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雅家裝修堂
-
2 # 任由
題主是傢俱設計師?
是設計專業出身嗎?
傢俱設計師看起來是一個很優雅的工作,坐辦公室,敲鍵盤動滑鼠,每天做完老闆安排的任務,但是工資呢,還是那麼點。
轉行嗎?現在傢俱設計師這一行轉行的現象確實很嚴重,我以前認識的一個做傢俱設計的同學,他們專業七八十號人,畢業三年後,已知的還在做傢俱設計的只有不到5個了。
是因為行業競爭力大嗎?
其實不是,根本沒個什麼市場存在,你在學校學的設計方面的技巧啊,思路啊,發揮啊,用不到,價值體現不出來,作為一家傢俱廠的設計師,你只需要按照老闆規劃的任務做好,不用想很多別的,其實這個職位在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一個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去做,隨便找一個會PS,CAD或者Pore的同學就可以做的來。
那每年畢業這麼多傢俱設計的同學該幹什麼呢?
你要認真思考這幾個問題(時間是過得很快的):
一.你有你非常喜歡的專業麼?
YES:
不要放棄你最喜歡的專業,把它作為你專業之外的特長興趣去積極投入。很多時候是彎道超越的道理。比如一個班的理科生,往往優勝出來的是語文好的。同樣,一幫工程師技術可能差不離,誰口才好,誰擅長社交,誰擅長管理,誰擅長統籌,誰容易優勝出來。而喜歡,不一定就要佔有呀。喜歡的花未必要摘,喜歡的人未必要在一起,不,是很多時候沒法在一起,不過,正是因為沒有,才美,沒讓人幻想,才更韻味悠長。興趣,愛好,一樣。
我大學之前瘋狂熱愛漢語言文學,幻想青燈黃卷的生活,但不幸進入傢俱設計專業。當時勵志要考研考上漢語言文學,也曾因為選專業的問題和爸媽大吵特吵,那時候,的確不很懂事,的確對漢語言愛到痴狂。可後來,接觸了設計,深入瞭解工學,發現其中的興味,發現其實自己完全可以投入完全可以勝任的。
不喜歡的專業,陰差陽錯接觸到的事物,雖然不是你理想的軌跡,卻是上帝給你開啟的一扇窗戶。
而人的牴觸、埋怨、不接受、拒絕,往往全都源於不瞭解,乃至無知。
罵小米low的人,都不知道小米的故事,只是道聽途說。
罵咪蒙的人,罵採銅的人,亦是如此。
人家那麼多閃光點,為什麼偏要鑽牛角尖揪細節呢?
如今,我非常感激當初高考的陰差陽錯,讓我離開了漢語言那一方狹隘的天地,看到了更廣闊的山川河流星辰大海。我從不認為我放棄了寫作放棄了漢語言文學,我只是選擇了彎道,選擇了社會,選擇了更開闊、更博大的事業。而曾經的執念,如今昇華為信仰,潛藏在內心深處。再苦再累,夜深人靜時候,燒一壺茶,點一盞燈,飄窗夜讀半小時,哪怕,五分鐘也好。
NO:
如果沒有非常喜歡的專業,並不可怕。因為大學之前的教育、大學的教育,都是按部就班(滅絕人性有點難聽)。但生而為人,我覺得倘若不想活得太枯燥,還是願意去探索自己的精彩的。我主張,從嘗試開始。你看,沒有用。臭豆腐聞聞,只能讓你嫌棄,咬上一口,才知道滋味如何。同樣,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你不能瞭解一個行業、一門學問的樂趣與奧妙,你得深究一些。當你投入了,你才更加重視;當你成就了,你會備加珍愛。沒有興趣?根本不瞭解,哪來的興趣?屢戰屢敗,怎麼可能還有興趣?讓自己投入,讓自己獲得成就感。接下來的事情,水到渠成。
人生沒有一點喜歡的事情,願意投入的領域,會很無聊的,無聊到早晨明明醒來了,卻找不到起床的理由。
無聊會消極,會埋怨,會懷才不遇,會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只是不知道問題偏偏出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逍遙度日(雖然也是渾渾噩噩,輕鬆未必快樂呀)的時候,別人有多拼,別人成功之前輸得有多慘,摔得有多重。
二.畢業後的出路在哪?
