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陸琪慧
-
2 # 狼眼視界
藝術的世界,不要用一般的商業思維去思考,一個是精神世界的東西,一個是物質世界的東西,你用一個物質世界的價值觀去判斷精神世界的東西,怎麼會有結果?
針對以上問題,我先給你一個答案,炒作,肯定是有的,但前提是,這幅畫本身的確是好東西,至於說是否是物有所值,旁人真的無法評價。
首先一點,物以稀為貴,即使在商品世界,如果一個知名品牌推出全球唯一的限量款,其價格恐怕也是高的不行,而藝術品尤其是有些歷史的藝術品,本身就是全球唯一的,而且,其不可再生的屬性,比全球唯一限量款更加稀有,光這一點,其價值就不能用一般的價值觀來評判。
其次,看收藏者的情感,也就是精神追求,情感這東西,本身就沒什麼邏輯可言,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連國家都給葬送了,現實生活中,和心中的女神無意間對視了一眼,你十年都不曾忘記,楊麗娟傾家蕩產,結果也只是單獨見了華仔一面,這些,都值得嗎? 除了當事人,全世界都覺得不值,這就是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追求。
如果中國至寶傳國玉璽找到了,你告訴我值多少錢? 如果不知道它的來歷,歷史的人,估計也就當成一塊破掉的玉石印章,但對於很多華人而言,它是無價之寶,不是你給多少錢就可以拿走的。 再說點別的,如音樂,你最喜歡的音樂值多少錢?
藝術的世界,只論喜歡與否,喜歡就值得,不喜歡,送給你都嫌沒地放!
-
3 # 驚龍軒
不管你服不服,存在就有道理。一幅畫拍賣價格上億早已不算什麼新鮮事,當然,也不關普通大眾什麼事。就算是有錢人,動輒上億元也不是個小數目,既然有人願意出這個價,說明藝術品的價值還是能夠得到肯定的。
不排除有些藝術家和有些藝術家的畫作總是在被人炒作,或者說包括藝術家本人也在炒作。這也很好理解,既然藝術家的作品想要得到市場的認可,並且希望透過拍賣自己的作品獲得豐厚的收益,那麼這件藝術品無疑就成為了商品。商品市場的炒作是商家營銷的慣用手法,賣畫的也不例外。
當今畫壇最擅長炒作的藝術家非範曾莫屬,雖然他的畫不需要炒作也不愁市場。提起範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性格的狂傲。除了那些譁眾取寵的江湖騙子,現在的畫家敢於像範曾那樣自稱為“大師”的人並不多見,範曾在任何場合都從來不掩飾自己的狂傲性格,並且以此為榮。
當然,並非所有藝術家的作品都需要或者依賴炒作。我們也時常看到一些天價的畫作,其作者卻鮮為人知。這種全憑作品的藝術水準混飯吃的藝術家,需要比常人更好的藝術水準,需要比常人更好的耐性,同時也需要比常人更好的運氣。
你可以學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可以學鄭板橋不肯隨波逐流,藝術家大都是有個性的。殊不知,齊白石當年的作品也曾換不到一兜白菜,並非有價值的藝術作品都能為世人所知的。有時候,炒作也是無奈之舉,沒必要對那些因為炒作而成功的藝術家抱有偏見。
應該說,炒作和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有關係,卻無必然聯絡。歸根結底,藝術水準才是衡量一件作品藝術價值的標尺。
-
4 # 藏拙莊
西方的油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都拍出了上億的身價,如:賽尚、魯本斯、凡高、畢加索等等部分作品拍賣價格都超億元人民幣,而國畫市場也就是近十幾年逐漸有作品拍賣過億,當然跟中國的經濟和藝術水平都有一定的關係,也是在合理範圍之內。
回覆列表
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是一回事,一張作品定價多少其實是資本市場的遊戲,和藝術圈關係不大。也就是說,藝術品的價格和藝術價值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並不完全無關,通常被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在商業市場的售價也會較高,博物館專業做出的藝術或美學評判決定了一位藝術家是否被博物館收藏,這與市場上的商業判斷基本是一致的。
先解釋藝術價值,眾人眼裡喜歡“亂畫”的畢加索,他到底畫了什麼?可以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818087201218232835/
再舉個例子:湯伯利的這張黑板價值7053萬美元(約4.5億人民幣),現收藏在威尼斯古根海姆美術館。一眼看過去覺得這我也能畫呀?實事上這張黑板並不是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圈圈,它其實是張油畫,底色是畫在帆布上的,不是直接搬過來的黑板。湯伯利用油畫的形式再現了黑板,這和馬格利特的《這不是一支菸鬥》有異曲同工之妙。畫面中我們看到的明明是一支菸鬥,而文字卻寫著這不是菸斗。“影象”與“文字闡釋”之間關係的悖論,也是圖與詞的辯證。同理,看到這件作品的第一眼是黑板,仔細一看發現不是,這是油畫,湯伯利無意識的創作,結合時代背景可以推出,這是對形式主義的批判。
其次,藝術作品很講究先來後到,有些作品的出現就像是藝術界的科研團,他們突然“研發”成功了,啟發眾人思考而產生更高的價值,後人模仿意義就不大了。
根據以上那些因素,當代經濟學家認為藝術品的價格可以透過定量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主要藉助“特徵價格函式”,這種分析可以讓我們瞭解:
相較於一幅較小的畫,人們願意為一幅較大的畫額外支付多少?相較於一幅畫在紙上的作品,人們願意為一幅畫在帆布上的作品多支付多少?相較於一幅由年輕藝術家繪製的作品,一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會高出多少?相較於一幅在新開張畫廊展出的作品,一幅在知名畫廊出售的作品價格會高出多少?
作品材質和尺寸對價格的影響:在所有材質中,油畫作品的價格是最高的,那麼以油畫為參照物,平均而言,一幅版畫比相似的油畫便宜1991歐元,水彩比油畫便宜683歐元。另外,一件藝術品的尺寸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價格就增加630歐,也就是說尺寸越大,價Grand SantaFe高。
地理特徵對價格的影響:價格高的很多作品都是居住在國外的外籍藝術家創作的,因為他們外籍的身份就提升了268歐元,而居住在國外這一因素又提升了525歐元,這些資料都來自20世紀荷蘭藝術市場。對畫廊來說展出這些作品成本更高,例如:運輸費、保險費。此外如果荷蘭的這些畫廊不是那些海外藝術家的主要代理商,那麼還需要向藝術家的海外代理商支付一筆佣金,而且藝術家在海外生活和工作成本可能會比荷蘭貴,這就導致了藝術家會為自己的作品索取更高的價格。
國家政策對價格的影響:在指定目錄裡的荷蘭畫廊購買當代藝術品,荷蘭的政府對私人買家提供無息貸款。這個政策對畫廊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專業性,購買的藝術品價格不能低於454歐元,不高於6818歐元(1995年)。當然,對於這類小額貸款買畫的依然是少數,利用該政策出售的藝術品佔荷蘭10%的畫廊銷售額。英國也有類似的政策,貸款額為100—2500英鎊(2004年)。
以上我所說的這些影響關係,是不穩定的,不具備因果關係,只能作參考,作品質量與價格之間沒有決定性的規律。
大部分天價畫作不是畫廊裡售賣的,而是拍賣市場,這是“凡勃倫效應”,就是說藝術品被看成是一件炫耀性的消費,買家憑個人喜好購買,不僅是從觀賞性的角度出發,而是他們為購買藝術所支付的高價中得到滿足,因為價Grand SantaFe高買的人越少,能夠買得起無疑代表鉅額財富的社會地位。當然也有人炒作、洗錢,這些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