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陸琪慧

    #藝術# #藝術家# #繪畫#

    聽到“大衛·霍克尼”這個名字,最熟悉的就是他的游泳池系列,他認為水是最容易改變的,如果用相機給它們拍照,水是凝固的。但用顏料繪製,並以條紋分割的方式去呈現,水就充滿動感。

    以上是我原先對他的瞭解,可是這兩天我發現,他就是一個寶藏啊:

    霍克尼在大都會博物館看到了中國長卷畫《康熙南巡圖》,他發現中國的“移步換景”法與西方“焦點透視”是相反的,於是就把中國畫的“散點透視”與西方油畫,再加當時很火的波普藝術的拼貼融合到了一起,於是,他創作出了《四個藍凳子》。(這跟王懷慶的《椅》思路很像,東西結合,但又不混亂。)

    接著他又迷上攝影了,想拍全景圖,得靠區域性一個一個單獨拍,然後組合到一起,這個時候他發現這些照片組合到一起,會有細微角度變化而導致“重疊”。可是按照我們正常思路,發現照片重疊,我肯定是重拍啊是不是?可他就不是個普通人!他發現這種視覺的重疊很有趣,於是利用攝影加拼貼,創作了《梨花盛開的公路》。這張畫全是一張張照片拍出來,再貼在一起,而且照片都是近景拍攝。

    可這遠遠不夠,重點來了:

    他去看安格爾的展覽,發現安格爾的作品很小,但是非常精細,按照他的繪畫經驗,他認為這種構圖和光影的準確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必須依靠光學器材,因此他猜測從15 世紀到19 世紀前後畫家都藉助了“凹面鏡”來畫畫。為了證實這個猜測是正確的,他寫了本書叫《隱秘的知識》(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看,但看了很多片段)……維米爾畫畫使用暗箱已經成為一個定論的事實了,而霍克尼這個發現,可以說明15到18世紀這四百年裡,光學技術其實一直在影響著繪畫實踐的,直到攝影術的誕生。19世紀才開始真正解放,尋找新的表達形式。

    現在霍克尼已經八十歲了,但他仍然在探索與嘗試,永遠忠於自我,不向傳統和權威妥協,他像個孩子一樣繼續觀察著世界,同樣他也不畏懼站在大眾的對立面。這才是一個藝術家該有的品性與格局。總之,我很喜歡~

  • 2 # 黑白兩道不偏不倚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 職業藝術家,與安迪·沃霍爾齊名,是當今國際畫壇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被稱被稱為“英國藝術教父”、“最著名的英國在世畫家”。

    2015年4月,大衛·霍克尼中國首展——《春至》(David Hockney: The Arrival of Spring),在798藝術區的佩斯北京畫廊呈現,由於開幕式等待參觀的觀者眾多超乎預料,畫廊不得不採用分時段分批入場的方式疏導觀眾參觀展覽。可見霍克尼在中國也有著超高的人氣。

    大衛·霍克尼之所以如此出名,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才華橫溢,大器早成

    大衛·霍克尼1937年生於英國布拉德福德,1962年畢業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並獲得皇家藝術學院的金勒斯獎;26歲時於英國舉辦第一次個展,名聲大噪。70年代於依阿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早年的波普精神一直貫穿著霍克尼的藝術生涯,是英國波普藝術的先鋒人物。

    二、多領域藝術生涯

    大衛·霍克尼不僅是畫家、攝影家,也是蝕刻家、製圖員和設計師。其藝術生涯橫跨多個領域,涉及使用各種媒材。從繪畫到到風格獨特的拼貼攝影、舞臺設計、傳真機畫作,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畫水彩顏料、相機、印刷版畫、傳真機、影印機、電腦、乃至手機、iPad等各種傳統和現代化科技裝置。也同時在各個領域均收穫了無數粉絲。

    三、藝術成就和影響力

    大衛·霍克尼在全球範圍內舉辦過近四百場個展,獲得極高聲譽。201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其頒發了“英國功績勳章”,成為繼“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en Freud)”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畫家。

    霍克尼技藝高超,敢於嘗試,以獨特的視角顛覆了對繪畫的認知,對諸多後輩藝術家產生了深遠影響。霍克尼從攝影技術中找到了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其風格獨特的照片拼貼作品中,不同區域性的照片之間出現錯位、重疊甚至視角的偏移,打破了單一焦點和視角,挑戰了西方繪畫的傳統透視方法,被稱為「霍克尼式」拼貼,給人帶來奇妙的觀感。

    同時,他從攝影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指引了他新的繪畫方向,在他的繪畫作品中,一些人物形象也是透過拼接來最終確定其造型;利用廣角鏡頭產生畸變的原理,使畫面產生出人意料的震撼效果。霍克尼的作品有著極高的辨識度,構圖簡潔、典型的對稱性,色彩明快,類似於“影象世界”的顏色也順應了時代的審美,霍克尼創作了一批有世界影響的傑作。

    2018年11月15日,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上,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代表作《藝術家肖像(泳池及兩個人像)》(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以無底價方式起拍,最終在8000萬美元落槌,計佣金後成交價為9031.2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6.26億元),一舉超越美國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成就當今在世藝術家最高拍賣紀錄。

    四、富有爭議的個人魅力

    大衛·霍克尼是藝術圈中著名的同性戀藝術大師。1961年,還在讀書的霍克尼創作了《我們兩個男孩緊緊膠著》,表明了自己的性取向。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人們總是不願承認自己的性取向,但我不想那麼做。我當時想:我要成為一名藝術家,我必須誠實。就這麼簡單,我是同性戀,而這並不困擾我。”這在當時同性戀並未合法的英國社會,給他帶來了極大地爭議。霍克尼創作了大量的游泳池系列,以帶有同性性暗示的作品作為自己的的“同志宣言”。

    霍克尼交友廣泛、甚至和大多數的舊情人都長期保持著很好的關係,他的朋友、情人和家人都是他描繪的物件。大衛·霍克尼和表現派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這兩位英國國寶級藝術家維持了近50年的偉大的友誼,直到2011年弗洛伊德去世。在美國,霍克尼早年追隨漢密爾頓發展波普藝術,結識了一群影響了20世紀60、70年代文化走向的人物,他還打入了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朋友圈,與沃霍爾成為波普藝術的早期經典。沃霍爾為他畫了《名人系列》的波普畫像,並把霍克尼記錄在自己的電影裡。這些都為大衛·霍克尼的功成名就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和人際空間。

    六、最後,是霍克尼旺盛的藝術創造力

    大衛·霍克尼可謂與時俱進,他對藝術始終懷有少年般的夢想與激情,即便已經站到了職業領域的頂峰,仍然不斷嘗試和發現新的藝術創作手段,他從不抗拒將新鮮的科技產品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以藝術挑戰科技的前沿。從繪畫到攝影,使用攝影機的影像作品,上個世紀80年代嘗試電腦繪畫,70多歲高齡的時候又開始用iphone、iPad作畫,生命不息,創作不止,大衛·霍克尼終成一代名滿天下的視覺藝術大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打造本地網路購物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