大抵分三種:
1.銀行/公務員等事業單位、國企:
答主不推薦。很大程度上因為AI發展很快了。
“如果以後你們都失業了 那該怎麼辦?”這句話是李開復本場的正式開場白。由於人工智慧擁有遠超過人類的理性思考能力,所以未來很多職業人工智慧將會比人類本身能夠更好的勝任這樣的職位,所以未來很多人將會面臨被人工智慧替代而失業的危機。就這一點,李開復則直言不諱,“未來10年中,人類社會將會有50%的職業型別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詳情可以看奇葩大會第一期。或者人工智慧相關報道。
2.考研/出國:
挑戰不大、混張文憑的考研/出國,建議就不要浪費時間了,錢倒是小事,青春短暫,躲在一個打著學術旗號卻與社會毫不接軌的地方,未免可惜。應用學科,是需要市場檢驗的,建議工作。
醫學等很有必要、含金量極高的讀研出國,各位加油。看好你們,中國的希望。
3.自己打拼,步入社會:
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很多人讀研,是因為迷茫,因為想逃避工作,不想那麼快走出社會。的確,從校園到社會,有一道坎,但這道坎,你推遲三五年,也是跨,早三五年,年紀輕輕,更經摔。
三.關於傢俱/家居/室內設計的出路
1.大師:
如果你很有天賦、肯吃苦鑽呀,那就可以奔著5%的金字塔頂端,成為一代大師。中國的設計,在國際上並不很好,但比足球的口碑可能好點。楊明潔等一代大師,也自成風格,也許,有天賦的你就是下一位。
我有木材學的同學畢業後去了日本,有學產品設計的畢業去考了建築設計,他們入了行,也找到自己的方向,挺好。往大師看齊,成不了大師,也是不錯的設計師。
2.銷售導向:HOLD住客戶整體需求、有自己一方市場:
很多直系傢俱設計畢業,會選擇這條路,無論是電商起家的林氏木業,銷售起家的索非亞,傳統起家的亞振、聖奧,還是技術起家的商品宅配。都需要這種能畫得了圖紙、對付得了客戶、聯絡的了安裝師傅、引得來回頭客,能HOLD住全過程的店長型人才。不要看不起店長,店長工資不低。
這一類的,工作一兩年,只要肯吃苦肯動腦筋,上海地區基本八千一萬問題不大。但是跟著個人能力走的。
3.獨立設計師(重點,記下來,要考的,哈哈哈)
你應該知道現在很多設計師都下海做了自己的品牌,他們大多是有一定行業經驗的,又有自己對傢俱設計的獨到見解,正好市場也出現了這一塊需求,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於是很多獨立設計師走上了獨立之路。像梵幾、木智工坊、吱音、失物招領等,都是做得比較好的。網上還有很多,一大把,不誇張。
這條路上現在人很多,那麼你需要搞定的第一個就是設計,你要做好市場調查,確定你設計的是給普通人用的,而不是準備給博物館收藏的。
第二,你需要找好一家合適的代工廠為你加工,這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剛開始不可能大規模生產(實際上,獨立傢俱品牌能大規模生產相當不多),你的設計要經歷從打樣到小批次驗證到量產的過程,你要考慮好每一個階段的情況,用料啊,成本啊,設計啊,工藝啊,配件啊,什麼的都要和工廠溝通好,會很繁瑣。
第四,流程已經全部走了一遍了,每天每星期每個月都有穩定並且持續增長的流水(你可以養活你自己了,甚至可以養活一票員工),那麼好的,恭喜你,你已經晉級到了下一個階段,具體是什麼階段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你需要注意品牌影響力了。參加各種什麼傢俱展是肯定的(傢俱這一行業銷售渠道不是很多(特別是你發展的初期階段),傢俱展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中最重要的之一),動不動拿個什麼設計大賽的大小獎是應該的。這時候你已經脫離了傢俱要怎麼用的問題,你跟人聊天的時候可能會為了一個桌角的用料或者顏色或者角度七進七出,你設計的傢俱不一定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但是每個人看了都會喜歡。到這一步你還能幹什麼呢,你又會無聊了,你寂寞了。想一想,人生好無趣。
不過,好在這會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為任何一個階段都是慢慢積累出來的,沒有一步到位的事情發生。你需要慢慢磨練。
大路處處有,看你怎麼走了,加油。
寫在最後
如果你真的準備往獨立設計師的道路上走,或者只是有個想法,或者公司有一些需求。總之就是,如果你想要產品打樣或者量產,卻又找不到合適的代工廠的話,可以上這個網站: 點趴網 。
多說無益,去了你就瞭然了。
回覆列表
看你在哪裡發展了吧,二三線城市顧客買傢俱通常不注重設計,特別是小地方,就算做定製傢俱,一般會找木匠師傅直接做,沒什麼設計在裡面,你真的要發展只有往北上廣深走。
我現在在的公司是室內設計公司,雖然有些差別,但是我們老闆的一句話我還是挺認同的,設計行業是一個很慢的行業,可能需要你一生都為之奮鬥,就像一天上升曲線,前期基本上是緩慢上升,這一時間段2年3年還是5年不等,然後到了一個截點,開始快速上升,那時的你已經小有名氣了,設計師之路會比你前期走得容易些。
所以,打響名氣,就不愁沒人找你設計,相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師,顧客也會質疑,為什麼要把設計交給你還不是去找一個有名氣的,這還是蠻現實的一個問題,所以傢俱設計你要找出路也一樣,前期肯定要很辛苦,一方面,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多看看大師之作,學習觀摩,另一方面,要學會揣摩顧客心理,他的需求是什麼,需求下的潛臺詞又是什麼,需要不斷與顧客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