色代表不同的功能區域。下面是實際的細胞形狀。

    這個稱不上“細胞”的活體機器人,可以自由移動,直線以及環形移動,並且具有一定特性。

    透過心肌細胞的收縮,進行移動。不單單能直線前進,也能轉圈。(2)物體操縱:這個活體機器人還具有物體操控的能力,有的機器人還能操縱物體。它們自發地將物體推向特定的方向。

    群體性推動物體

    單個推動物體,可用於疏通血管,以及找到病變的細胞

    (3)可以攜帶藥物:進行靶向輸送,定點狙擊病變細胞

    我們都知道細胞本身是很小的,並且細胞膜的受體多數都是蛋白質。在藥物研究領域,有一個專業的名稱是“靶點”,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機器人能夠在程式設計的操控下,找到已經被病毒感染,病變的系統,我們定向的投放藥物,同靶點結合,定向狙擊。理論上是在對人體損傷最小的狀態下實現康復。

    總結:目前奈米機器人還是在研究階段,不過藉助於AI技術(上面的生命體機器人就是藉助於AI技術實現的細胞重組構建的生命體機器人)。未來會有更多微小的機器人服務於醫療領域。但這注定是一個漫長的驗證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滋病患者得了瘟疫是不是就是在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