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的德州

    從秦算起,只有晚清民國做不到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思是"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槁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因為這句話非常霸氣,自此以後為人傳頌。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中,秦漢唐明這幾個公認的強大王朝自不必說,即使一些我們認識中並不強大的朝代,中國可以說也一直處在世界的中心、居於老大的地位。

    先來看兩段內部大亂鬥時期。一個是兩晉南北朝,另一個就是宋和五代。這兩個時期總體來說漢族萎靡不振,但從大的民族融合的意義上來說,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金遼西夏對峙,乃至後來蒙古鐵騎南下建立元朝,都只是中華民族的內鬥,是民族融合發展的必經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存在所謂的外族入侵。一個鮮明特徵就是北方少數民族都是在接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向南發展的,甚至南北朝時期,北朝一度以中華正統自居。

    另外兩段中華內部比較混亂的時期是春秋戰國和三國時期。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聽名字就知道當時中國內部爭鬥亂到了什麼程度;三國時魏蜀吳爭霸,更是天天窩裡鬥。但即使在如此狀況下,這兩段時期也沒給外族一點機會。春秋戰國時期的戎狄東夷尚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與中原地區諸國壓根不是一個檔次。三國時期時,魏蜀吳內修政務,外備甲兵,個個都是強大的存在,曹操徵烏桓、馬超定西羌、諸葛降南蠻、孫權收山越臺灣,三國對外族是戰無不勝。

    即使到近代喪權辱國的滿清,老祖宗也是戰無不勝。拒沙俄、定蒙古、收新疆,加上土爾扈特部萬里東歸……那也是氣吞萬里如虎。可惜的是兒孫們不爭氣,1840年以後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 2 # 風趣溪水a3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能夠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媲美。

    這句話完全可以作為明朝的名片與氣節真符合“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的態度。所以,無論遇到怎樣艱難的時節明朝唯一的選擇就是咬牙堅持。再苦再累也要合著血水往肚子裡吞。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明朝的皇帝大多荒唐,可是明朝依舊讓許多人喜歡的原因吧。比之宋朝,兩者皆亡於異族之手。卻出現了大量投降的君主。從宋朝立國之初便一再簽訂議和條約,給予他國以歲貢。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比之宋朝的軟弱,明朝的皇帝更代表著漢民族的鋼鐵脊樑。

    作為現代人,世界全球化趨勢加強。與外華人的接觸大大增加,國民中出現了大量的人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或者是“哈美”“哈日”。這些人就是丟失了我們民族的氣節與脊樑。這麼說並非批判什麼,而是應該客觀理性對待我們與外國之間的差距,相容幷蓄。可喜的是這樣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們民族的脊樑必將再次堅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報考針灸主治到底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