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星一號
-
2 # 菊花茶杯墊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
-
3 # 地質知識科普中心
對於太陽系,它其實是一個集合體,它是一個以太陽作為中心,包含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與星際物質和其他宇宙物質的集合體。不但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八大行星,還有一百七十多顆已知的衛星,五顆現在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量眾多的太陽系小天體,幷包含一些宇宙物質,總之,它是一個物質的集合體。
說起太陽系,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是太陽與現今的八大行星(曾經冥王星算在內時,被稱為九大行星,但後期被降級為矮行星後,從九大行星中除名),當然這個也說法也可以理解為狹義小概念的太陽系,而真正的太陽系,其表示的是所有以太陽為中心的並受其引力約束的集合體,當然這裡麵包含的物質眾多,在不進行科學專業領域的話,我們其實瞭解一些較為重要的組成概念就已經足夠。
對於太陽系,其中的八大行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因為科學家透過觀察認為以恆星太陽為中心,從太陽的由近及遠,大行星的天體有八個,即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也是現在國際公認的八大行星,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也許好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曾經太陽系最初確定的是九大行星,包含著冥王星,它是由克萊德·湯博發現,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由於2005年時,科學家發現的鬩神星質量比冥王星質量多出百分之二十七,因此國際天文聯合會在次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按照新的定義,便將冥王星排除在了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即將其從九大行星除名,此後,太陽系變為八大行星。
除了八大行星,其中的小行星是太陽系小天體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員,它的成分主要由岩石與不易揮發的物質組成。透過研究發現,其最有代表性的主要的小行星帶則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也被稱為火星與木星擦出的火花,也有人認為它們是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受到木星的引力擾動而未能聚合在一起的殘餘物質,但這些都只是推測,具體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在這裡在為你介紹一下行星際物質這個概念,因為現今主流觀點認為由於伴隨太陽自轉而轉動的磁場而在行星際物質中所產生的太陽圈電流片,是太陽系內最大的結構。而通常所說的星際物質,即除了光,太陽不斷的放射出電子流,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風,它在太陽系內創造出稀薄的大氣層,其範圍至少達到一百個天文單位,這也是我們現在認知並定義的行星際物質。
-
4 # 豫見皓月
早起的旅人或許對黎明的地平線上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印象深刻,我們稱之為“啟明星”。“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羈旅在外的遊子看到黎明的啟明星,不由的會思念故鄉。
啟明星為什麼總是出現在黎明呢?它和其它星星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啟明星是我們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金星,因為離太陽特別近,在地球上我們人類看來,它時刻緊隨太陽,離太陽的距離僅次於水星小,平常掩蓋在耀眼的太陽的光芒之下,只有在黎明和黃昏時分才能出現在地平線上。黎明時是啟明星,黃昏時是昏星。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幾顆已經辨認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小天體。八大行星按著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矮行星包括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
宇宙的空間遼闊而深邃,動則幾光年甚至上億光年。宇宙的大尺度距離令我們敬畏,遑論太陽系了。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5億公里,天文學家稱之為一AU。
太陽系有多大呢?我們可以現在去探索嗎?
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木星則約是5.2AU,海王星距離太陽30AU,太陽系的外緣的博爾特雲的邊緣有一光年之遙,即9.46×10^12公里,相當於太陽到比鄰星距離的1/4。
為了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的概念,我們引用莫里茨·石裡克的《自然哲學》第二章之第一節:“我們把宇宙的大小縮小2.5×10^11倍,太陽的直徑就是個5公分的小球,按同樣的尺度,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五米,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為150米,太陽到比鄰星的距離是1300公里。”
如此遙遠的距離,人類探索外太空的最大的障礙是航天器的速度。以化學能量做為推進器的航天器的速度有限,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航天器是美國的“新視野”號,速度可達39km/s,以這個速度到達太陽系的邊緣最少需要7692年。
如果,我們有一艘非常先進的飛船,速度可達0.8光速,那麼我們就可以遊覽整個太陽系了。如果我們把這艘飛船停在太陽系的北上方,我們向下鳥瞰太陽系,我們會看到偉大雄偉的場景。八大行星和絕大部分的其它天體都以逆時針方向繞著太陽公轉,它們幾乎都在一個平面上運動,這個平面我們稱為黃道面。
回覆列表
太陽系是由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繞其運動的其他天體組成的引力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整個太陽系已知質量的99.86%,並在引力上佔據支配地位。太陽是太陽系中的唯一恆星,它的中心區域不斷進行著核聚變,並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
太陽系的其他天體都是直接或間接繞太陽運動,它們包括八大行星及其衛星、以及數量龐大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其中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的排列如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曾經作為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已被降級為矮行星。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一片小行星密集的區域,被稱為小行星帶。在海王星的軌道外側也有一片小天體的密集區域,被稱為柯伊柏帶。再往外,還存在一個籠罩整個太陽系的球狀雲團,被稱為奧爾特雲,這裡是彗星的倉庫。
整個太陽系的天體幾乎處在同一個盤面上,因為太陽系在45.7億年前誕生於同一片太陽星雲。在太陽星雲最密集的地方誕生了太陽,殘留下的物質形成了行星、衛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等較小的天體。由於靠近太陽的地方溫度較高,只有金屬和矽酸鹽才能以固體形式存在,因此在這裡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顆個頭較小的巖質行星。大部分星雲被吹到距離太陽較遠的地方,因此在這裡形成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個頭較大的氣態巨行星。最終,還剩下了數量眾多的小天體,所以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和彗星都是非常古老的。
太陽與其他上千億顆恆星共同組成了銀河系,我們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太陽帶著整個太陽系繞著銀心運動,軌道速度約為220公里/秒,軌道週期約為2.4億年。因此,自太陽系誕生以來,我們才繞銀心轉了20圈左右。