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朦朧朦朦朧朧
-
2 # 兩根黃瓜一盤菜
所謂的沒落只能說是全國範圍內的,這樣的曲藝形式在三秦地區的廣大區域還是很受廣大民眾喜愛的!特別是農村地區!很多小的曲種在全國各地的農村都很流行!如陝西的秦腔,山東鄆城的蓮花落,山東的呂劇等一些個小曲種都還活躍於民間,只是沒有大的舞臺來施展而已
-
3 # 聚米生活
做為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寧皮影戲於2011年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0多歲的徐二男正是海寧皮影戲的傳承人,也是海寧唯一能獨自操作全套皮影戲的老藝人。
出身於皮影世家,8歲學戲,12歲開始上臺演出,18歲獨立支撐起整個皮影班。徐二男的童年是在皮影戲“噔、噔、噔……”的鼓點聲中度過的。
小時候,徐二男跟著父親,挑著皮影箱子,奔波在鄉間田埂上。作為皮影戲的第三代傳人,哪裡有皮影戲,哪裡就有徐二男的身影。
每天早晨4點,
父親起床到劇場裡喝茶,
徐二男就在旁邊練手上功夫。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幾個單調的動作都需要反覆操練,
直到小小的影偶能聽你的話,
一條小腿踢出去都帶著分量。
練完手上功夫之後便開始練唱腔,
248齣戲文,
父親唱一句,徐二男跟一句。
直到張嘴就是戲,
生、旦、淨、末、醜隨意轉換。
練了整整4年,12歲的徐二男才正式站上了皮影戲的舞臺。從此,一張白絹、一盞油燈、一大箱皮影人物就成為了徐二男最重要的家當。
如今,這位耄耋之年的皮影戲傳人依然正襟危坐於幕布之後。手不抖,嗓不啞,依舊拽著四五個影子舞得靈活,生、旦、淨、末、醜輪番唱著。不一會,孫悟空高舉金箍棒,騰雲駕霧而出,斬妖除魔,威風凜凜。忽兒又晃出幾個影子,斧鉞刀叉,鬥成一團。
舞臺前小孩們的一片驚叫,掌聲連連。三尺生絹戲臺上,熱鬧了千年的海寧皮影戲在徐二男的手中又回來了……
皮影的衰落比之傳統戲劇的衰落更有些必然。
內在原因:
1 在唱唸做打之外,皮影還比一般的戲劇多了些麻煩——道具的製作和儲存。皮影的道具都用黃牛皮,製作的過程難度較大。
2 一個完整的皮影戲班至少需要6個人∶3個操作手(帶演唱),3個伴奏(順帶幫腔,其中一個兼遞道具。
外在原因:
1 如今,肯下功夫學皮影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如果有年輕人全職做這個工作,一年的收入可能只有2萬~3萬。
2 要真正能學到點東西,接得下皮影絕活至少要3~5年時間。需要天天練,幾百幾千遍反覆唱反覆耍。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
3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電視機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等等充滿了誘惑色彩的東西,這些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4 經濟的發展對皮影戲造成了衝擊 , 在一些傳統古鎮, 仍然會有皮影 , 但市場不如商業街等等地方,人們也把打造重點放在了能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